小儿科
指医院中治疗儿童各种疾病的科室
小儿科,是指医院中治疗儿童各种疾病的一个科室,也可以细分为各个二级科室,如小儿呼吸科、小儿感染科、小儿口腔科等,生活当中该词语也常常用来比喻价值不大、不值得重视的事情或被人瞧不起的行当等。
名词解释
【词目】:小儿科
【拼音】:xiǎo ér kē
【英文】:paediatrics
基本解释
1、医院中治疗儿童各种疾病的一科;
2、比喻被人瞧不起的行当或价值不大、不值得重视的事情。
详细解释
1、小儿科(或称儿科)是近代或现代医学其中一个分支,专门医疗患病的婴儿、儿童。也是医院中治疗儿童各种疾病的一科。清·傅山撰《傅青主男科》下卷,小儿科。
2、现多喻指小家子气。
《人民日报》1985.11.15:“五块钱也报案?太‘小儿科’了。”
3、比喻微不足道的事情。
陈祖芬 《朝圣者与富翁》:“有人说数学研究所的人搞起小儿科来了,再这么干,影响提职提薪。”
潮清 《单家桥的闲言碎语》:“ 冒富大叔 已成了万元户,我财贸秘书吃点喝点还不是小儿科?”
4、比喻水平不高、技艺拙劣的人或他所办的事:例如,就你这两下子啊,纯属于小儿科把戏,快收起来吧。别在这丢人现眼啦。
常见疾病
小儿呼吸科
小儿耳鼻喉科
小儿感染科
小儿妇科
小儿骨科
小儿急诊科
小儿精神科
小儿口腔科
小儿泌尿外科
小儿免疫科
小儿内分泌科
小儿内科
小儿皮肤科
小儿神经内科
小儿神经外科
小儿肾内科
小儿外科
小儿消化科
小儿心内科
小儿心外科
小儿血液科
小儿眼科
小儿营养保健科
新生儿科
中医解释
小儿鼻之上,眼之中,色红者心热也,红筋横直,现于山根,皆心热也;
色紫者,心热之甚而肺亦热也;
色青者,肝有风也,青筋横直现者肝热也,直者风上行,横者风下行也;
色黑者风甚,而肾中有寒也;
色白者肺中有痰;
黄者脾胃虚而作泻;
一观其色,而疾可知矣。
大人看脉于寸关尺,小儿不然,但看其数不数而已,数甚则热,不数则寒也,数之中浮者风也,沉者寒也,缓者湿也,濇者邪也,滑者痰也,有止歇者痛也,如此而已,余不必过谈也。
三关
小儿虎口,风气命三关,紫属热,红属寒,青属惊风,白属疳,风关轻,气为重,若至命关,则难治矣。
不食乳
小儿不食乳,心热也,葱煎乳汁,令小儿服之亦妙,不若用黄连三分,煎汤一分,灌数次即食矣,神效。
脐不干
用车前子炒焦为细末,敷之即干。
山根
山根之上,有青筋直视者,乃肝热也,柴胡、半夏( 各参分) 、白芍、茯苓( 各壹钱)、 当归、白术( 各伍分)、 山查( 参个) 、甘草( 壹分), 水煎服。
有青筋横现者,亦肝热也。直者风上行。横者风下行。用前方加柴胡( 伍分)、 麦芽( 壹钱)、 干姜( 壹分) , 水煎服。
有红筋直现者,心热也,亦用前方加黄连( 壹分)、 麦冬( 伍分)去半夏,加桑白皮、天花粉( 各贰分) ,水煎服。
有红筋斜现者,亦心热也,亦用前方加黄连( 贰分) ,热积于胸中,不可用半夏,用桑白皮、花粉可也。
有黄筋现于山根者,不论横直,总是脾胃之症,或吐或泻,腹痛或不思食,方用:白术、茯苓( 各伍分) 、陈皮、人参、麦芽( 各贰分) 、神曲、甘草( 各壹分)、 淡竹叶( 柒分) , 水煎服。
有痰加半夏壹分,白芥子贰分,如口渴有热者,加麦冬参分,黄芩壹分,有寒加干姜壹分,吐加白蔻壹粒,泻加猪苓伍分,腹痛按之大叫者食也,加大黄参分,枳实壹分,按之不呼号者寒也,加干姜参分,如身发热者,不可用此方。
发热
不拘早晚发热,俱用万全汤神效。
柴胡、白术、黄芩、神曲( 各参分) 、白芍、麦冬( 各壹钱)、 当归( 伍分) 、茯苓( 贰分) 、甘草、苏叶( 各壹分)、 山查( 参个) , 水煎服。
冬加麻黄壹分,夏加石膏参分,春加青蒿参分,秋加桔梗参分,有食加枳壳参分,有痰加白芥子参分,吐加白蔻壹粒,泻加猪苓壹钱,小儿诸症,不过如此,不可作惊风治之,如果有惊风,加人参伍分,其效如神。
凡潮热、积热、疟热,乃脾积寒热,俱用姜梨引。
柴胡、人参、黄芩、前胡、秦艽、甘草、青蒿各壹分,童便浸晒干,生地一寸,薄荷二叶,或生梨生藕一片,水煎服,甚效。
感冒风寒
柴胡( 伍分)、白术、白芍( 各壹钱)、 茯苓、炙草、半夏( 各参分) 、陈皮( 贰分)、 当归( 捌分) , 水煎热服。
惊风
世人动曰惊风,谁知小儿惊则有之,而风则无,小儿纯阳之体,不当有风,而状有风者,盖小儿阳旺内热,内热则生风,是非外来之风,乃内出之风也,内风作外风治,是速之死也,方用清火散风汤。
白术、栀子( 各参分)、 茯苓( 贰钱)、 陈皮、甘草、半夏( 各壹分)、 白芍( 壹钱)、 柴胡( 伍分) ,水煎服。
此方健脾平肝之圣药,肝平则火散,脾健则风止,断不可以风药表散之也。
惊风
凡惊风皆由于气虚,方用压风汤: 人参、白术、神曲( 各伍分) 、甘草、半夏、丹砂( 各参分) 茯神( 壹钱) 、砂仁( 壹粒)、 陈皮( 壹分) , 水煎服。此方治慢惊风,加黄耆。
方用:当归、白芍( 各壹钱)、 黄连( 贰分)、 枳壳、槟榔( 各伍分)、甘草( 参分) ,水煎温服。
红痢倍黄连,白痢加泽泻参分,腹痛倍甘草,加白芍,小便赤加木通参分,下如豆汁,加白术壹钱,伤食加山查、麦芽各参分,气虚加人参参分。
身热如火,口渴舌燥,喜冷饮而不喜热汤,方用泻火止泻汤: 车前子( 贰钱)、 茯苓、白芍、麦芽( 各壹钱) ,黄连、猪苓( 各参分), 泽泻( 伍分) 、枳壳( 贰分) ,水煎服。
此症必腹痛而喜手按摩,口不渴而舌滑,喜热饮而不喜冷水也,方用散寒止泻汤。 人参、白术( 各壹钱), 茯苓( 贰钱)、 肉桂、干姜( 各贰分) ,甘草( 壹分) 、砂仁( 壹粒) 、神曲( 伍分),水煎服。
此症虽胃气之弱,亦脾气之虚,小儿恣意饱食,不能消化,久之上冲于胃口而吐也,方用止吐速效汤: 人参、白术( 各壹钱) ,砂仁( 壹粒)、 茯苓( 贰钱)、 陈皮( 贰分)、 麦芽( 伍分),半夏、干姜( 各壹分), 山查( 参个) ,水煎服。
咳嗽
方用:苏叶( 伍分)、 桔梗、甘草( 各壹钱),水煎热服。有痰加白芥子( 伍分) 便是。
疳症
此脾热而因乎心热也,遂至口中流涎,若不平其心火,则脾火更旺,湿热上蒸,而口涎不能止,方用: 芦荟、桑白皮( 各壹钱) ,黄连、薄荷、半夏( 各参分), 茯苓( 贰钱) 、甘草( 壹分),水煎服。
此心脾两清之圣药也,引火下行,而疳自去矣。
口疳流水口烂神方
黄柏( 贰钱)、 人参( 壹钱), 共为细末,敷口内,一日三次即愈。
此方用黄柏去火,人参健脾,大人用之亦效。
疳症泻痢眼障神效方
石决明( 壹两醋煅) 、芦荟、川芎、白蒺藜、胡黄连、五灵脂、细辛、谷精草( 各伍钱) ,甘草( 叁钱)、 菊花( 肆钱) 、猪苓去筋,捣烂为丸如桐子大,每服贰拾伍丸,不拘时,米汤下。
方用: 柴胡( 陆分) ,白术、茯苓、归身( 各壹钱) ,白芍( 壹钱伍分) ,半夏、青皮、厚朴( 各伍分),水煎成,露一宿,再温与服。
热多者加人参、黄耆各伍分,寒多者加干姜参分,痰多者加白芥子壹钱,夜热加何首乌、熟地各贰钱,日发者不用加,腹痛加槟榔参分。
便虫
方用:榧子( 伍个去壳) 、甘草( 参分) 米饭为丸,服二次,则虫化为水矣。
积虫
方用:史君子( 去壳炒) 、榧子( 各拾个去壳) ,槟榔、甘草( 各壹钱), 米饭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二日虫出,五日全愈。
痘症回毒或疔肿
方用: 银花( 伍钱)、人参( 贰钱) 、甘草、元参( 贰钱),水煎服。
痘疮坏症已黑
痘疮坏症已黑者,人将弃之,药下喉即活,方用:人参( 叁钱), 陈皮、荆芥( 各壹钱), 蝉退( 伍分), 元参、当归( 各贰钱),水煎服。
此乃元气虚而火不能发也,故用人参以补元气,元参去浮游之火,陈皮去痰开胃,则参无碍,而相得益彰,荆芥以发之,又能引火以归经,当归生新去旧,消瘀血,蝉退解毒除风,世人何知此妙法,初起时不可服,必坏症乃可服。
急慢风
三六九日一切风俱治。陈胆星、雄黄、朱砂、人参、茯苓、天竺黄、钩藤、牛黄、麝香、川郁金、柴胡 青皮、甘草。为细末,煎膏为丸如莞豆大,真金一张为衣,阴干勿泄气,薄荷汤磨服。
治火丹神方
丝瓜子、元参( 各壹两), 柴胡、升麻( 各壹钱) ,当归( 伍钱),水煎服。
又方:升麻、青蒿、黄耆( 各叁钱), 元参( 壹两)、 干葛( 参两),水煎服。
此二方详火症,小儿用之亦效,故又出之。
此方妙在用青蒿,肝胃之火俱平,又佐以群药重剂,而火安有不灭者乎。
民间秘方
1、小儿感冒(包括婴儿):
生姜5钱,水半碗煎开加入红糖服下,一日二次,2天可愈。
2、百日咳(及婴儿气喘):
大蒜头一只,去皮捣烂加白糖3钱,过半小时后用滚开水一两冲,再去渣服汁,一日二次,两天可愈。
3、肺炎、咳嗽:
取鲜藕汁半两,蜂蜜半汤匙,芝麻油3滴,起搅匀,一次服下,一日二次,连用2~3天,疗效极佳。
4、小儿腹泻(包括婴儿拉黄、绿便):
大蒜头一只,烧至皮焦蒜熟,再煎半碗汤,加红糖适量,一次服下,一日三次,一天显效,连用三天,无不痊愈,并可治细菌性痢疾。
5、夜啼
大人用一小撮干的绿茶放口内嚼碎,每晚睡前敷小儿肚脐,用布包好,次日晨揭去,连用3天。
6、盗汗(成人盗汗同):
浮小麦*(即瘪小麦)15克,红枣10粒,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早晚饭前各一次,连用3天,有神效。
7、打蛔虫:
生南瓜籽20粒,去壳捣碎,饭前加红糖空服,一次吃下,第二天虫子即可随大便排出。忌油腻。
8、蛲虫:
(经常肛门痒)每晚睡前用一块2寸对方的胶布贴肛门,次日晨揭下,连用3天,可将虫子、虫卵粘清。
9、小儿消化不良(包括婴儿腹胀):
山楂*半两,白萝卜一两切成片,一起煎一小碗汤一次服下,一日二次,有特效。
10、小儿厌食(不思吃饭):
山楂*3钱、鸡内金*(鸡肫皮)一只,加半碗水煮熟饭前吃完,一日二次,连吃3天,有开胃、助消化之功效。
11、误食杂物:
老韭菜半斤,不要切碎,炒熟多加些猪油,一次吃光,杂物可随大便排出。
12、磨牙
每晚睡前吃一块约2寸对方的生桔皮,用红糖水送下,连吃2~3天,可治小儿及成人睡觉磨牙
13、流口水(成人、老人睡觉流口水方法同):
泥鳅半斤,去内脏晒干,炒黄,磨成粉,用黄酒冲服,一次二钱,一日二次,服完即可,(儿童用白糖水送服)。
14、缺钙
每次用虾皮2钱、海带1两,一起煮汤,加油盐食用,一日一次,连用半月,也可常吃。
15、痄腮腮腺炎):
用仙人掌,去掉皮刺,捣烂加鸡蛋清调匀敷患处,每日换一次,连用三天,或用黑墨涂也可。
16、小儿遗尿
猪尿泡一个,洗净,加白胡椒*20粒,煮烂分两次吃完,一日一个,连用5个,特效。忌鸭肉、冬瓜、梨。
17、疝气(小肠气):
生姜汁5钱,先给患儿洗澡待周身出汗时,用姜汁涂患部,一日二次,连用三、四天,以后不再复发。
18、小儿抽风(突然四肢抽搐):
山羊角*削成片10克,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3次,连用5天,以后不发。
19、健脑益智方:
淡水鱼头半斤,劈开,核桃肉半两,黄豆一两,加调料炖汤一次吃完,一日一次,连用10天,也可常吃,有补精添髓,健脑养脑,通神益智功能。
20、记忆力差(包括中、老年人):
鸽蛋一个(或鹌鹑蛋5个),打碎,莲子肉*10粒砸碎,加水约两汤匙,搅匀蒸熟,早晨空腹食用,一日一次,连吃7天,对提高智力和增强记忆力有特效,忌酒、皮蛋、蚕豆、海带、辣物。可每年或半年吃一个疗程。
21、考场镇静方:
鸽子一只,党参*15克,加调料炖汤,一日分两次吃完,有镇静安神、头不晕、心不慌之功效。此方要在考试前两天开始使用,至考试结束。
俗语解释
比喻被人瞧不起的行当或价值不大、不值得重视的事情。
最新含义为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情,或是不值得一提的事情。在生活中,大家都是不知不觉的用到这些俗语,但具体意思有时候还是不是很清楚。其实这种俗语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都是会经常出现的。现代广东粤语中就有小儿科这一说法。
例如,“这样小儿科的事情也要我来做?”、“这是小儿科的问题,不要告诉我你不会哦”等等 。
诵读《弟子规》
小学生诵读中国传统经典文章并不少见,可到了中学甚至大学,还有多少学生会把这些经典当成每天必须学习的内容?昨天(5日),记者从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了解到,该校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2012级的学生每天早上诵读《弟子规》,重新补上识礼感恩课。(5月6日武汉晚报)
让大学生每天早晨诵读《弟子规》这样的中国经典著作,在许多人看来,可能是小题大做了。因为,在他们看来,既然已经是大学生了,那么,他们显然比小学生与中学生,更应该知书达理。因此,让大学生们诵读《弟子规》这样的“小儿科”,显然是本末倒置了。
这样理解,应该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学生,无论是他们的认知能力还是知识储备,都不是小学生与中学生所能望其项背的。不过,我们更应该明白,认知能力与知识储备,与人的情商,并不能够完全划等号。这也就意味着,在“知书”层面,大学生,必然比小学生与中学生做得更好,然而,在“达理”层面,尤其是最基本的为人处世的要求,大学生们则未必会比中小学生高明多少。这方面,我们可以从一个段子,管窥一二。“爸,钱,儿”,据说,这是一个大学生发给他父亲的加急电报。虽然是笑谈,但也确实从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当今的许多大学生们亲情淡漠、“目中无人”“唯利是求”的一面。
而从思考品德教育的现状来看,今天的高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方面,则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一是因为,大学生们,再也不像中小学生那样好忽悠。类似的感恩活动,对他们没有任何吸引力。其次,大学生们,他们已经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求学、考证、恋爱与应聘等方面。这种“务实”的状态,也导致大学生们,对道德修养方面,越来越忽视。如果我们将视线放得更长远些,将视野放得更开阔些,那么,在2013年上半年所发生的高校惨案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大学生们在个人修养方面的严重不足。
鉴于这些不足,在高校中重新掀起诵读《弟子规》这样的“小儿科”读物,其实是意义深远了。它能够让大学生们,重温那最朴素的道理与准则,并纠正自己的行为方式。事实上,《弟子规》这样的读物,与那些口口相传的古训一样,能够流传几千年,这本身,就足以说明,他们的价值,远远不是“小儿科”所能够界定的。
当然,面对这样的活动,可能也有人斥之以形式。殊不知,所有的教育,都必须有一定的形式做载体。关键并不在形式,而在于,这一形式,能不能传道授业。借用一句广告词,那就是,不看广告,看疗效。不过,我们在为大学生晨诵《弟子规》等传统读物叫好的同时,还应该想到,这样的教育,必然重在“慢功出细活”。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够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而这,恰恰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
参考资料
大学生诵读《弟子规》并非“小儿科”.新浪中心.2013\u5e7405\u670807\u65e5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1 22:31
目录
概述
名词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