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成超, 男,博士学位,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主任,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际上率先从哺乳细胞克隆出Ras鸟核苷酸释放因子,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表达特异性、结构特点及信号传导通路等进行开拓性研究,引起国际同行关注,《自然》周刊和《科学》周刊均专题撰文,给予高度评价,论文被广泛引用;在国内首次成功制备了具肿瘤
抗原内影像的
抗独特型抗体,并证明其肿瘤抗原模拟作用及诱发的抗肿瘤效应;在以抗血管生成为策略的肿瘤生物治疗研究,克隆抗肿瘤单抗、支原体感染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1982年在
中国医科大学本科毕业,1988年在
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 1990-1994年在美国Tufts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1995年获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7年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材工程百千层次及北京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十余项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专家组成员,任多个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委、常委、理事、常务理事及多种学术期刊的编委或特约审稿人。以第一完成人多次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在《Nature》、《JBC》、《Oncogen》、《Sci. in Chin.》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近七十篇,参编学术专著五部。培养毕业研究生30余名,申请国际专利2项、中国专利5项。
在国际上率先从哺乳细胞克隆出Ras鸟核苷酸释放因子,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表达特异性、结构特点及信号传导通路等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制备了具抗原内影像的
抗独特型抗体,并证明了其抗原模拟作用及诱发的抗肿瘤效应;首次分别成功克隆了抗肿瘤单抗3H11与PD4的全长抗原基因,并在此基础上首次从实体瘤中
分离培养获得支原体,提出了
支原体感染可能与肿瘤发生相关;在国际上较早提出了肿瘤细胞中VEGF的自分泌现象,并直接证明了VEGF能刺激肿瘤细胞的增殖。在国内较早开展了以抗血管生成为策略的肿瘤生物治疗研究,获得了数个具潜在应用前景的抗血管生成小肽。作为主要完成人(第三完成人), “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其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中的应用”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胃癌综合防治体系关键技术的创建及其应用”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1月,寿成超教授课题组研发的抗肿瘤1.1类新药获国家临床试验批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