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录,
柏拉图代表作之一,是柏拉图对话系列的统称,包括《申辩》、《
克力同》、《
游叙弗伦》、《拉齐斯》、《吕西斯》、《查米迪斯篇》等十余部著作。
作者简介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原名阿里斯托勒斯,自幼身体强壮,
胸宽肩阔。因此体育老师就替他取了“柏拉图”一名,“柏拉图”
希腊语意为“宽阔”。后来,柏拉图的名字被延用下来,流行至今。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
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
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
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
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
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和《
法律篇》中。
柏拉图是西方
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
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
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
教学过程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
刺激作用。他特别强调
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认为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
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
先验论。
柏拉图的
教学体系是金字塔形。为了发展理性,他设立了全面而丰富的
课程体系,他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划分了几个年龄阶段,并分别授以不同的
教学科目。0一3岁的幼儿在育儿所里受到照顾。3一6岁的儿童在
游乐场内进行故事、游戏、唱歌等活动。6岁以后,儿童进入初等学校接受初级课程。在
教学内容上,柏拉图接受了雅典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的和谐发展的
教育思想,为儿童安排了简单的读、写、算、唱歌,同时还十分重视体操等
体育训练项目。17一20岁的青年升入国立的“
埃弗比”接受
军事教育,并结合军事需要学习文化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天文、音乐。20一30岁,经过严格挑选,进行10年
科学教育根据其教学目的,柏氏吸收和发展了智者的‘
三艺’及斯巴达的军事
体育课程,也总结了雅典的教学实践经验,在
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后便成了
古希腊课程体系的主干和
导源,支配了欧洲的中等与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
柏拉图认为,每门学科均有其独特的功能,凡有所学,皆会促成性格的发展。在17岁之前,广泛而全面的学科内容是为了培养公民的一般素养,而对于未来的哲学家来讲,前面所述的各门学科都是学习
辩证法必不可少的知识准备。文法和修辞是研究哲学的基础;算术是为了锻炼人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学习几何、天文,对于航海、行军作战、观测气候、探索宇宙十分重要;学习音乐则是为了培养军人的勇敢和高尚的
道德情操。同时,他还很重视选择和净化各种教材,如语言、故事、神话、史诗等,使其符合道德要求,以促进儿童心智之发展。
就教学方法而言,柏拉图师承苏格拉底的
问答法,把回忆已有知识的过程视为一种教学和启发的过程。他反对用强制性手段灌输知识,提倡通过问答形式,
提出问题,揭露矛盾,然后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最后得出结论。
理性的训练是柏拉图教学思想的主要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柏拉图始终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在《理想国》中,他多次使用了“反思”(reflection)和“沉思”(
contemplation)两词,认为关于理性的知识唯有凭借反思、沉思才能真正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感觉的作用只限于现象的理解,并不能成为获得理念的工具。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心思凝聚,
学思结合,从一个理念到达另一个理念,并最终归给为理念。教师要善于点悟、启发、诱导学生进入这种境界,使他们在“苦思冥想”后“顿开茅塞”,喜获“理性之乐”。 这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柏拉图的教学思想几乎涉及到教学领域中的所有重要方法。他第一个确定了心理学的基本划分,并使之与教学密切联系起来。他继承并发展了斯巴达的依据
年龄特征划分
教学阶段的教学理论,在教学的具体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上则更多地总结与采用了雅典的经验,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他十分注重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探讨事物的本质,这些都给了后世教育家们以巨大的影响和启迪。
但是,柏拉图夸大了理性发展在教学中的意义。他主张的通过回忆和沉思冥想以致知的教学过程,反映了其对掌握知识理解中的
唯心主义倾向。特别是他把理性绝对化、孤立化,使感觉和理性之间对立起来的思想,以致成了中世纪经院派教条主义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