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儿令·鉴湖上寻梅》是元代文学家
张可久创作的一首小令。
作品原文
【越调】寨儿令·鉴湖上寻梅①
贺监宅②,放翁斋③,梅花老夫亲自栽。路近蓬莱④,地远尘埃,清事恼幽怀。雪模糊小树莓苔,月朦胧近水楼台⑤。竹篱边沽酒去,驴背上载来⑥。猜,昨夜一枝开⑦。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②贺监宅:
贺知章的住地。贺知章,唐代的诗人,官至秘书监,因被称为“贺监。”
③放翁斋:陆游的住所。陆游,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晚年卜居的三山,临近镜湖。
④ 蓬莱:指旧址在浙江绍兴龙山下的蓬莱阁。
⑤近水楼台:
俞文豹《
清夜录》:“范文正公(范仲淹)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⑥驴背上载诗来:《
唐诗纪事》卷六十五引《
古今诗话》:“有人问郑棨近为新诗否?答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此处何以得之?’”
⑦“昨夜”句:
陶岳《
五代史补》卷三:“齐已《早梅》诗有‘前村风雪里,昨夜数枝开’句,郑谷改‘数枝’为‘一枝’,齐下拜,时人称郑谷为‘一字师’。”此用其句。
白话译文
贺知章的住地,陆游的住所都在鉴湖。那里也有老夫亲自栽种的梅花。道路接近蓬莱,地面远在尘埃之外,幽怀中关心的唯有这些风流韵事。白雪覆盖了小树莓苔,暗月朦胧了近水楼台。到竹篱边买酒去,骑着驴吟诗。心中猜想,肯定昨夜又有一枝梅花盛开。
创作背景
古代文人都在每年早春去寻梅、赏梅。梅花与文人分不开。贺知章、陆游都曾在鉴湖居住,由此引出了作者栽梅、寻梅、赏梅的清高意志,这是作者去鉴湖寻梅之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小令旨在寻梅。梅的品格历来为诗人所赞颂,特别是志在山林、对现实中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者,常以爱梅自娱,表现其高洁恬淡的品格。“寻”字是此曲的中心,全曲围绕何处寻、如何寻、寻到后又如何的线索,逐层描写。
起首三句写何处去寻,目标落在贺监与放翁住地,因为他们是高洁的隐居者,该处的梅又是人品似梅品者“亲自栽”的。
四、五、六三句承前三句补充说明鉴湖的梅梅品高于一般的梅,意为它“路近蓬莱”,蓬莱亦泛指仙境,它“远尘埃”,与龌龊的社会隔离。因此,作者心里总是记挂着去鉴湖寻梅,为尚未见到梅花而烦恼。
接下来两句是写如何寻。按照梅的特性去寻,“雪模糊小树莓苔”,梅是迎寒斗雪开放的,要到雪地里寻,“小树莓苔”言幽静的地方。早梅又名江梅,是生长在水滨的,要到水边去寻。“月朦胧”写梅花夜间开放,并与末句“昨夜一枝开”相呼应。
最后四句写寻到早梅后的喜悦,赶紧去买酒,对梅饮酒吟诗作曲。“猜,昨夜一枝开”是神来之笔,它不单是借典点明了这是早梅,更是为“寻”字增添分量。 他终于寻到了这迎寒风斗霜雪,最先开放在鉴湖水滨的品格高洁的早梅。寻梅的过程展现了诗人的爱好与情操,特别是不畏严寒、战风斗雪的精神。
此曲写得放达,风雅,流露出作者远离官场,走近自然的豁达胸襟。全曲情景相生,质朴清雅,体现作者豪放的气魄和宽阔的胸襟。
名家点评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何锐:名胜地寻胜景,故事多多,美景现成。尘埃远避,清事幽怀;竹篱沽酒,驴背载诗,是一幅散诞消遥的世外桃源图,不知世间可有?(《元曲三百首详注》)
作者简介
张可久(1280—1352后),字伯远,号小山。庆元(今浙江
鄞州区)人。早年客居吴江。至大、延祐间居于杭州,与
贯云石、
薛昂夫优游湖山。后任绍兴路吏,历衢州、婺州路吏。至元间曾为桐庐典史。至正初,年七十余,尚为昆山幕僚,出入于
顾瑛玉山草堂。以散曲盛称于世,是元代散曲流传至今最多的散曲家。著有《
张小山北曲联乐府》三卷,《外集》一卷。存词六十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