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儿令·叹世
元代马谦斋散曲作品
《寨儿令·叹世》是元代散曲作家马谦斋创作的一支散曲。此曲概括描写了一位有志之士从雄心万丈到隐居山林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之情,以及对有志之士的无限同情。全曲写得跌宕起伏,富有深意,雅词与俗调相间,典故和俚语并用,生动形象,妙趣横生,更增添了曲词的艺术性。
作品原文
【越调】寨儿令·叹世⑴
手自搓,剑频磨⑵,古来丈夫天下多。青镜摩挲⑶,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⑷。有声名谁识廉颇⑸,广才学有用萧何⑹。忙忙的逃海滨,急急的隐山阿⑺。今日个,平地起风波⑻。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越调:宫调名。寨儿令:曲牌名,属越调。
⑵剑频磨:即所谓“十年磨一剑”。
⑶青镜:青铜镜。摩挲:抚摸。
⑷衡窝:简陋的房舍。
⑸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年老时却不被赵王信任,逃至魏国。
⑹萧何:西汉大臣,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到后来也受到皇帝猜疑。
⑺山阿:山丘,山谷。
⑻风波:喻仕途的险恶情状。
白话译文
摩拳擦掌,宝剑不断地磨。自古以来天下有志之士何其多。手抚青铜镜,临镜自照,已鬓生白发,光阴白白度过。不得志困宁地这简陋的房舍,虽有声威名谁又能了解今日的廉颇,纵然才学广大怎奈不任用今日的萧何。匆匆忙忙地逃到海滨,急急切切地隐居在山阿。就因为如今仕途祸福难测,平白无故地掀起了险恶风波。
创作背景
根据作者的作品,可以想见他开始是胸怀抱负积极进取的,也中了进士做了官,随着对官场的认识的加深,才逐渐淡薄功名,最后终于归隐了事。这首曲子也许是他一生的写照,但又不全是,它是整个封建社会无数有志之士一生遭遇的艺术概括。
作品鉴赏
此小曲可分三个部分来欣赏,这三个部分紧密联系,在时间的顺序上构成一个整体。首先,此曲的前三句塑造了一位急切建功立业、奋发有为的青年形象。作者摩拳擦掌,频繁地磨着宝剑,意气风发地感慨自古以来有着许多的大丈夫。“手自搓”,可以看出这个人是多么急切,愿意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去大展拳脚,反映出他的上进和信心。“剑频磨”,表层意思指不断地打磨自己的宝剑,深层的意思则是这位有志之士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断地苦练本领。后一句古来丈夫天下多”写出了他的壮志豪情,一股谁与争锋的气概溢于言表。
“青镜摩挲,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三句是第二部分,写主人公目前的悲惨处境,塑造出了一位失意不得志、郁郁寡欢的老人形象。“青镜摩,白首蹉跎”与李白将进酒》诗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有着相同构思,但是表达的意义却有所不同,此曲所表现的是这位有志之士一生不得志,最后愁白了头,只能对着青铜镜无奈叹息。这与开头三句形成了鲜明对比,早年的摩拳擦掌变成了默默地抚摸青镜,一位有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终究被熬白了头,只能虚度光阴、郁郁不得志地在简陋的小屋中终老一生。强烈的反差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个社会强烈的控诉,还有对生活在这种情景下的有志之士的深深同情。
第三个部分则写的是因仕途的险恶,主人公不得不以隐居躲避官场争斗.“有声名谁识廉颇,广才学有用萧何”,此二句是用典。作者用廉颇和萧何这两个典故借古讽今,用来讽刺统治者对于人才的不重视。“忙忙的逃海滨,急急的隐山阿”,表达的意思是要逃离仕途,最后一句“今日个平地起风波”交代了原因,原来是途里有着巨大的风险,还是归隐的好。
全曲写得跌宕起伏、富有深意。雅词与俗调相间,典故和俚语并用,生动,妙趣横生,更增添了曲词的艺术性。这是一篇思想和艺术都达到一定高度的佳作。
作者简介
马谦斋,元代散曲作家。生平事历不详,其散曲自谓“辞却公衙,别了京华,甘分老农家”,则曾在朝中任过官职。又张可久有《天净沙·马谦斋园亭》,则或终老于杭州。今存小令十七首,不乏当行之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2 08:35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