茖葱(Allium ochotense Prokh.)是
石蒜科葱属植物。鳞茎单生或2-3枚聚生,近圆柱状;鳞茎外皮灰褐色至黑褐色,破裂成纤维状,呈明显的网状。叶2-3枚,倒披针状椭圆形至椭圆形。花葶圆柱状,高25-80厘米,1/4-1/2被叶鞘;总苞2裂,宿存。花果期6-8月。
形态特征
鳞茎单生或2-3枚聚生,近圆柱状;鳞茎外皮灰褐色至黑褐色,破裂成纤维状,呈明显的网状。叶2-3枚,倒披针状椭圆形至椭圆形,长8-20厘米,宽3-9.5厘米,基部楔形,沿叶柄稍下延,先端渐尖或短尖,
叶柄长为叶片的1/5-1/2。
花葶圆柱状,高25-80厘米,1/4-1/2被叶鞘;总苞2裂,宿存;
伞形花序球状,具多而密集的花;小花梗近等长,比花被片长2-4倍,果期伸长,基部无小苞片;花白色或带绿色,极稀带红色;内轮
花被片椭圆状卵形,长(4.5-)5-6毫米,宽2-3毫米,先端钝圆,常具小齿;外轮的狭而短,舟状,长4-5毫米,宽1.5-2毫米,先端钝圆;
花丝比花被片长1/4至1倍,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内轮的狭长三角形,基部宽1-1.5毫米,外轮的锥形,基部比内轮的窄;子房具3圆棱,基部收狭成短柄,柄长约1毫米,每室具1胚珠。花果期6-8月。
近种区别
生长环境
茖葱生长于海拔1000-2500米的阴湿坡山坡、林下、草地或沟边。喜凉爽、湿润气候条件,在半荫环境下生长良好。土质以含腐殖质较多的壤土为宜,pH5.5-6.5,忌水湿及粘重土壤。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敦化、长白、安图及辽源)、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东部)、四川(北部)、湖北、河南和浙江(天目山)。
繁殖方法
可进行种子实生繁殖和
分株繁殖。种子繁殖系数大,但生长极慢。分株繁殖生长快,但繁殖系数小。
播种
自然播种:自然情况下,种子在秋天落地后,于第2年生出胚根,在第3年的春天拱土出苗。茖葱的种子具有综合休眠特性。从播种到胚根长出在田间条件下需要1-2个月时间(约7月上中旬),此过程不需要低温;胚根生出后,胚根与上胚轴均有生长,胚根可生长侧根,到入冬前主根长可达6-8厘米;上胚轴加粗、伸长,到人冬前长度可达2厘米。此后在土下越冬。
人工播种:育苗地以平地为宜,畦作。要求排水良好,有灌溉和遮荫条件。宜春季或夏季播种。中国吉林省4月下旬、5月上句或7月上中旬播种。春播种子不用处理,可直接播种,撒播或条播。撒播保持种子间距3厘米,播种量26-30克/皮肤;条播沟距10厘米,种子间距2厘米,播种量13克/平方米。
分株
可利用植株的分蘗习性进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时间可在秋季叶枯后或早春发芽前进行,最好是秋季叶枯萎时(吉林省9月下旬至10月初)移栽。因植株春天萌芽早,秋季移栽后根系有恢复生长的时间,对第2年生长影响小。单茎栽植:栽后当年不再分蘗,从第2-3年开始进行分蘖。
栽培技术
苗期管理
播种后种子覆土1.5厘米。因种子要第2年春天萌芽,为保湿及防止杂草生长,上面要覆盖稻草或秸秆10厘米。为防止地下害虫,覆土后浇施4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为减少占地时间,可进行夏季播种。但播种前种子要进行砂藏处理:5月初将种子浸泡24小时后与湿砂按1:3体积比例混匀,砂子湿度以手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宜。在背风向阳处挖浅坑埋藏,上面盖土10厘米,并覆盖稻草10厘米保湿。注意经常观察,在7月上旬种子萌芽前播种。第2年春天,化雪后将覆盖的稻草撒除。在吉林省4月中旬出苗。出苗后注意及时除草,天旱时浇水。可追施速效氮肥,但肥量要少,尿素2克/平方米随水施用,追肥2-3次。2年生苗秋季地上枯萎后或下一年春季移栽。可畦栽或垄栽,畦栽株行距(8-10)厘米×10厘米。生长1-2年后定植。
栽植管理
选地整地:选择疏林地或地下水位高的农田地遮荫栽培。可垄作或畦作。整地深翻20-25厘米,施腐熟有机肥20-30吨/公顷,并混入磷酸铵300-400千克/公顷。
定植:3或4年生实生苗进行定植。无性繁殖采用分株苗定植。秋或春栽,以秋栽为宜。低垄(高8-10厘米)栽植,垄距60厘米,株距35-40厘米。
遮荫:无论何种栽培形式,出苗后或展叶时均要进行遮荫。可用遮光40-50%的遮阳网,进行遮光。遮荫时间在吉林省从5月上旬到8月上旬。育苗期(1-3年)和移栽当年必须进行遮荫,遮光程度为50%。成株期遮光程度40%。
采收管理
5-6年生以后可进行采收。采收形式分3种:第一种是全株采收,即整墩挖出;第二种是摘叶采收,即在展叶后从每个分蘗上采收1-2枚叶片,可年年采收;第三种是在展叶后将地上部割收。割收后植株仍会生出新叶,但叶形变细,变小,生长变弱,割后第2年叶形恢复正常,但叶片仍稍小,需隔年采收。
主要价值
茖葱为药食兼用植物。茖葱的茎叶均可食用。据《千金·食治》记载,其性微温、味辛、无毒。归肺经,具辛散温通,芳香辟秽,可用于风寒感冒,呕恶胀满之症。主要药理成分为甲基烯丙基二硫化物、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甲基烯丙基三硫化物。
食物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