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乃
七气之一。见《诸病源候论·七气候》。指为寒气所伤而产生的恶心呕吐。“寒气”指的是人体受寒时所产生的东西。
清·
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这亭子虽然如此轩敞,却不见一点寒气袭人。”
老舍 《骆驼祥子》二:“夜里的寒气可还不是一件单衫所能挡得住的。”
寒气是现代社会极少使用的一个名词,感冒及其所带来的痛苦感受则为每一个人熟知。寒气是感冒的真正罪魁祸首之一,看似毫不起眼,然而贻害无穷,为许多疾病理下了伏笔。古往今来,真正的名老中医都非常重视寒气的防治,著名的中医典籍《
伤寒杂病论》虽然包罗世间疾病,却以“伤寒
杂病”称之就是这个原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保持
人体健康,就得从排寒扶阳入手,寒气是万病的根子。
寒乃冬季之
主气。若寒冷太过,伤人致病则为寒邪。寒邪常见于冬季,当
水冰地坼之时,伤于寒者为多,故冬多寒病。但寒邪为病也可见于其他季节,如气温骤降、涉水淋雨、汗出当风、空调过凉,亦常为感受寒邪的重要原因。寒邪侵人所致病症,称为外寒病症。寒客肌表,郁遏卫阳者,称为“伤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者,称为“中寒”。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称为阴邪。寒邪侵人后,机体的阳气奋起抵抗。阳气本可制阴祛寒,但若寒邪过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祛除寒邪,反为寒邪所侵害。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寒邪
伤阳,可致寒遏卫阳的
实寒证,或阳气衰退的
虚寒证。如外寒侵袭肌表,卫阳被遏,可见
恶寒、
发热、无汗
鼻塞、流清涕等症;寒邪直中脾胃,
脾阳受损,可见脘
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若心
肾阳虚,
寒邪直中于少阴,则可见恶寒蜷卧、
手足厥冷、
下利清谷、
小便清长、
精神萎靡、脉微细等症。
(2)
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寒性凝滞,即指寒邪侵人,易使
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之意。人身气血津液之所以畅行不息,全赖一身阳和之气的温煦推动。一旦阴寒之邪侵犯,阳气受损,失其温煦,易使经脉
气血运行不畅,甚或凝结阻滞不通,
不通则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
临床表现。因寒而痛,一则有明显的受寒原因;二是其痛得温则减,遇寒增剧。由于寒邪侵犯部位不同,因而可出现多种疼痛症状。如寒客肌表经络,
气血凝滞不通,则
头身肢体
关节疼痛,
痹症中若以关节
冷痛为主者,称为“
寒痹”或“
痛痹”;寒邪直中胃肠,则
脘腹剧痛;寒客
肝脉,可见
少腹或阴部冷痛等。正如《素问·痹论》说:“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因此又有“寒性凝滞而主痛”之说。若寒遏阳气,温煦蒸化失司,则津液凝结而为
痰饮。
(3)
寒性收引:“收引”,有收缩牵引之意。寒性收引,即指寒邪侵入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如寒邪侵及肌表,,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郁不得宣泄,可见
恶寒、发热、
无汗等;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寒克经络关节,则经脉收缩拘急,甚则挛急作痛,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等。如《素问·举痛论》说:“
寒则气收。”“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
小络,故卒然而痛。”缩蜷、绌急,即为寒
邪所伤,经络、血脉收引而致。
尤其是寒气,绝不仅仅只是引起
感冒、腹泻这样的寻常小病的诱因,而是一种致病广泛、杀伤力很强的致病邪气。有的朋友可能知道,
肾为先天之本,属水,性寒。如果寒气侵人肾、两寒相遇,就如同雪上加霜,
肾阳最易受损,一旦肾阳受损,就动摇了先天之本,会出现怕冷、肢凉、
小便清长、大便稀浩、苔
白质淡、脉沉无力等情况。轻者使人重感
伤寒;重者引起阳气
暴脱,致人非命.急者则使得血脉闭塞,诱发
冠心病和
中风;缓老则使寒气慢慢沉积体内,形成许多慢性疑难病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寒气是健康的头号杀手。
《寒气》日本著名惊悚动漫作家いとう じゅんじ (译
伊藤润二)创作绘制的一部重口味短篇漫画。其代表作有《富江》、《至死不渝的爱》。这幅漫画充分展现了寒气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