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栗
汉语词语
寒栗,读作:hán lì。该词组的意思是因寒冷而战栗。又指因寒冷而肌肤起粟粒状。恶寒之较甚者、身形呈颤栗状。即
振寒
。见《灵枢·口问》。多属阴气盛而阳气虚。
引证解释
即振寒。因寒冷而打冷战(颤),或皮肤因冷战起粟粒状鸡皮疙瘩。多属阴寒盛而卫阳虚,阳虚则外寒。
⑴《灵枢·口问》:“黄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栗)。”
张介宾《类经十八卷·疾病类七十九》:“振寒者,身怯寒而振栗也。”
张志聪《灵枢集注》:“此言阳气之在外也。诸阳之气,主于肌表,故寒气客于皮肤,借阳气以化热。若阴气盛而阳气虚,则为振寒战栗。”
⑵《素问·调经论》:“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词组来源
王冰注:“栗,谓振栗也。”
吴昆《素问吴注》:“寒栗,振寒也。”
张介宾《类经十四卷·疾病类二十》:“寒气在外,阻遏阳道,故上焦不通,卫气不温于表,而寒气独留,乃为寒栗,此阳虚则外寒也。”
森立之《素问考注》:“案:皮上恶寒谓之寒,心内恶寒谓之栗。”
参考资料
寒栗
.现代汉语词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4 14:11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引证解释
词组来源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