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荣盐场 ,是民国时期对
自贡盐场的称谓。我国最大的井盐产地。在四川省南部偏西的自贡市附近。自贡地区东边属富顺县,西边属荣县,因两地都盛产井盐,所以在川盐生产史上称为“富荣盐场”。盐场分
富荣东场、
富荣西场,东场的卤水自己喷出,被称为“
自流井”;西场的井盐质量特别好,曾用来进贡宫庭,故称为“
贡井”。
早在清雍正七年(1729年),富顺荣县分别设立自流井和贡井县丞署,“专司盐务”,1937年4月,国民政府更是将四川盐务稽核分所与四川盐运史署合并,改组为
四川省盐务管理局(其办公地点就在后来的
沙湾饭店),并设置了富荣东场公署和富荣西场公署,负责管理盐税征收、盐的产制、质量检查、盐斤称放,以及指挥盐警、查产缉私。这说明,作为四川首屈一指的井盐产场和盐业中心,富荣盐场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也是自贡设市的重要基础。
雍正八年(1730)分贡井属荣县,富义厂遂分为两部分:自流井称“富厂”,贡井称“荣厂”。因两厂地域相连,以地势高低而又分为上、下两厂,
贡井为上厂,自流井为下厂。
民国四年(1915)又以土地坡为界,将富荣厂分为两部分:
自流井称“富荣东场”,贡井称“富荣西场”。东场分为
凉高山、
大坟堡、
东岳庙、
豆芽湾、
郭家坳五垣,西场分为
苟氏坡、
黄石坎、
席草田三垣,并分别成立东、西两场署管理盐场事务,在行政区划上仍分隶于富顺和荣县。
民国二十八年自贡市成立后,两场均隶属自贡市管辖,但名称仍为
富荣东场和
富荣西场。
作为四川盐业中心的富荣盐场,便承担起了供应军需民食的重任。为此,国民政府财政部于1938年3月明令川盐增产,并提出“增加产量首先从富荣两场着手”,要求自贡盐场年产食盐增加300万担,比1937年的327万担将近翻一番。从1938年1月起,富荣盐场开始大量起复卤井增加盐灶,提高产量,加运盐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