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井是自贡境内继富世盐井、大公井之后又一著名盐井。 自流井因“盐卤自流”而得名,因盐而兴,是自贡
井盐文化的核心。
自流井是富顺管辖的一座镇,它得名于一口盐井。这口井中的卤水,由于地面低于承压水位,不用人工提汲,卤水就自行流到地表。当以
富世井为代表的富顺县城一带的盐井开始凋敝时,自流井跃升为最主要的盐场。为了管理盐务,政府在自流井长驻一名县丞,作为富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
关于自然露头的自流盐井,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富顺县志》、同治十二年(1873)富顺县知县吴鼎立的《
自流井风物名实说》里,均有谈及;特别是近百年来,更多的盐史专家、学者也都纷纷讨论过自流井的起源问题尽皆莫衷一是:如1930年“对于自流井究竟发现于何时?曾经做过一次探索,虽然参考了不少资料,却未得出结论,以至在报告上(川南十四盐场沿革产销报告)不敢贸然下笔,最后只好暂时阙如(这个报告内容,载入1933年刊行的《中国盐政实录》,拙稿一册则归入川盐局档案)”;1932年《
四川盐政史》第二篇第二节又说:“富顺井灶始于晋,名自流井”;1956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盐都漫步》,又有秦代论,另还有汉代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