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正文有概述,大事记,卷一建置沿革,卷二自然地理,卷三人口,卷四农业,卷五乡镇企业,卷六林业,卷七水利,卷八水产,卷九工业,卷十交通,卷十一邮电,卷十二城乡建设,卷十三商业,卷十四经济管理与监督,十五财税、金融,卷十六科技,卷十七党派、群众团体,卷十八政权、政协、政事,卷十九军事,卷二十文化,卷二十一教育,卷二十二卫生、体育,卷二十三风俗,卷二十四方言,卷二十五人物,卷二十六附录,共113章,333节。
该书采用卷
章节体。记载了公元前164年至1985年间宿松县的发展变化,宿松县东接望江,西界黄梅,北临太湖,南望匡庐,是交通要塞,兵家必争之地。该书记述宿松县的名称的由来。该县是有回族、满族、高山族、苗族、黎族、蒙古族、满族等多民族县。宿松县资源丰富,物华地阜,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棉花等。
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在流经该县的一段长江中,有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白鳍豚,境内还有人工饲养的水貂和白鼠,并有以磷矿为主的共l4种之多的矿藏。宿松县山川灵秀,景物宜人,旅游事业前景广阔步。如小孤山曾有唐代顾况、宋代陆游、明代刘基、
解缙均及革命烈士夏明翰均来此登山,并留有诗言。还有
白崖寨等景点,是我国现存古城堡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宿松人民在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中前仆後继,为推翻“三座大山”创建新中国付出了巨大牺牲,在革命战争中献身的有1.7万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