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粉羊蹄甲(学名:Bauhinia variegata L.)是豆科、羊蹄甲属植物。落叶乔木;树皮暗褐色,近光滑。叶近革质,广卵形至近圆形。总状花序侧生或顶生,花瓣长4-5厘米,紫红色或淡红色,杂以黄绿色及暗紫色的斑纹。荚果带状,扁平;种子10-15颗。花期全年,3月最盛。原产于中国南部、印度、中南半岛,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为典型的阳性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
植物学史
该物种介绍的是学名Bauhinia variegata L.,《中国植物志》称“洋紫荆”,中国香港人称“宫粉羊蹄甲”。该物种不是香港市花。香港市花是红花羊蹄甲,学名Bauhinia × blakeana,《中国植物志》称“
红花羊蹄甲”,香港人称“洋紫荆”,《香港基本法》称“紫荆花”。
形态特征
宫粉羊蹄甲是落叶
乔木;树皮暗褐色,近光滑;幼嫩部分常被灰色短柔毛;枝广展,硬而稍呈之字曲折,无毛。叶近革质,广卵形至近圆形,宽度常超过于长度,长5-9厘米,宽7-11厘米,基部浅至深心形,有时近截形,先端2裂达叶长的1/3,裂片阔,钝头或圆,两面无毛或下面略被灰色短柔毛;基出脉(9-)13条;叶柄长2.5-3.5厘米,被毛或近无毛。
总状花序侧生或顶生,极短缩,多少呈
伞房花序式,少花,被灰色短柔毛;总花梗短而粗;苞片和小苞片卵形,极早落;花大,近无梗;花蕾纺锤形;萼
佛焰苞状,被短柔毛,一侧开裂为一广卵形、长2-3厘米的裂片;花托长12毫米;花瓣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4-5厘米,具瓣柄,紫红色或淡红色,杂以黄绿色及暗紫色的斑纹,近轴一片较阔;能育雄蕊5,花丝纤细,无毛,长约4厘米;退化雄蕊1-5,丝状,较短;子房具柄,被柔毛,尤以缝线上被毛较密,柱头小。
荚果带状,扁平,长15-25厘米,宽1.5-2厘米,具长柄及喙;种子10-15颗,近圆形,扁平,直径约1厘米。花期全年,3月最盛。果期:5月至次年3月。
主要变种
近种区别
生长环境
宫粉羊蹄甲为典型的阳性树种,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强,但幼苗稍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适生于极端气温在0℃以上的地区。
产地生境
原产于中国南部、印度、中南半岛,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引入地:巴哈马、巴西、哥伦比亚、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多明尼加共和国、救星、埃塞俄比亚、斐济、加纳、格林纳达、海地、印度尼西亚、伊拉克、肯尼亚、马拉维、马来西亚、毛里求斯、墨西哥、莫桑比克、尼日利亚、诺福克岛、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波多黎各、圣卢西亚、塞舌尔、塞拉利昂、南非、斯里兰卡、中国台湾省、坦桑尼亚、乌干达、美国、赞比亚、津巴布韦。
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
筛选性状优良的母株,荚果变浅褐色还没开裂时采种,5月份进行采种,收集到的种子于通风干燥处储存。种子随采随播,挑选后的种子发芽率可达95%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芽率会降低,到10月份的时候(冰箱4℃条件下保存的)种子的发芽率下降到70%左右。
宫粉羊蹄甲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播种前用0.3%-0.5%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半小时的消毒浸泡处理,再用清水冲洗和浸泡半小时。待播下种子之后,轻轻撒一层细沙覆盖种子表面,喷水保持湿润。2-5天开始发芽,幼苗出土后注意控制其密度。
扦插繁殖
采集宫粉羊蹄甲优良母株的半木质化枝条,每个枝条剪10厘米左右保留4个以上芽位,枝条的底端剪成斜口,枝条保留1-2片叶片,剪去叶片的2/3。将斜口的一端,放入浓度为100×10-6的吲哚丁酸生长剂溶液中,浸泡到插穗条2/3处,浸泡时间为1小时。
扦插的基质为
蛭石,扦插时,用木签在基质上先插孔,孔深5-6厘米,放入插穗后将周边土压实,喷水使枝条保持湿润。采取适当的措施调节控制温、湿度及光照,扦插之后用薄膜覆盖,并且加盖遮阴度为50%-80%的遮阳网,当温度过高时可以将四周的薄膜掀开透气,将苗床温度控制在25℃左右,高于28℃时,可增加喷雾次数和时间。采用简易喷淋系统和人工喷水相结合控制湿度,基质应保持半湿润状态。经过落叶、发叶芽、长新叶、基部膨大,20天左右开始生根,一个多月之后进行移苗。接受全光育苗。移前之后做好施肥、病虫害防治,成活率可达76.7%。
初生根的插条,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春季扦插时,枝条萌发快,做好温度湿度控制。在夏季扦插时要留意台风天、暴雨天的影响,做好大棚的加固工作,注意排涝防止生根枝条根部糜烂。注意保湿控温外,还要逐渐增加光照,以促进根系和地上部分的正常生长,进入常规育苗管理。秋季扦插时,保持湿度显得尤为重要,大棚四周密封薄膜保温保湿,利于生根后的苗木生长。根部生长粗壮之后开始进行移栽,移栽时根部保留粗壮的主根,保留根长4-5厘米,为减少蒸发,叶片保留1/3。
嫁接繁殖
选择生长发育健壮,不易发生病虫害的宫粉羊蹄甲或者羊蹄甲单株作
砧木,将观赏性强的宫粉羊蹄甲优良单株的枝条
嫁接在砧木上。宫粉羊蹄甲的嫁接常用
枝接的方法进行,根据砧木的嫁接位置不同,还可以分为高位嫁接和低位嫁接两种方式。
高位嫁接一般针对3年生粗壮砧木,在2-3米处截断主干,选择顶端光滑树干进行嫁接,是一种培育大苗的方法,可快速形成树冠的,缩短育苗时间。低位枝接是针对1-3年生砧木,在地上10厘米左右处截断主干,选择中间光滑处进行嫁接,利用宫粉羊蹄甲速生特性。低接亲和力更强。
接穗选取半木质化、芽饱满的当年生穗条,保证留有叶片和2-3个饱满的叶芽,采穗应于清晨或傍晚进行,用湿布包裹穗条,保持湿润,减少蒸腾,置阴凉处保存备用。穗条采下后要求1-2天内接完,以保证成活率。嫁接时的天气不能太过干燥,最好在嫁接前2天给砧木淋水,使植株接芽和皮层水分充足,嫁接时形成层易剥离。
嫁接的时间避开花期和雨季,一般在冬季的小寒和大寒进行,宫粉羊蹄甲嫁接的成活率可达90%。
观察嫁接枝条成活情况,除嫁接成活的芽,将砧木的萌芽全部摘除,以促新梢生长,防止长出砧木原来的枝条。嫁接未成功的,要及时补接。
组织培养
有关羊蹄甲属的组织培养研究报告有红花羊蹄甲、南非羊蹄甲、紫羊蹄甲、而对宫粉羊蹄甲的组织培养研究报告不多。从已有的结果看,宫粉羊蹄甲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实现快速大量繁殖具有一定的难度,突出表现在组培苗生根率较低。
组培过程中配置诱导培养基(MS+6-BA2.0毫克/升+NAA0.01毫克/升)、分化培养基(MS+6-BA1.0毫克/升+NAA0.1毫克/升+IBA0.5毫克/升)、生根培养基(MS+NAA0.1毫克/升+BA1.0毫克/升),以上培养基均加入0.5%琼脂粉和3%蔗糖,pH值为5.8-6.0,培养温度为(25±2)℃,光照时间为30-40毫摩尔/(平方米/秒)。
以宫粉羊蹄甲的幼嫩枝条为试验材料,在水中浸泡5分钟,用刷子刷去表面脏物,再用自来水流水冲洗2-3小时。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枝条放入70%的酒精中浸泡10秒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再放入0.1%的升汞中消毒8分钟,无菌水冲洗5次,并用无菌纱布吸干表面水分。
茎段剪成2厘米左右、带1个腋芽的节段后,接种到培养基上,大约7天后腋芽开始萌动其基部容易形成愈伤组织;再过10-15天,腋芽长出,高2.0-3.0厘米,成功获得无菌材料。将带芽茎段诱导的有效芽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10天后有部分茎段的腋芽处开始抽出新芽,并且基部有愈伤组织产生;将生长健壮的无根单苗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待幼苗的根伸长至4厘米左右时,取出生根苗,洗去根部培养基,移栽到温室中,育苗基质为黄土、蛭石和河沙(1:1:1),保持湿度在85%以上,提高成活率。
栽培技术
宫粉羊蹄甲为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和风景林造林树种,但在生产实践中,鲜见大规模的纯林造林。推荐采用在平缓苗圃地集约培育成大苗、后带土移栽至造林地种植的方法,具有树形美观、操作简单、成本低、成活率高等优点。
选择排水良好、地势相对平缓、交通方便的圃地或农林用地作为大苗培育基地,先清理杂物,然后打穴,穴规格为40厘米×40厘米×30厘米,每穴堆放腐熟有机肥1-2千克或直接堆放塘泥,种植株行距为(1.5-2.0)米×(1.5-2.0)米。选用35-50厘米壮苗直接种植,种植后浇足定根水,待苗木成活后根外追施复合肥料。每年除草、追肥抚育1-2次,平均每株每年追施复合肥料50-100克,同时对侧枝进行适当修剪,避免过多侧枝,同时用竹竿固定主干,以培育良好的干形,发现有病虫害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在广东茂名集约培育的宫粉羊蹄甲大苗,3年就开始开花,5年后开花率达100%,平均树高超过5米,长势喜人,绿化效果良好。
病虫防治
宫粉羊蹄甲的主要病害有
角斑病、
叶枯病、
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
蚜虫、
大蓑蛾、
褐边绿刺蛾、
黄刺蛾、
扁刺蛾等。
病害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开始时产生褐色斑点带黄色晕环,严重时叶片布满斑点,叶片枯死脱落。
防治方法:出现角斑病要及时清除病叶,加强管理,防止不同植株间互相传染,保持良好的通风排水条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病害的发生。每10天喷洒一次药剂,多菌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可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同时适当喷施小苏打,调节酸碱环境,创造不利于病菌生长的环境。
危害症状:多发生在叶尖、叶缘,病斑红褐色至灰褐色,病情严重时会出现连片大面积的枯斑,叶枯病常多见于夏秋两季,高温多湿、通风不良的环境容易病发,植株生长势弱也容易受感染。
防治方法:秋季彻底清除烧毁病落叶,减少翌年病菌的萌发。控制植株间距,使其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土壤肥沃保持排水良好,增施有机肥料及磷、钾肥。发现病叶可以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10-15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部位为叶、茎等部位,感染白粉病菌之后,叶片的光合作用受阻碍,蒸腾强度增加,生长生育受影响。白粉病菌繁育的速度快,一旦感染会很快传染到其他叶片,造成大面积的灾害。
防治方法:早期对白粉病的防治用的是硫,向叶片喷洒石硫合剂稀释液,喷地面喷硫磺粉,用量为0.25-0.3克/平方米,消灭越冬菌源。发现病害严重时,可以喷15%粉锈宁1000倍液、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10%多抗霉素1000-1500倍液,可交替使用减少病毒抗药性。另外也可用低浓度的酒精冲洗叶片,7天左右一次,重复数次到无白粉为止。
虫害
危害症状:会使叶片皱缩变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等。
防治方法:可及时喷洒50%辟蚜雾超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灭多威乳油1500倍液、50%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也可用保护瓢虫、草蛉等天敌,施放真菌,人工诱集捕杀等生物防治法。
危害症状:大蓑蛾以幼虫在护囊内附着于植株枝条上越冬。泉州市大蓑蛾幼虫在3月下句开始活动,取食叶片,此时幼虫多为4龄幼虫,少见老熟幼虫,食量大。大蓑蛾危害严重,甚至造成局部枝叶全无,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可采用人工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的防治法。一是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防治方法。日常养护时多加观察,发现虫囊及时摘除并烧毁,可有效降低虫源数,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二是药物防治。幼虫进入3龄前药物防治效果较好,可在幼虫盛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防治,喷洒药物时注意保护大腿蜂等天敌昆虫。
危害症状:泉州地区最早在4月即可发现幼虫活动,主要为害植株嫩叶、嫩芽。老龄幼虫危害严重时叶片仅留叶柄,严重影响植株营养生长和绿化景观观赏性。
防治方法:褐边绿刺蛾卵一般排列成块状或分散分布在叶片背面,在秋冬养护时可留心观察植株和枝条上是否有虫卵块或附着虫卵的叶片,一且发现及时摘除并烧毁,可有效降低虫源数;也可利用低龄幼虫聚集的特点,及时摘除低龄幼虫聚集的叶片并销毁,可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天敌。药剂防治主要在幼虫发生期进行,可喷洒50%杀螟松乳油900倍液或90%巴丹可温性粉剂900倍液防治。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宫粉羊蹄甲树干通直美观,树冠散圆,花大且颜色艳丽,并伴有特殊香气,是重要的蜜源植物,而且开花持续时间长,在园林、市政绿化和观赏园艺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常用于城市行道、庭院风景及公园观赏等。很多城市都把宫粉羊蹄甲列入建设花园城市的主要树种,甚至将其评选为市花,如广西柳州、广东广州等。此外,由于其耐修剪、萌芽能力强等优良特性,宫粉羊蹄甲在植物造景、插花艺术、盆景栽培等方面颇具应用前景。
药用价值
宫粉羊蹄甲为广西、云南等地少数民族的药用植物,其根、茎、皮、叶和花均可入药,其根皮用水煎服可治疗消化不良;树皮含有单宁;叶片富含类固醇、糖苷、三萜类等多种次生代谢物。研究发现,宫粉羊蹄甲树皮含有的多种类黄酮、生物碱等活性成分具有抑制或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力,有待进一步临床实践。
综合效益
宫粉羊蹄甲的木材较为坚硬,可用作农具;其花芽、嫩叶和幼果可食用,是云南普洱等地的美味菜肴;其枝叶浸提液含有多种化感物质,对龙船花、小蚌兰、一叶兰、朱蕉等多种植物的光合特征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变化规律。此外,宫粉羊蹄甲还是一种重要的生态树种,能与多种林分搭配,营造多种景观,林相非常美观。花美丽而略有香味,花期长,生长快,为良好的观赏及蜜源植物。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0年 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