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笔制作技艺
安徽省宣城市传统手工技艺
宣笔制作技艺,安徽省宣城市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宣笔的渊源最早起自秦代,唐代韩愈在《毛颖传》中记载,蒙恬将军“南伐楚,次中山”,并用中山兔毛制毛笔,其中所提到的中山,便是当代宣州地区。
宣笔制作传至汉代,制作技艺得到进一步改进,笔身装饰十分考究。魏晋时期,宣笔制作基本传承了汉制风格。唐代是宣笔发展的鼎盛时期,宣州也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并于唐天宝年间将宣笔作为贡品献奉朝廷。朝廷做了“岁贡青毫六两,紫毫二两”的规定。因这种笔主要在宣城集散,故得名为“宣笔”。
宋代,宣笔制作技艺日臻完善,名工辈出,声誉日隆。特别是宣州制笔世家诸葛氏所创制的“无心散卓笔”,被书法家梅圣俞称为“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软硬适人手,百管不差一”,成为中国宣笔史上的一支劲秀。宋末元初,由于朝廷偏安,战乱频繁,迫使宣笔技工们为谋求生计而不得不四处流散,改谋他业,导致宣笔技艺失去根基。
清嘉庆、道光年间有凤振堂笔庄、陈广良笔墨坊、吴志福笔店等制笔作坊。相传包世臣著《安吴四种》,就是使用吴志福制作的紫毫小楷毛笔。清末,扬州人朱丙生从铜陵学得宣笔制作技艺,回乡后开毛笔店,传张宗铭,再下传张加元张祥芝、张苏,均名扬一时。
工艺特征
特点
宣笔柔韧相宜,笔匀基固,书写流畅,收发自如,既能蓄墨又不肥滞。长锋软毫质软丰腴而不肥厚,转锋灵活,能收能放,刚柔相济;紫毫则锋利挺劲且不失柔转,既易着力又便掌握;狼毫笔发墨均匀流畅,硬中破软,笔道挺劲;兼毫笔更是宜书宜画,软硬兼宜。
“尖、齐、圆、健”也被称为毛笔“四德”,尖是指笔锋要尖如锥状,功用为利于书写钩、捺等笔画;齐是指笔毛铺开后,锋毛平齐,功用为利于吐墨均匀;圆是指笔根为圆柱体,圆润饱满,覆盖之毛均匀,功用为书写时流利而不开叉;健是指笔锋在书写绘画时有弹性,能显现笔力。
种类
软毫即选用弹性弱、硬度低的柔性毛,如羊毫、鸡毫、胎毛等制成。其笔质柔软,摄墨量大,使用时婉转、圆润、灵活、锋毫便于铺开,笔画丰满。根据用途有楂笔、斗笔、提笔、联笔、屏笔,大楷、中楷、小楷、精工等品种。
硬毫即选用硬度和弹性较强的刚性毛制成的笔。其锋毫刚硬,弹性较足,下按不易瘫弯,起提又易复挺,落纸锋芒显露,枯湿燥润变化分明,点画瘦劲、锐利、峻峭,结体之势格外精神跳跃。一般适宜于小楷和草书,牵丝线条粗细匀称。硬毫因用材不同,有“紫毫”、“狼毫”和“鼠须”等品种。
兼毫是相对纯毫而言(软毫、硬毫)。兼毫是用羊毛和兔毛或羊毛与狼毫两种毛配置而成,又称“二毫笔”,是介于软、硬两毫之间的中性笔,其软硬适中,刚柔相济。有偏硬、偏软几个类别。偏硬有“九紫一羊”、“七紫三羊”、“五紫五羊”;偏软有“三紫七羊”、“二紫八羊”等。
工艺流程
宣笔制作需经过选料、水盆、制杆、装套、修笔、镶嵌、刻字、检验包装等八大工序一百多个环节,技艺极为复杂。
宣笔制作材料主要分两个部分:一为笔杆,普通的有木杆和竹管,较高级的有玉管、瓷管、雕漆管等,另有奢华者在笔管上雕镂象征吉祥的图案;另一材料为笔头,主要有紫毫、狼毫、羊毫、鼠须、鸡毛、鹅毛等兽毛禽羽,其中又以紫毫为精。但各种毫性能不同,紫毫偏硬,狼毫次之,羊毫较软,适合于不同的字体和画风。
选料:笔料工要熟知毛料及各种毛的不同品质,并能鉴别其毛质、性能和用途。根据收购来的山羊毛、山兔毛、黄狼尾毛、石獾毛以及笔杆、牛角等主要材料进行分类,按长短、粗细、色泽、有锋无锋等区别整理归类,防止混杂,以备取舍选用。
水盆:又叫水作工。因为这道工序是在水中完成而得名,是宣笔制作过程中最为复杂而关键的步骤。水作工一手捏着角梳,一手攥着脱脂过的毛反复梳洗整理排列、组合、分类,将各种制笔毛料做成刀片状的刀头毛,再根据需求不同将其进行配置。然后缕析分毫,把断头的、无锋的、曲而不直的、扁而不圆的毛剔除出来,再进行圆笔、盖笔、晒笔头等。最后要将千毛万毫的笔头捆扎黏合在一起,谓之扎笔。这道工序对笔的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须做到笔的头底平整,线箍深浅适当。
制杆:主要是挑选合格的笔杆原料,按规格分清颜色,粗细一致,外表圆直,其直径、杆长、椭圆度.弯曲度均要达到一定的技术指标。剔除有干裂、虫蛀、皮色苍老、粗细不匀的劣质笔杆,以确保笔杆配备的质地要求。主要工序有下料、车管、接管、接挂头等。
装套:制好的笔头和笔杆需要装套,装套工按照一定的规格、型号将扎好的笔头和精选的笔杆仔细装套起来。
修笔:又称择笔,也是宣笔制作过程中的一道关键工序,要求十分精细复杂,一般要经过焊毛整理、蘸胶水、修整成型及日光晒毛等工序,择笔工在操作时必须屏气凝神、心平气和,方能择好。
镶嵌:为了使笔杆造型具有美观典雅、富丽华贵的气势,还可以进行镶嵌,即将以湘妃竹、风眼竹、罗汉竹、象牙、红木、檀木等贵重材料制成的笔杆,用牛角等进行镶嵌装饰,主要分为锉、锯镶、刨等工序。
刻字:是宣笔生产中功夫极深的一道工序,需要极好的文学修养和刀工技艺,还要熟练掌握不同书体。刻字工依照不同产品规格造型的需要,在圆笔杆上刻上各种书体的笔名及厂牌号,要做到字体排列均匀、大小一致、字间有序,达到不拼刀、不偏刀、不脱体、划头平整等多种要求。
检验包装:就是将成型的宣笔,按照一定的质量指标进行出厂前的逐一检查验收,以确保每支宣笔均能达到“尖、齐、圆、健”的标准。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文房四宝之一的宣笔,笔毫软硬适宜,书写流利,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制作考究,具有一定的工艺价值。
历史价值
宣笔生产最早出现在秦代,确立了“以竹为管,以毫为料”的传统制作技艺。后经唐宋诸葛氏、陈氏家族世代相传,举族为业,使宣笔技艺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创新。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载承主体,在其发明传世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之中,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众多的历史珍贵资料和历代书画艺术佳作得益于书写工具而传承于世,其功永载史册。
文化艺术
宣笔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价值。一支高档宣笔能集实用性、艺术性、观赏性和收藏性于一体。价贵如金、世人难求。虽然现代书写工具很多,但毛笔的书写功能效果是永远无法用现代书写手段所替代的。
工艺制作
宣笔生产工艺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无数次笔工制匠们的不断创造实践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体的制笔操作规程,分为九大工序一百多道操作过程,且每道工序均有详细的技术标准和制作要求。这是宣笔传承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来宣笔工匠们的智慧结晶和劳动成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价值和丰富高超的传统手工创作价值。
经济实用
宣笔作为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农民致富、弘扬文化、传承技艺、丰富市场的重要支柱产业。
传承人物
张文年,男,汉族,1968年2月生,安徽省宣城市人。2012年12月,张文年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省宣城市申报。
保护措施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将宣笔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2013年10月8日,中国宣笔文化园在泾县黄村镇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宣笔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宣城市书画院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2015年10月09日,泾县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宣笔制作技艺得到展示。
2015年9月23日至29日,由省文化厅主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的“巧手慧心——安徽省传统手工技艺展”在台湾宜兰县举办,宣笔制作技艺得到展示。
参考资料
张文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33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