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舞麒麟
民间舞蹈
客家舞麒麟早在清代雍正年间已惠州一带出现,随着客家人的搬迁,将客家舞麒麟带至东莞深圳及香港。客家舞麒麟至今仍然保留与客家务农相关的祭祀文化,舞麒麟不仅是一种表演,也具备宗教意义。
表演形式
客家舞麒麟每逄出麒麟都一定需对当地的祠堂、神社举行祭祀,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参拜四方、三跪九叩,若两只麒麟相遇也有指定礼节动作。
艺术特征
客家麒麟上面有牡丹、菊花、蝴蝶和桃花等元素。
文化现状
随着都市的发展,舞麒麟早已不再局限只在村落,现已发展香港社区的每个角落,更有不少机构,如﹙香港﹚客家功夫文化研究会,会跟香港政府合作推广及承传。
传承人
万贡学:在东莞大朗从事手工扎作已20余年,尤为擅长制作龙狮麒麟。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民间手工扎作工艺师,曾获“东莞民间工艺能工巧匠”称号。“客家麒麟”是其代表作,曾在2015年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暨第八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斩获铜奖,并入围2016年“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他的原创作品《醒狮(英雄)》《客家麒麟》分别荣获中国民间工艺银奖、精品奖。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7 18:28
目录
概述
表演形式
艺术特征
文化现状
传承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