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巩局
清代甘肃省的铸钱局
宝巩局是清代甘肃省的铸钱局。康熙六年开,不久停。雍正五年迁到兰州改名宝巩局,七年又停。咸丰五年重设,至同治三年废止,因此,除乾隆、嘉庆外,历朝“巩”字钱均少,南昌康熙宝巩更少。
铸币面值
其铸币面值有小平、当二、当五、当十、当五十、当五百、当千数种。铜质分红铜和黄铜两种。钱文有宋体、楷体,书法求异,特别是满文“巩”字多有变化。形成宝巩局咸丰钱文书法独特的风格。
设立过程
清朝统一西北疆域后,沿袭明代旧制,积极进行巩固政权的各项措施。清于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在甘肃始设陕西右布政使司,司驻巩昌府(今陇西县),康熙七年改为甘肃布政使司将治所迁至兰州(今兰州市)。康熙六年奏准设铸钱局称宝巩局,九年铸钱局大部移至兰州,并保留巩昌府铸钱局。
雍正初年,铸钱所需的币材缺乏,因此铸钱额发数较康熙末年大大降低,于是制钱在各省不敷使用。雍正年间私铸猖獗,清政府虽制定惩治私铸条例,但其效果甚微。私铸小钱质次量轻,在每千个制钱中掺有30至40枚,亦可顺利流通。
清代甘肃省的辖区包括今甘肃外,还含有新疆、青海、宁夏的地域。雍正元至四年(1726年),甘肃没有设局鼓铸,民间所用之钱,为官铸钱与私铸钱混合流通,大小不等,轻重悬殊,行使市场,紊乱至极。所行用者大致可归纳为三类:一类是康熙通宝大制钱,重1钱4分,为宝泉局宝源局及各省钱局铸造。另一类是顺治小钱,内有顺治通宝二式背单字钱、三式背一厘钱,重8至9分,分别为京局及各地钱局所铸。还有一类是私铸小钱,有当朝与历代之分。甘肃地域广袤,钱多银少,市面交易全赖铜钱,商民纳税多以钱代银,民间则大小钱兼用,半数系小钱。
雍正四年四月二十日,户部奉旨咨文,饬谕各省都抚:出示禁令,禁止私铸。收买小钱,量给官钱半价。暂行贮库,年终汇报户部,候文销解。为此,同年八月二十日,甘肃巡抚石文焯奏:甘肃欲收取小钱,须颁领宝泉、宝源二局新铸制钱,以广钱源。甘肃去京四千余里,山路崎岖,舟楫不通,若驮制钱来甘,则浪费钱粮,已非长策。若依部议,发半价在各地收买小钱,运解兰州贮库,更费一番运载银两。小钱贮库放置无用,收买价值实巨,与经济又一时无补,民间交易则钱不够用。莫若先动用库银20000两,依时价收取小钱,遵照雍正通宝钱式改铸,即以禁用之钱化为大制钱,铸出制钱再行收取小钱,源源收铸,约计二、三年内小钱既尽,而鼓铸停,所有库银便可照数还项。
获准
雍正五年四月二十日,甘肃获准沿用宝巩局名在兰州设局,局址设在普照寺东侧(今兰园内)。由按察司经铸,河桥同知监铸,动用库银20000两,收买各类小钱,开炉改铸雍正通宝制钱。按照甘肃巡抚石文焯事先拟定的方案,顺治小钱重8至9分,每2000文重约170至172两,除去熔炼损耗,得净铜155至156两,雍正制钱重1钱4分,可铸1100多文。其中1000文抵作收买小钱2000文之价,所余100多文作匠役工资及炉座器具柴炭等费,尽力节省办理,量亦敷用。但在收铸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的困扰,表明这个方案筹划不妥,难以实施。
存在问题
问题之一:甘肃自康熙七年(1688年)撤局罢铸以来,迄今已近60年,从前工匠百无一存,今所召募的175名工匠,俱系生手创始,不能照宝泉等局设大炉鼓铸,也不能用大罐熔炼铜斤。只设小炉12座,日铸制钱62串400文,岁铸22000余串,从雍正五年四月二十日起,到雍正六年十月底止,其间有候铜停铸时间,共铸制钱33400余串,总付银14800余两。据此看来,宝巩局铸出之钱与甘肃各地所用小钱总量相比,为数甚少。民间小钱数量浩繁,欲全部收取改铸,依此进度,岂能在二、三年内完成。
问题之二:当时商定收买小钱2000文改铸制钱1100多文,其中1000文抵作收取小钱2000文之价,所余100多文作匠役工资及柴炭等费。开铸后却成不敷支出的状况。甘肃各地收取小钱,大多经办不力,不能将所收之钱按时运解兰州。钱局乏铜接铸势必熄炉,故停炉养匠更多垫累。
问题之三:甘肃各地收取小钱运解兰州供铸,钱局铸出制钱再发运各地收买。路程近则数百里,远则千余里,皆须要车马驮载。当初未议定运解费用,如今此项支出无处开销,遂令各州县沿途驿站承担运解。驿站额设车马有限,实难担起如此艰巨的运钱重负。偏僻州县驿站没有额设车马,便雇民夫代运,钱局虽承诺以铸钱余利付给运费,迨后又无法兑现。以致造成驿站烦扰,官民贻累。
问题之四:雍正六年甘肃各地钱价高低亦不一致,总而言之,大制钱840文至920文兑换银1两;小钱与大制钱的比价2∶1,小钱1680文至1840文兑换银1两。在宝巩局收铸期间,甘肃各地官府收买小钱,顺治小钱统一按2000文(计重10斤12两)付银1两或制钱1000文。历代小钱原未议定收买之价,是必收之恶钱。这类小钱2250文至2280文,计重11斤8两,入炉熔炼才与上述顺治小钱铜斤相符。故规定每两银或制钱1000文,收取历代小钱11斤8两。平心而论,市场交易本是以文计算付钱,而此时官府竟按斤收买民间小钱,广大劳苦者确实损失惨重。再加上兰州钱局急须铜斤鼓铸,羽檄频传,有司畏怯处分,强行收取小钱。截止雍正六年十月底,还有诸多银两未送到被收买小钱者手中。
结局
鉴于上述情形,雍正六年十一月十六日,甘肃新任巡抚张廷栋奏:“甘肃收铸事宜,经理不善,弊多利少,请暂停鼓铸。”翌年三月,宝巩局奉文撤局罢铸。《东华录》载:“户部议复:前抚石文焯收小钱改铸大钱,扰民已甚”,“应如所请”、“暂停鼓铸”。“得旨:石文焯甚属草率,交部议处”。其后曾于咸丰五年重设,至同治三年废止。
铸币特征
综观宝巩局雍正制钱,制作精窳不一,铜色呈黄白色。版别有狭缘阔缘两类,狭缘版的大字,阔缘版的小字。式样趋于多样,构成该局制钱式样多的一个成因,是钱局管理不规范,对母钱制作要求不甚严格,工匠雕刻时可随意改形走样,致使钱文出现文字缺笔和字形变样的现象。这两类版别的钱文,字形尚方正规矩,笔划布局较为匀称。其正面汉文,狭缘版的字体与它局钱文近似,显得拘谨呆滞乏神;阔缘版的书体绵弱缺少骨力。背面满文宝字字形多为出头、开口、长尾;巩字则字样亦多,但字尾竖笔下部弯拐收笔处均无折勾。清代前期钱文书法,承袭明末钱风的余绪,一个显著的特征,平泛无色,匠气十足。宝巩雍正制钱的版别状况,鲜为人知,若从字形字样两种款式细分,约有30多个式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8 16:08
目录
概述
铸币面值
设立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