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病症名称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一种心脏疾病,主要由累及右心的心脏器质性病变或医源性损伤引起。当心脏电传导系统中的右束支功能出现障碍,会导致传导速度降低,甚至完全中断。研究表明,该疾病的发病率高于非心血管疾病患者,且男性和老年人群的发病率较高。
病因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主要是由累及右心的心脏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此外,医源性损伤也可能损伤右束支,引起本病。
右束支若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前提是其分布区域的心肌是健康的。一旦该区域心肌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病变,右束支的正常功能便无法维持。
由于右束支形态细长,位置表浅,因此临床上右束支受各种影响而发生完全性传导阻滞的机会远多于左束支。常见的引起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任何累及右束支分布区域心肌的心脏疾患,都可以引起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例如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各种内科介入手术、外科心脏手术都可能损伤右束支,而导致本病。例如:导管消融术,肥厚性心肌病中切除肥厚室间隔的手术等。
症状
多数单纯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会引起不适症状。部分患者会伴发有原发疾病症状如心绞痛胸闷心悸气短等。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会引起不适症状,但该病主要是由一些心脏器质性病变引起,不同的病变类型,会伴有不同的症状。
如果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由冠心病引起,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由其他心脏疾病引起,则可伴有各种心功能不全症状,例如: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乏力、食欲降低等,活动后往往会加重。
就医
单纯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无任何症状,往往因体检心电图检查偶然发现,或治疗各种心脏器质性疾病时发现。如患者出现心绞痛、胸闷、心悸、气短症状,多提示其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应该及时就医。医生会对就诊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电图检查,如发现心电图表现符合本病标准,即可确诊。
就诊科室
相关检查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在医生听诊时,可因右心较左心延迟收缩,会听到第一、第二心音分裂。
无器质性心脏疾患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无需进行化验检查。如果是由其他心脏疾病引起,可能需要针对病因做相关检查:
例如:医生会化验血脂血糖心肌酶等,评估冠心病的风险以及程度;化验脑钠肽(BNP)、电解质等评估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等等。
完全性右束支的诊断主要依靠体表心电图表现:
影像学检查并非为了诊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而是为了诊断引起本病的病因。
可发现较明显的心脏增大、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另外,肺部感染作为大多数心脏疾病加重的原因,也可通过X线片诊断。
用于评估心功能、瓣膜病变、心肌增厚、心脏增大,以及发现先心病。
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以及介入治疗前准备。
治疗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无需治疗。只需要治疗引起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原发病。
一般治疗
引起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基础疾病的一般治疗往往很相似,包括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及情绪激动、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等。
药物治疗
引起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原发疾病种类众多,药物治疗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可能包括:应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改善心肌重构等等。
手术治疗
病因治疗
预后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预后主要与原发心脏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关。如果没有明显的心脏病,那么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通常预后良好。
但心脏疾病患者如果合并右束支阻滞,结局通常差于无束支阻滞的患者。由心脏疾病引起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多不可逆。
并发症
如引起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脏疾病进展后,又引起较严重的左束支传导阻滞,会导致电信号向心室传导的严重障碍,而引起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会因为心室搏动频率过低,出现脑供血不足而晕厥,甚至有猝死的风险,需要考虑起搏器治疗。
参考来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14:48
目录
概述
病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