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长丰,四川绵阳人,1988年出生,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绵阳晚报任记者职位、四川红迷会会长。大学读书期间潜心研读红学研究著作,《
红学三十年论著选读》是他第一部有关“红学”研究成果与学术梳理的著作。
人物介绍
2013年8月出版《
红学三十年论著选读》。2014年8月23日,在
北京曹雪芹学会的支持下,
四川红迷会成立,宋长丰担任第一任会长。
《红学三十年论著选读》中,作者选取了从1983年到2012年30年间的30部红学研究著作,进行梳理、探究,并进行读后感式的评论。
相对于红学研究的前辈专家而言,宋长丰属于后生晚辈,部分文字或许尚显稚嫩,但却不乏质疑的勇气,也有虚心地请教与思考。正如宋长丰在后记中所言,这是一部致敬之作,有足够的诚意。
结缘红楼
宋长丰对《
红楼梦》产生兴趣,与青年红学研究专家
马经义有关。
马经义是宋长丰的舅舅。1998年,当马经义写出《<红楼梦>的梦式结尾法》后,刚10岁的宋长丰也想去读一读舅舅文章中提到的《红楼梦》。毕竟年龄太小,加之自己的文学功底太浅,他读的是郑渊洁的少儿版《红楼梦》。读过之后,他认为这部名著的“故事色彩并不浓厚”,就是讲的一群“哥哥姐姐们成天在大观园里玩耍”的事。相比之下,在四大名著中,他更喜欢的还是《
水浒传》和《
三国演义》。
几年后,马经义从中科院参加一次学术讲座归来,当时,已读初中一年级的宋长丰因为“亲戚身份”,也成为听众之一。那一次讲座之后,他对《红楼梦》依然没有多大的兴趣,但对作者曹雪芹却多少有了一些了解。
2008年高考后,宋长丰被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录取。在入学之前,他想读一些书,也为将来的人生寻找一个方向,遂购买了不少文史书籍。一次,在与舅舅马经义交谈时,舅舅所说的一番话,至今让他难忘,“《红楼梦》里没有一句闲话,废话”,即使是“每个不同角色所吃的菜、茶,也是极为讲究的,有着严密的营养学、医学理论支撑”。
这番交谈,让宋长丰对《红楼梦》产生极大兴趣。在大学4年时间里,他先后8次阅读《红楼梦》,越读越有兴趣。这份兴趣,正如一位红学研究前辈所言,“《红楼梦》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可以一窥中华五千年文明。”
红学梦想
宋长丰真正涉足红学的研读与探讨,是在2010年,还是与马经义有关。
2010年6月,马经义邀请宋长丰前往四川大学民间文化社团参加“梦版读书会”,让他领读《红楼梦》的第一回、第五回故事梗概。那一次,参加聚会的成员,都是各个领域的“高手”,其中不乏博士、硕士,虽然内心有些紧张,但从现场所有人的反应可以看出,大家对他的表现是认可的。
就在当年暑假,马经义的新著《
红楼文化基因探秘》将出版,邀宋长丰写一篇读后感。后来,当看到自己的文字铅印在书中时,宋长丰有说不出的兴奋,似乎也由此明白了自己未来的方向。2011年3月,他萌生想把《红楼梦学刊》成立至今30年的文章进行梳理总结的想法,马经义表示将尽一切可能给予帮助。
当时,已经是大学四年级的宋长丰正在实习。在实习之余,他开始了大量的阅读,但总觉得“学术性太强,以自己的水平根本无法胜任”,但他并不愿就此放手。思考了很久,却依然无法下笔。
直到2011年底,苦闷不已的宋长丰与一位好友相聚醉酒,一道灵光突然闪过:选择30部书来读,每读完1部,对原著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并写读后感。思路选定之后,他立即开始着手准备,并构思写作大纲。
2012年1月,宋长丰又一次开始了阅读,并启动写作计划。期间,也遭遇过“东西被掏空了”的瓶颈。于是,再次阅读、查阅海量的资料,当年10月,24.5万字的《
红学三十年论著选读》完稿。
《绵阳晚报》:一位“红学”晚辈的大胆探索
绵阳小伙宋长丰出版《红学三十年论著选读》
2013年4月28日上午,由宋长丰所著的学术专著《红学三十年论著选读》,正式由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双手捧着十几本刚刚出版的新书,24岁青年小伙宋长丰喜极而泣。做了几年“红楼梦”,今朝终梦想成真。当天,他透露,他还有一个梦想,准备在15年之内建中国《红楼梦》文献馆,推广《红楼梦》文化,传播中华“正能量”
30部著作,逐一读完,对观点进行梳理,还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结集成《红学三十年论著选读》出版,这对一位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
绵阳青年学者
马经义为《红学三十年论著选读》序言。并且在读过《红学三十年论著选读》后评价,这部著作所表现的,不仅有年轻作者宋长丰的敏锐与果敢,也能读到一位后进的虚心,还有个人的思考,这让他看到了“盎然生长的红学生机”。
不过,在宋长丰看来,从“门外汉”到“著书立说”,他绝没有狂妄自大之意,而是以虔诚之心进行梳理,并希望人们通过这本书,更容易理解《红楼梦》,而不至于有自己小时候那样的偏见,并借此了解当代红学研究三十年的发展,“如果能让普通民众借此重新认识、喜欢《红楼梦》,如此是最好不过了。”
内容赏析
无尽意趣在红楼,它有一种永恒,就是一种精神,它又是短暂的,因为人生不过七尺之躯,不满百年。当我们阅尽繁华,看透人世的时候,能否像宝玉一样,又回到大荒山之中呢?
——摘自《老王的<红楼梦>》
——读王蒙《红楼启示录》
从史料看成书问题,我认为要使这个观点成立,则首先要承认此书确为曹雪芹所著。在本书的前半部分,沈治钧已经驳倒了著作权非曹雪芹的说法。尽管言之成理也有据,但若想得深远,假如真的不是曹雪芹所著,那么以曹家的史料来看成书问题,意义又在哪里?非曹著的观点,其破坏力不在于剥夺了曹雪芹的著作权,而在于使得有关曹雪芹的一切研究都将成为梦幻泡影。
——摘自《太阳照常升起——读沈治钧<红楼梦成书研究>》
脂本作假的说法,我翻完了《红坛伪学》,也没有看到实际足以信服的材料,而主要是作者本人的推断。《红坛伪学》实际上并不像洪水猛兽,真的能冲垮新红学的体系。但反过来,《红坛伪学》以及克非本人的一些理念和观点,仍然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摘自《废都——读克非<红坛伪学>》
评论贾瑞则有点过头,最终得出的结论竟是因为一无是处的贾瑞,他胆敢勾引嫂子的原始资本,是因为他是一个男的。这样的结论对于贾瑞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误读?
——《青春时尚之学——读闫红<误读红楼梦>》
《悟红论稿》的特色就在于客观正确面对脂本和程本,并且对从曹雪芹的写作和思想作了一番评价,有利于对曹雪芹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他不在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而是一个思维有局限的作者。他站在两百多年前缄默地微笑着,看当下芸芸众生,他所写的一段故事,寄寓着兴衰和追忆。
——《千秋功过任评说——读白盾<悟红论稿>》
主要事件
川师成都学院青年教师解读《红楼梦》
川师成都学院《红楼梦》文献馆(筹)馆长宋长丰赠书仪式暨《红楼梦》解读会在该校艺术楼举行。
宋长丰认为,《红楼梦》及古典名著,应是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通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去阅读名著,了解名著,热爱名著,才能让我们更好的研习、传播中华文化,从而圆一个美丽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