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灭北汉之战
北宋时期赵光义率军攻灭北汉的战役
宋灭北汉之战是指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攻灭北汉的作战。
战争背景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为铲除割据政权,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与其主要谋臣赵普,参考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北部郎中王朴所献“平边策”,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战争战略方针,准备首先吞并南方各割据政权,在取得南方雄厚的人力物力后,再集中力量对付北面的强敌辽国,消灭北汉
但北汉依仗辽国的支持,经常南下骚扰宋境,双方冲突始终未断。宋太祖虽然确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但在平定南方各国的过程中,因北汉比较弱小,且处于战略要地河东,为阻遏其来袭,宋军常对北汉以攻为守,先后发动多次进攻,企图相机进取。
战争经过
早期失利
早在宋乾德元年(963年)七月,赵匡胤在平定荆湖谋伐后蜀之际,就曾派安国节度使王全斌等进入北汉边地。北汉向辽乞援,欲予宋以反击。王全斌等则乘辽尚未发兵,夺占北汉乐平(今山西省昔阳县)并攻打辽(今山西左权县)、石(今山西离石县)二州。次年正月,宋军又来进攻辽、石等州,辽州刺史杜延韬降宋,北汉再次向辽告急。辽帝耶律璟发骑兵6万驰援,将宋军击退。
宋开宝元年(968年)平定后蜀之后,北汉国主刘钧刚死,人心未定,赵匡胤突然转兵大举进攻北汉。八月,宋太祖命昭义节度使李继勋,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党进、宣微南院使曹彬、棣州防御使何继筠、怀州防御使康延昭、建武节度使赵赞等各率所部,分别自潞(今山西长治市)、晋(今山西临汾市)二州进攻太原。九月,北汉内部发生动乱,供奉官侯霸荣杀死北汉新主薛继恩,司空郭无为又杀死候霸荣,迎立太原尹刘继元为国主。刘继元见宋军已入其境,急忙向辽请援,同时命侍卫都虞侯刘继业、冯进珂等领兵扼守团柏谷(今山西祁县东南),以拒宋军。宋军迅速将该部北汉军击破,直逼太原城下。
十月,宋太祖遣使至太原劝降,刘继元拒绝降宋。十一月,辽军兵马总管塔尔率大军救援北汉,逼进太原。李继勋等因久攻太原不下,辽军又至,遂引兵南归。北汉军乘机发动追击,进掠宋晋、绛(今山西绛县)两州。
宋开宝二年(969年)二月,宋太祖命曹彬党进各领兵先赴太原,亲自率大军继后,亲征北汉。北汉刘继业、冯进珂二将得知宋太祖已至潞州,并派李继勋率前军赶往团柏谷,自知寡不敌众,仓皇奔还太原。三月,宋太祖至太原,征发当地民工数万人,修筑长墙包围太原,并筑长堤,引汾水灌城,多方进攻,长达三个多月,无法破城,当时天气酷热,宋军很多人患上破腹病,听到辽军出兵救援北汉的消息。宋军仓皇退兵。辽与北汉联军追击宋军,宋军大败而逃,弃下大量军事物资,为北汉所得。
再次北伐
宋开宝八年(975年)十月,南唐已平,宋太祖再兴北伐之师,并准备收复燕云。次年八月,派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宣徽北院使潘美等分率五路军马云集太原城下,与北汉军和来援的辽军展开激战。不料,这时宋太祖赵匡胤死去,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因国丧之故,遂于十二月召回北伐之师,至此,宋太祖遣军进攻北汉的战争,均因辽军援阻,未获成功。
宋太宗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迫使陈洪进“纳土”、吴越“归地”以后,决心消灭北汉。鉴于以往进攻北汉均因辽军援救而失败的教训,宋太宗制定了肃清外围,先阻辽援,后取太原的方略。继而,加紧整训军队,命邻近北汉的晋、潞(今山西临汾、长治)、邢、镇、冀(今河北邢台正定冀县)等州,修造兵器及攻城器具,转运粮草,积极作攻战准备。
太宗灭汉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宋太宗决定再次进军北汉,并采取攻城阻援的作战指导,其部署是:命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率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等军攻太原;命云州观察使郭进为太原北石岭关(今山西忻县南)都部署,阻击从北面增援的辽军;命田仁朗、刘绪负责侦察太原城四面壕寨并检查攻城的各种器材;命孟玄莆为兵马都钤辖,驻泊镇州,阻击从东面增援的辽军;命河北转运使侯陡、陕西北路转运使雷德骧分掌太原东、西路转运事,并命行在转运使刘保勋兼任北面转运使;宋太宗赵光义亲率主力一部出镇州(今河北正定),牵制幽州的辽军大规模西援或南下。太平兴国四年二月十五日,宋太宗率军由东京(今河南开封)出发,三月进至镇州,分兵攻盂县(今山西盂县东北)、沁州(今山西沁源)、汾州(今山西汾阳)、岚州(今山西岚县)等外围州县,以牵制这些地区北汉军对太原的增援。这时,郭进军已进至石岭关。
北汉主刘继元闻宋大兵压境,急遣使赴辽求援。辽帝命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敌烈为监军。率兵援救北汉。三月十六日,耶律沙率军日夜兼程进至白马岭(今山西盂县东北),与郭进阻援部队相遇,两军隔大涧对峙。耶律沙打算等后续部队到齐后再战,敌烈等认为立即进攻有利,于是抢先渡涧进攻宋军。郭进军乘其半渡,突然出击,斩敌烈等五员大将,辽军余众仓皇逃走。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率军赶到,万箭齐发,宋军始退。北汉再次派人向辽求援,但使者被郭进军捉住,并在太原城下杀掉。北汉潜师出击,又被宋军击败,遂据城固守。
宋军打援获胜,乘势全线进攻。四月中旬,宋军攻下盂县、隆州岚州等地区后,宋太宗率军至太原,以数十万大军,集兵围城。四月二十三日,巡城抚慰诸将,并致书招降北汉主刘继元,被拒。二十四日夜,宋太宗至城西督诸将攻城,未果。五月初一,又督渚将急攻城西南隅,陷其护围羊马城。北汉宣徽使范超出降。初三,宋太宗至城西北隅,北汉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等先后出降。初四,宋太宗至城南,再次招降,同时挥军猛烈攻城。远在代州(今山西代县)的北汉驸马都尉贞俊向辽帝告急,耶律贤因辽军在白马岭新败,不能再发救兵。这时,宋太宗下令再次决汾水灌城,使太原城内一片汪洋。刘继元在外无援兵,内无斗志的情况下,于五月初六出城投降。宋太宗命刘保勋主持太原政务,封刘继元为右上将军、彭城郡公
战争结果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四月中旬,宋军数十万包围太原,赵光义亲临太原城下四面巡视督战。刘继元在困守孤城、外无援兵、内部厌战的情况下,于五月初五出降,北宋统一战争至此结束。同时考虑太原城坚难克,为根除割据之患,遂毁太原城。
战争评价
从北宋统一战争的全局来看,宋灭北汉之战所以能取得胜利,首先在于北宋在战略上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北宋在进行消灭割据势力的统一战争之前,根据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的情况,决定了“先南后北、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当时,南方割据势力政治腐败,军事力量较弱,各割据势力之间又互相猜疑,易于各个击破;北方的北汉得到辽的支援,军事力量较强。根据这种南弱北强的形势,从弱处下手,对南方7个政权各个击破之后,为宋灭北汉战争取得胜利,从战略上创造了有利条件。
宋灭北汉之战所以取得胜利,还在于北宋在战争准备和战略部署上,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指导。宋太宗即位后,鉴于以往进攻北汉均因辽军援救而失败的教训,采取了攻城阻援的作战指导。在率兵攻打太原的同时,部署兵力阻击辽军,牵制辽军大规模西援或南下。由于辽军率兵援救北汉的行动受阻,致使北汉几次派人向辽求援的企图无法实现,处于孤军守城无援的境地。宋军成功地阻击和牵制辽军援救北汉,对宋军攻取太原,最后消灭北汉创造了决定性的条件。
战争影响
宋灭北汉之战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消灭北汉,北宋的统一战争至此结束。自唐中期以来,武人专权,藩镇割据,使中国长期处于动乱局面。
北宋建立政权后,中国仍处于8个割据政权的分裂局面。北宋为了统一中国,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与南北8个割据政权展开了统一全国的战争。在消灭南方7个割据政权之后,与北汉展开了统一全国战争的最后一战。
宋灭北汉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基本上实现了北宋统一中国的大业,对建立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稳定地主阶级政治统治,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此时的宋太宗在取得完全胜利后,却作出了一个非常轻率的决定。他不顾所有将领的反对,也没有给已经精疲力竭并过分展开的军队任何休整和巩固的机会,就转而向东,穿过太行山诸隘口,侵入了契丹在河北北部的领土,以图收复937年被契丹占据的十六州。却对契丹的战争中失利,采取被动防御的策略。
参考资料
宋太祖.中华英烈祠.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11:04
目录
概述
战争背景
战争经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