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哲(Roger T.Ames),1947年生于
加拿大,中西比较哲学家、汉学家、中国哲学典籍翻译家,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美国
夏威夷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
人物经历
1947年12月12日,安乐哲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
1966年,拒绝了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奖学金,到美国加州的雷德兰斯大学求学;大一结束后,作为美国雷德兰兹大学(University of Redlands)的交换生,到香港中文大学求学,先在
新亚书院学习中文,师从
唐君毅先生和
牟宗三先生,后转入
崇基学院跟随
劳思光教授学习《孟子》。
1978年—2016年,任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
1990年—2013年,任夏威夷大学和美国东西方中心亚洲发展项目主任。
2014年,发起成立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
2016年,从夏威夷大学退休,成为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
2016年—2018年,任北京大学博古睿学者。
2020年春,担任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唐君毅访问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安乐哲独创了“哲学解读+翻译”的中国典籍英译模式与“导语+关键词术语表+译文+附录”的译本行文体例。他的翻译方法是先写导论,讲清楚自己对该典籍的理解,英译文只是后面的一个部分,译本的前面是很长的导论。导论提供了理解中国典籍的阐释域境(interpretative context)。还使用术语表,并在译文中出现重要哲学术语的地方加括号,注明术语的音译和汉字。
专著
安乐哲著有《儒家角色伦理学》(Confucian Role Ethics)、《通过孔子而思》(Thinking Through Confucius)、《期望中国:探求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叙述》(Anticipating China: Thinking Through the Narrativ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及《先贤的民主:杜威、孔子及中国的民主希望》(The Democracy of the Dead: Dewey, Confucius, and the Hope for Democracy in China)等。
译著
安乐哲翻译了《
论语》《
大学》《
中庸》《
道德经》《
孝经》《
淮南子》《
孙子兵法》等书。
安乐哲参与的科研项目有Blackwell Source Book in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Theorizing the Confucian Conception of Person: A Good Place to Start等。
截至2016年2月,安乐哲参与编写的《
中国哲学与文化》系列丛书自出版以来,获得130余项奖项。
人才培养
自20世纪80年代起,安乐哲应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邀请来华讲学,致力于中西比较哲学人才培养。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安乐哲的父亲是一位小说家,哥哥是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文学教授。
人物评价
安乐哲是中西比较哲学界的领军人物。(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评)
安乐哲教授开启了中西哲学研究和文化深层对话,是国际公认的比较哲学运动的杰出领袖人物。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中西方学术界中国哲学研究的代名词,是当代杰出古典学家之一。(央广网评)
安乐哲视野宏大,学养深厚。他多年来奔波于中国和美国之间,为两种文明交流做了大量工作,在中国、美国、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赢得世界学术界的尊重。(中国新闻网评)
安乐哲是向西方介绍中国哲学思想的先锋。(人民日报海外版评)
安乐哲是享有国际盛誉的中西比较哲学大家、西方儒学研究领域最重要的领军人物之一。(《中国艺术报》评)
安乐哲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阐释者。(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