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拼音:shǒu wàng xiāng zhù)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
战国·
孟轲《
孟子·滕文公上》。
成语出处
战国·
孟轲《
孟子·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守望相助”。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滕国的国君
滕文公派他的使臣毕战去问孟子关于井田制度的问题。
孟子对毕战说:“滕君选派你来问我,这是对你的信任啊,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地干。”毕战听了很高兴,他说:“我们滕国也打算实行井田制。”孟于高兴地说:“很好,实行仁政一定从划分并整频田界开始,田界划正确了,至于给人民分配田地,制定官吏的俸禄都毫不费事了。”
毕战问:“我们滕国太小,不用设官吏吧?”孟子说:“滕国虽小,却得有官吏和老百姓。如果没有官吏,老百姓则没有人管;如果没有老百姓,也就没有人养活官吏。我建议:“郊野用九分抽一的贡法,城池用十分抽一的贡法。公卿以下的官吏应有供祭祀的圭田,每家五十亩;如果家还有剩余的劳力,一个劳力可再给二十五亩。无论埋葬或搬家,都不离开乡土。同住在一井田里的各家,要彼此友好和睦相处,要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实行井田制的办法是每一方里的土地为一个井田,每一井田有九百亩,当中一百亩是公田,剩下八百亩分给八家作为私田。由这八家共同来耕种公田。先把公田耕种完毕,再料理私田。”
毕战说:“您说得好,我回去一定如实地转呈给我的国君。”孟于笑了笑说:“我说的不过是一个大概罢了,至于怎样去做,那就在于你的国君和你了。”毕战听了满意地告辞而去。
成语寓意
“守望相助”,是生命成长的守望相助。“守望”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和而不同”的人们的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相助”是和平相处、无私付出、及时帮助。守望相助,是人与人友爱关系的集中体现,是人性光辉的美好表达;也是每个人内心的呼唤,是人走向幸福的重要条件;更是一种由重建精神共同体走向重建地缘共同体过程中的守望相助。
成语运用
“守望相助”指邻近的村寨为了防御外来的侵害,协同看守瞭望,遇事互相援助。也泛指彼此关照,互相帮助。联合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汉·
班固《
汉书·食货志》:“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七六·朝请大夫 .……虞公墓志铭》:有警则守望相助。
戎虏知畏。
宋·
李曾伯《静江府劝农》:“则或依山水之险以为寨栅,资粮牛畜预挈其中,缓急相应,守望相助,往往足以自保,亦足以拒敌。”
清·侯方域·《代司徒公屯田奏议》:屯军亦因其
保障,守望相助,得力耕。
沈砺《友耕轩记》:“昔之务农者流,乡里同井,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亲爱不啻家人骨肉然,痛一痒,未忍漠视于其间。”
马烽、西戎《昌梁英雄传》五回,“邻家邻舍的,总要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冰心《寄小读者》十三:“他们知道自己的弱小,常常是守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