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进化”是孙中山受到进化论的启发而创立的学说。孙中山认为,宇宙的进化有三时期——物质进化时期、物种进化时期和人类进化时期,第一时期进化到出现了地球,又经历了漫长的阶段,地球上的非生物物质才演化出
原始生命——细胞,即“生元”。《孙文学说》中提出了“生元”说,对“生元”一词进行了界定,揭示“生元”的特点,以及“生元”与
生物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孙中山青年时代即已受到西方
进化论的影响,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时,曾认真研读
达尔文的《
物种起源》,高度评价该书的价值,认为该书的出版使进化学说“大放光明”,“世界思想”发生大变。孙中山还认真研究过达尔文的拥护者和捍卫者赫胥尔的著作,又依据自然科学的新成就而形成他的进化思想。
民国7年(1918)孙中山撰写的哲学专著《
孙文学说》,明确提出宇宙的进化有三个时期,并具体揭示三时期的具体内容。民国13年,孙中山在广州进行“三民主义”演讲时,运用
拉普拉斯星云说和赖尔的地质缓慢进化观点,对宇宙的进化过程作进一步的解释。
孙中山认为,宇宙的进化分三个时期,即“物质进化”时期、“物种进化”时期和“人类进化”时期。第一时期:
宇宙由“太极”(他以此译西方的“
以太”)开始,“太极”动而生“
电子”,“电子”凝而成“
元素”,“元素”合而成“
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第二时期:有了
地球之后,便产生“
物种”,物种由小而变大,由简单而变复杂,依据“
物竞天择”的原则,经历许许多多的“优胜劣败”的“生存淘汰”和“
新陈代谢”,最后产生“人类”;第三时期:人类经历若干万年之后,逐渐去掉兽性而“长成人性”,依据“互助”原则而逐渐进化。关于地球的生成,孙中山则认为,“地球本来是
气体”,最初和太阳都在“空中”,“成一团
星云”,后来太阳收缩,“分开许多气体”,渐渐“凝结成
液体,再由液体固结成石头”,以后才有人类。孙中山又指出,由气体变为液体“要几千万年”,液体变为固体石头“又要几千万年”,“人类初生在200万年以内”,“距今20万年,才生文化”。孙中山确认,“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成,不是偶然成就的”,人类社会经历了“
洪荒时期”、“
神权时期”、“
君权时期”和“民权时期”四个阶段。
宇宙进化三时期论,把宇宙发展看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否定了“神造天地”和“上帝造人”的宗教观,否定了西方的
机械论和中国的
历史循环论,并批评了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
庸俗进化论。它是孙中山的
民主革命论和民权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
孙中山明确界定,“生元”就是“
细胞”。他指出,“生物之元子”许多学者翻译为“细胞”,他特地创名作“生元”:“元”便是“元子”,“生”是“生成”和“构造”,“生元”便是生成和构造人类和万物最原始的东西,故称为生物的“
元子”。
孙中山提出“生元之知”与“生元之能”的观点,认为“生元”有“知”、有“能”,每一个“生元”都有生命、有知觉、有能动性。“生元”在构造人和万物时,有“知觉灵明”,有“动作思为”,有“主意计划”,因而它是又“精”、又“微”、又“神”、又“妙”的“不可思议”的东西,如人的身体结构的精妙神奇、
聪明知觉,动植物的千姿百态等,都是“生元”所为。“生元”既是宇宙进化的产物,又是人和动植物构造的基础。“生元”来源于物质世界,是无生命物质长期进化发展的结果,而生命起源于“生元”。“生元”构造人类和万物,就像人类构造屋宇、车船、城市、桥梁,又如“空中的飞鸟,即生元所造的
飞机”,“水中之
鳞介,即生元所造之
潜水艇”。孙中山认为,“生元”既构造了人,又“依人身为生活”。“生元”与“人”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生元”构造人体如同人构造国家一样,人体脏腑的功能都由“生元”的生理机能所“节制”;另一方面,“生元”又必须依靠人,人通过饮食摄取外界的蛋白质、脂肪、水分及各种
化学元素等,经过消化,既构造人体,又成为“生元之养料及燃料”。
孙中山的“生元”说既受
中国传统哲学“物活论”影响,又摄取了西方科学,如德国微耳的细胞学说和法国卡里尔(孙中山译为“圭哇里”)的思想养分,是中西方哲学交融的产物。
孙中山的进化观明显受到
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但他又高于达尔文,将生物进化论发展、升华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带有深刻的中国
传统文化的烙印。中国文化重人生、重伦理道德,宇宙观与道德观、本体论与
伦理学融为一体的哲学特征和直观整体的
思维方式对孙中山有较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