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高级中学是一所市属高中,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其前身为宁德师范学校。2001年正式转型为
全日制高中。学校地处蕉城区翠屏山麓、东湖之滨,占地面积100多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畅达,是莘莘学子求学之地和成才沃土。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花园式单位”、市级“文明学校”、市级“平安校园”。
历史沿革
宁德市高级中学前身为宁德师范学校,复办于1972年5月,是
福建省首批复办的师范学校之一,师范学校办学30年为社会输送合格小学教师25000多名,承担职务培训7600多名。校友的足迹遍及闽东老少边岛,为闽东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0年12月经宁德市政府批准,学校由宁德师范转制为宁德市高级中学,是一所市属高中,享受省二级达标中学待遇。2007年11月因接受香港
田家炳基金会250万港币的捐赠,经宁德市政府同意增挂“宁德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牌子。2008年因省达标中学申报评定政策变动,需从三级开始逐级申报,学校于2009年4月被评定为福建省三级达标高中。学校于2014年3月被评定为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2021年被评定为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2名,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8%,其中高级职称31名,中级职称41名,主要学科教师的本科学历
达标率为100%,硕士研究生占教师总数的5%。学校通过严格考核,不断引进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和高校优秀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学校注重师德教育,强化教师团队协作精神。内增凝聚力,外树新形象,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和关爱学生的作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文化传统
办学宗旨
学校加强科学管理,质量立校;以人为本,彰显人文关怀。学校确立了“育人是根本,校风是灵魂,质量是生命,发展是保障,教师是关键”的办学思路,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强化教育服务意识,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教学管理和德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形成了开放式教育与
封闭式管理结合,人文关怀与校规约束并存,既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又确保教育教学的规范有序。
学校提倡团结、务实、科学、创新的工作作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高一严(夯实基础)、高二活(拓展思维)、高三紧(挖掘潜力)”的做法,抓早抓严抓实,达到“低进中出,中进高出,优者更优”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有信心,家长放心。
文化建设
宁德市高级中学在
校园文化建设中,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同时也推进了学校的整体建设,使学校在高层次、高质量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树立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良好的校园精神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作用。为此,在充分考虑学校发展的前提下,我们确立了“创办人民满意教育,构建文明和谐校园”的立校中长期目标和“团结、守纪、勤奋、进取”的校风要求。通过办学目标和校风要求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心理环境,激励鞭策师生健康成长。
1、师德师风建设: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全体教职工进行。在教师中,以师德师风教育为重点,在干部职工中,以爱岗敬业教育为重点。具体措施是:召开领导班子会,要求班子成员对自己公正廉洁,勤政务实,公开办事制度,社会承诺服务制度,依法治教,依法从教,规范办学秩序;召开党员大会,会上要求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中去,大力配合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工作,把师德师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学习活动中,做师德师风的楷模;召开教职工会。要求教职工根据工作岗位对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乱收费、乱订教辅及学生用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情况进行自查自纠;设立师德师风投诉箱。向学生、学生家长公开学校投诉电话,接受学生、学生家长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学校对收到投诉及时进行了自查自纠;开展师德师风家长问卷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及时给予了处理、整改。通过教育,我校全体教职员工能够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德育教育:坚持把公民道德教育与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结合,具体细化为“四个文明窗口建设”——师生行为文明、集会文明、寄宿生文明、校园环境建设,以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素质为目标,多方位,多层次的强化教育。为了提高道德素质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具体做法是:①、将知、情、意、行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晓知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每学期的第一周定为行为规范教育周,要求班主任有计划的组织班级学生学习《守则》、《规范》、《宁德高级中学公民道德教育20字规范细则》等有关内容。新生入学,政治处还组织召开“行为规范教育”专题讲座报告会,对新生在校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比较系统的教育培训,严肃校纪校规,使之能尽快地熟悉并适应新学校的学习生活。在组织学习,识记有关规范条款之后,政治处还组织考核检查,以强化认知。拟定了《关于“服饰礼仪举止”日常行为规范的补充说明》,增强了检查评比的可操作性,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我们还将有关法纪条例装订成册发给每位学生。为了把文明规范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一言一行中,政治处、年段长、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形成共识,加强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督促,做到有检查,有公示,有反馈,收到良好的效果。②、与创建先进班级、星级宿舍等相结合,学校在评选各级先进班级时,把班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素质作为重要条件之一来考评。③、结合 “校园文明督导岗”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校园管理,在督导活动中,通过教育他人,已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几年来,学生精神文明、品质道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校园内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拾金不昧的事迹感人至深。
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载体之一。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切实的开展,学校在不断加强人员和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充分挖掘已有的文化教育设施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1、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功能作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广播、橱窗、黑板报是进行良好文化氛围建设的重要设施。发挥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的作用,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在开展广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宣传媒体的教育优势,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师生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目前学校广播室已走上了规范播音的轨道,每天广播时间2小时,除定时广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宣传学校好人好事、扶正贬邪外,还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在不同时段设计了不同的广播板块,大大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另外,橱窗、黑板报也成为学校专题教育的宣传窗口,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评论及学生对专题教育的体会都能够在校内橱窗和黑板报中得到直接的体现。由于学校的长期营造和建设,上述宣传媒体有力配合了学校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深为师生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
2、开展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充分利用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是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如“中小学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月”、“安全教育周”、“心理健康教育周”等;坚持每周一升旗制度,并利用国旗下讲话、校会、团队会、段会、班会、课堂、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坚持举办每年一届的“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对学校的文化建设进行全面检阅;举办知识竞赛,朗诵、演讲比赛,科技讲座,小论文评选,卡拉OK演唱会,征文比赛、画展、徽标设计、手抄报设计、文艺汇演等活动,全面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指导学生办好记者团、文学社、校广播室。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使广大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在娱乐和轻松中。可以说,各种主题文化活动作为推动学生素质发展的外在动力,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努力建设高雅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隐性课程。优美、高雅的环境能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将校园环境的建设作为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资金贫乏的情况下,从未停止过对校园环境的建设、改造、更新,使学校的环境更适合学生的教育和培养。
1、搞好校园美化、净化,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活动的场所,美化、净化校园以及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的美化、净化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教育。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坚持以“注重远景布局规划,配套设施规范齐全”和“整体规划、分相设施、逐步完成”为目标,力求做到建筑营造整体美,绿化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学校有符合规格的升旗设施;学校德育常规设施完善:有符合规格的升旗设施和广播设备。《中学生守则》、《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八荣八耻”的大幅宣传标语已上墙,设置了八面创建“平安校园”固定标语牌。校内显眼位置有
公民道德规范20字和大型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实验楼、教学楼、图书楼有校风横幅及50多幅校园专用的名人名言,班班悬挂国旗。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有两座中心花园、一个花圃、一处后山公园。学校被评为“省绿化红旗单位”、省级 “花园式单位”、市“林业先进集体”。总之,校园宽敞、整洁、优美,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并融教育性和艺术性为一体,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受到熏陶,潜移默化。
另外,强化“校园即我家,美化靠大家”的观念,教育学生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积极培养学生参与校园的美化净化工作,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实行课室、宿舍、公区每天两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一冲洗的清洁卫生制度;多设置垃圾桶等洁具,编码落实到各班级,由各班级负责保管、清倒;设保洁员,全日制保洁。实行学生饭堂定位就餐的制度,要求学生文明用餐、节约食品、珍惜粮食,真正的使美化、净化与学生的教育和行为要求达到了有效的结合。
2、积极筹措资金,创设完善物质条件
在进行校园环境改造的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校内的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改造和建设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近几年,该校完成了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学生饭堂、礼堂的改造工程,提高了上述场所的文化层次、优化了文化环境,目前,学校图书馆藏书达一千万册,生均拥有图书50册,拥有一个能容纳 300人的大阅览室,学校的主体教学大楼正完成资金拼盘,已申请立项,竣工后,将有力地提高了校园文化层次,为深入开展
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们为取得的成绩而心喜,但更为存在的不足而心忧。目前校园文化建设最大的不足之处是校园文化内容缺乏个性。为此,下一步我校的建设重点是依据校情,强化校园文化内容的个性化,做法是:1、发挥我校音乐,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2、依据我校虽是市级学校,但农村学生多、寄宿生多的特点,开展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活动,育人从寝、食等细微之处抓起。
校园文化是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一颗生命之树。学校中具体的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状态就是树之叶,学校中全体师生对待这些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态度方式就是树之根,学校所处的
本土文化就是树之土壤,而我们全体师生的心血与汗水就是树所需要吸收的水分与营养,我们将倾尽心力,把这棵大树培植得苍翠挺拔,秀于众林而庇荫后昆。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2004年首届高考,192名统招生有141人上本科线,本科上线率高达64%;2005年第二届高考,235名统招生,148人上本科线,本科上线率达58%,实现了高分突破,张文宝获蕉城区理科总分第二名,孙志龙获
蕉城区文科总分第二名(另:鱼毅铭总分350分考上华东师大);2006年第三届高考,201人上本科线,其中吴陈沭同学以高考投档总分683分(全市第一名,全省第11名)被清华大学录取,跨越了高平台。
学校拥有闽东的体美音教师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效果显著,特长生本科上线率达100%。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多次获奖。在第十五届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两人获省三等奖,在第二届中国东南地区高一数学奥赛中荣获三块铜牌,其他学科奥赛也取得优异成绩。
所获荣誉
2018年5月28日,入选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福建省首届文明校园”拟表彰名单。
学校领导
郭志东:校长。
周红卫:副校长,党总支书记,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福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宁德市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先进工作者。负责学校后勤服务工作和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分管总务处,协管财务室,兼2017届年级管理工作。
甘代锋:副校长,党总支委员,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宁德市中小学先进德育工作者。负责学校德育管理、安全保卫、共青团工作和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分管政教处、团委、保卫科。
刘 旭:工会主席,党总支委员,中学生物高级教师;宁德市教育系统优秀工会工作者。主持学校工会工作,负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分管工会、退教协。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