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巴山自然保护区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宁巴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07.18′;西经10.35′;占地总面积为145,220英亩,其中核心地区占21,780英亩,缓冲地带占35,140英亩,过渡带为88,280英亩。该保护区海拔高度在海平面以上450米-1752米之间,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为热带湿润森林型,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海拔较高的草地、被蕨类植物覆盖着的峡谷、热带稀树大草原、长廊林、中等海拔的较干型森林以及干燥型森林。
遗产信息
遗产名称:宁巴山自然保护区
Mount Nimba Strict Nature Reserve
入选时间:1981年(1982年扩大范围,同年被列入濒危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自然遗产(ix)(x)
地理位置:N07 36 11.448 W08 23 27.492
遗产面积 : 17,540 ha
遗产编号:155bis(与科特迪瓦共有)
遗产描述
西非几内亚自然保护区位于几内亚-科特迪瓦-利比里亚边界一带。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44年,总面积130平方千米,它以保护热带雨林和中生植物、热带草原生态为基本目标。森林中有珍稀动物黑猩猩、矮水牛以及特有动物胎生蟾蜍等。其中核心地区占21780英亩,缓冲地带占35140英亩,过渡带为88280英亩。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最高峰宁巴山,海拔1752米。山南为低地热带雨林,山北为热带草原,由山地发源的努翁和卡瓦拉等河构成利比里亚-科特迪瓦的边界。
1981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x)(x),宁巴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82年扩大范围,同年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主要的原因为:国际联合协会于1992年提议了对宁巴山铁矿进行开采,并得到了批准;大批难民涌进几内亚,闯入保护区内或保护区周边地区。
遴选依据标准(ix):宁巴山是西非罕见的山脉之一,海拔1752米,地势起伏,地势低处是森林覆盖的平原。这是一个被山地森林覆盖的孤立的避难所,从生态角度来看,几内亚湾的景观是一个特殊的地点。它的地貌特征和强烈的季节和赤道下山地气候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海拔对比,产生了丰富的小气候。后一种因素促成了陆地植物和动物种群的个性化,以及一个动态的和异常多样的生态系统。
世遗评价
宁巴山位于几内亚、利比亚和科特迪瓦的边境,高高耸立在一片草原之上,草原高山的脚下覆盖着浓密的森林。这一地区拥有特别丰富的动植物,还有一些当地特有的动物,如胎生蟾蜍和以石头当工具的黑猩猩。
遗产简介
地理地貌
坐落于几内亚和象牙海岸之间的宁巴山,高高的耸立在环绕其周围的一片热带草原之上,草原脚下的山坡被浓密的森林所覆盖,拥有特别丰富的动植物,还有一些当地特殊的动物种类,如胎生蟾蜍和以石头当工具的黑猩猩。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海拔较高的草地、被蕨类植物覆盖着的峡谷、热带稀树大草原、长廊林、中等海拔的较干型森林以及干燥型森林。宁巴山是几内亚山脊的一部分,比其周围几乎平坦的徐坡高出1000米,形成了巨大无比的山梁,以西南至东北的方向为轴线,绵延数千里。这里是进行侵蚀面理论研究的最佳场所,山脉的凸凹起伏及显著的地形特征,加上绿草覆盖的山峰和陡峭的山坡,有一条明显的含矿的石英山脉。 自从原始时代,由于风化剥蚀,就形成了这种规模巨大的石英山崖,松散的岩土逐渐被风化、搬运这些含硬矿物质的石英壳覆盖着东北部分的缓坡,从而形成了非常贫瘠的土壤,经常是出现于地表或消失。土壤状况很好的解释了山脉四周、海拔500-550米的高度上出现的无树大草原的植物生长面貌。宁巴山的地貌也很新奇。含铁丰富的石英岩受某种影响而隆起,形成铁质堆积物,进而又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形成坚硬的板块,向人们展示了宁巴山独具特色的地貌历史。山脚下的草场和山顶及山坡上的草地在宁巴山茂密的森林中呈现出不甚协调的自然景色。这种自我封闭、彼此隔绝的一块块草地虽然面积都不大,但与各地方的海拔高度及气候条件共同作用,使大量生长在那里的动物都是当地独有的品种。
几内亚与科特迪瓦两国共有。宁巴山距几内亚的洛拉 200 公里,距恩泽雷科雷 62 公里,距科特迪瓦的阿比让 720 公里。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科特迪瓦之间的宁巴山四周,环绕着辽阔的草场。山坡上林木茂密,山脚下草场丰裕,种类繁多的动物群在此地栖居。其中包括不少本地特有的动物,如胎生的蟾蜍,会以石块为工具的大猩猩等。1981 年,该地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宁巴山距几内亚的洛拉 200 公里,距恩泽雷科雷 62 公里,距科特迪瓦的阿比让 720 公里,总面积 17130 公顷。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山上覆盖着大片草地,山腰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林带,山脚下点缀着一片片草场。北坡林带宽500~900 米,南坡林带宽约 450~1300 米。
自然特色
宁巴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几内亚东南部洛拉省和科特迪瓦达纳内省境内。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科特迪瓦之间的宁巴山四周,环绕着辽阔的草场。山坡上林木茂密,山脚下草场丰裕,种类繁多的动物群在此地栖居。其中包括不少本地特有的动物,如胎生的蟾蜍,会以石块为工具的大猩等。1981 年,该地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动物
在宁巴山自然保护区,有一种非常稀有的小型栗色蛙,长约2厘米,属卵胎生动物。另外,豹、疣猴、穿山甲、森林水牛、非洲羚羊、水獭等,也都是保护区内的固定“居民”。保护区内还有一种大猩猩特别引人注目,它们非常聪明,甚至会使用石器。比较突出的有各种多足纲、袋鼩科和软体动物及昆虫。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种属蟾蜍家族的无尾蛙,还有一种只在山顶有限的地方可以找到的小蟾蜍,其独特之处是繁衍后代完全是胎生,无需经过蝌蚪阶段。在山坡上的茂密原始森林内生活着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如宁巴山所特有的一种食虫动物——獭鼩。
到目前为止,这里已有500多种动物被确认,其中200种只适宜在这里繁衍生存。这里有豹子狮子,还有生活在树上、以果实为食的非洲麝香猫,喜欢在水源附近灌木丛中栖息的牛科哺乳类动物条纹羚,以及小群的红水牛和7种只见于这一保护区的蝙蝠。在河流和沼泽中,还生活着与河马十分相似,但体形较小、更原始的矮种河马,还有无爪水獭和体重约80克、像水獭一样在水中捕食的水游鼠等珍稀动物。在宁巴山自然保护区,有一种非常稀有的小型栗色蛙,长约2厘米,属卵胎生动物。成熟的雌蛙每次约产16枚卵,幼体要在胎内充分发育后才出生,因而十分罕见。这种森林地带的小型栗色蛙,仅在海拔1200米以上、几平方千米的特定地域内生活。另外,豹、疣猴、穿山甲、森林水牛、非洲羚羊、水獭等,也都是保护区内的固定“居民”。保护区内还有一种大猩猩特别引人注目,它们非常聪明,甚至会使用石器
研究
1980年宁巴山地区被批准为自然保护区。有关宁巴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研究课题包括:生物的详细目录(包括动物、植物以及特产);对浓密的热带湿润森林、热带稀树大草原、林间空地及长廊林土壤(土壤分类、演变)、地形、水文方向的研究;灵长类动物的保护;对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内人类的社会经济学研究;旅游观光事业对该地发展的长期影响以及管理计划(例如对动植物生物地理学的地带分布的规划、自然储备的监控等等)。
保护
1992年宁巴山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目录,主要的原因有两个:国际联合协会于1992年提议了对铁矿进行开采,并得到了批准;大批难民涌进几内亚,闯入保护区内或保护区周边地区,保护区因此对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关注能源及环境部作出了回应,成立了一个管理中心“宁巴山环境管理中心”(CEGEN),负责所有的环境和法律问题、水质量的监控、农村综合发展及生物社会经济研究。
解决宁巴山铁矿开发与环境保护和对周围民众影响之间的关系
宁巴山铁矿开发项目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其丰富的铁矿资源坐落在世界级的宁巴山生态环境保护区。该地区于198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国际环保组织认为开发宁巴山铁矿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导致自然界的严重损坏,为此指控几国破坏环境。
为妥善解决铁矿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对周围民众影响之间的关系,在欧洲宁巴财团和联合国开发署的协助下,几政府与投资商、国际开发机构、国际环保非政府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们专门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下,于1993年成立了1个多学科小组前往宁巴山地区进行考察。小组针对当地情况提出了18条建议,其中1条建议要求立即进行一项试验项目,收集有关资料,就如何减轻开发铁矿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当地民众应对采矿带来的冲击进行研究。为执行该项目,又专门成立了宁巴山脉环境管理中心(Centre de Gestion de l'Environnement des Monts Nimba“CEGEN”),该中心活动得到联合国开发署、世界环保基金及其他有关组织的赞助。
鉴于宁巴山脉的特殊性,投资商们承诺在铁矿开发程序上将采取特殊环保措施。几政府和矿业公司在提交财政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前,将咨询有关国际环保组织,起草并签署1项关于减轻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协议,同时选择1家国际环保研究机构专门负责该工作。矿业公司每年将向该机构提供50万美元,用于其跟踪管理矿业开发的环保问题,并对矿山周围民众的经济发展活动提供财政支持,以确保上述三者之间关系得到妥善解决。
参考资料
Mount Nimba Strict Nature Reserve./whc.unesco.org/en/list/155.
世界自然遗产——宁巴山自然保护区./www.71.cn/2013/1213/738389.shtml.
宁巴山自然保护区./www.360doc.com/content/19/0219/14/34668224_816090306.shtml.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0 00:07
目录
概述
遗产信息
遗产描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