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桥位于城西门外20米处,东西横跨承水河上。为多跨梁式桥,其结构采用青石筑砌。桥全长90米,桥面宽6.8米,高2.6米,中部北侧近水部位砌有分水石。分水石东有5孔,西有7孔。桥孔均为竖长方形,高1.6米,宽1.2米左右不等。桥西端原有记事碑数通,70年代已无存。孺子桥石墩上刻有15条鱼,7条头朝上,8条头朝下,名曰:“七上八下”。据峄县志《桥梁》载:“孺子桥,县西水上,始建无考,明弘治年间知县许承芳重建,嘉靖时知县龚汝勤、陶汝弼,崇祯七年间知县乔仑先后修广之”。1988年,承水改道,此桥已淤塞。
徐稚(公元97-168) 字孺子,号聘君,东汉南昌人,博学多才的著名隐士。幼时家境清寒,但勤奋好学,精通史学、哲学,对正确认识、数学等亦有很高造诣,卓然与世俗不同。由于他学识渊博且又虚已待人、和睦乡里,青年时代即已闻名海内。
桓帝时,宦官专权,官场腐败,徐稚洁身自好坚不为伍,隐居南昌故里,追羡梅福遗风,在梅福宅东筑室而居,淡泊持志,躬耕自食,为人恭、俭、义、让,非礼不言,曾四察孝廉,五辟宰府,三举茂才,均辞谢不就,拒不为官。世人盛赞其高风亮节,尊称他为“南州高士”。守义廉洁之士陈蕃任
豫章太守时极少接待宾客,唯徐稚除外,来而不拒,并特设一榻供徐稚专用,徐去则悬之。
王勃在《
滕王阁序》中所写“人杰地灵,
徐孺下陈蕃之榻”即言此。后来,陈蕃升任尚书令,与仆射胡广等上疏桓帝力荐徐稚,桓帝派专人携厚礼征召,徐稚仍坚辞不受,被传为佳话。从此,孺子高风,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