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剧团
中国少年儿童艺术团体
孩子剧团是中国少年儿童艺术团体。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国难教育社党组织派共产党员吴新稼(吴莆生)前往,并于9月3日正式成立孩子剧团,吴新稼为干事长(后改为团长),隶属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由第三厅厅长郭沫若领导。在1937年至1942年的5年时间中,孩子剧团行程8000多千米,足迹遍布了苏、皖、豫、鄂、湘、桂、黔、川等八省区的57 个县市,演出了《仁丹胡子》、《捉汉奸》、《乐园进行曲》、《猴儿大王》、《火线上》、《打回老家去》、《放下你的鞭子》等街头话剧,共500多场次。皖南事变后,孩子剧团被迫于 1942 年解散,团员陆续疏散。
成团上海
1937年8月13日,日军入侵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里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国难教育社党组织得知这一情况后,经研究立即派共产党员吴新稼前往领导,从此吴新稼为团长带领孩子剧团积极进行抗战宣传活动。这个组织隶属上海文化界救亡会主管,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领导。孩子剧团的成员,大多数都是被日军入侵后搞得家破人亡、亲人失散的孩子。为了不当顺民,不当亡国奴,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他们组织起来宣传抗日,在城市、农村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捉汉奸》和《仁丹胡子》等文艺戏剧。为了抗日宣传工作的方便,这个抗日团体取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字——孩子剧团。1937年9月3日,孩子剧团在上海正式召开成立会议。从此,孩子团名扬全国。
孩子剧团制定了分工明确的组织系统表和严格的生活作息表,可以使大家井然有序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突发事件时不慌乱,有目的性的应对。且要求以身作则,按照作息表的时间生活、学习,有利于规范集体,方便管理,更好地开展工作,且有助于团员们的健康成长。
上海沦陷后,时任国难教育社党团书记的王洞若同志原本是要解散孩子剧团,却被大家的执着和坚定的抗战决心打动了,于是决定安排大家去大后方武汉,原本三十个人精简为二十人左右,王洞若同志又从山海工学团介绍来了许翰如、徐治平、徐祥仙三位同志。最后二十二人带着筹集来的三百三十多元钱,离开上海,奔赴武汉。
奔赴武汉
孩子剧团在上海演出取得了巨大影响,抗敌救亡宣传工作做得井然有序,但随着战事的变化,上海沦陷后,孩子剧团被迫在1937年11月18日至23日分五批撤离上海,迁移至抗战大后方武汉。此后,孩子剧团为躲避战火辗转南通、扬州、徐州、郑州等地,最终于1938年1月10日上午抵达武汉智门车站,陆维特接站后孩子剧团住在汉口洪益巷培心小学。
孩子剧团到武汉后《新华日报》用了三天整版副刊发表关于孩子剧团《从上海到武汉》五篇通讯。不仅有《新华日报》、《抗战日报》、《少年先锋》等报刊的记者来访,还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举行欢迎会,周恩来叶挺王明叶剑英博古潘汉年邓颖超郭沫若等同志介时参加。孩子剧团唱了团歌、《流浪儿》、《义勇军进行曲》等,郭沫若、博古、周恩来等同志作了讲话,对孩子剧团所做的抗敌救亡工作给子了极高的评价。且国民党副委员长冯玉祥还观看了他们的演出并招待了他们。在汉口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抗敌话剧公演,有《街头》、《捉汉奸》、《帮咱们的游击队》等,还分头到伤兵医院,难民收容所,工厂等去工作演出。并在武汉组织儿童,教育儿童,鼓励更多的儿童进行敌后抗战宣传。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孩子剧团在武汉的工作做得十分出色。
1938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正式成立,孩子剧团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第六处第一科,部长陈诚,副部长周恩来、黄琪翔,三厅厅长郭沫若。孩子剧团成为第三厅的一个直属团体,经费由政治部发给,工作也由政治部指定。
辗转湘桂
1938年5月徐州失守后,武汉局势变得更加的紧张。6月武汉会战开始后不久,大批人士开始撤离武汉,前往长沙或重庆等地,6月武汉失守。1938年秋天,周恩来和郭沫若指示决定,三厅所属的十个演剧队、四个抗宜队,陆续分赴到各战区工作去了,唯有孩子剧团一直跟着三厅,到衡山、长沙、桂林、贵阳以至重庆去工作。
1938年8月底,孩子剧团到达衡山。在衡山半个月左右,剧团公演三天,城内城外的民众以及驻县城的各个武装部队,观众累计达四五千人,之后还开展了壁报工作,甚至于还教当地的工友唱抗日民族救亡歌曲。1938年11月上旬,日寇即将占领岳阳、长沙时,三厅继续后撤,孩子剧团于9日深夜,转移至衡阳,接着沿湘桂线改乘火车去桂林。12日长沙大火前,长沙儿童剧团下午离开长沙抵达湘潭,周恩来副主席及田汉同志来看望,第二天抵达衡阳,孩子剧团艺术指导郑君里接周恩来的指示,在衡阳的长沙儿童剧团到桂林后,与孩子剧团合并,总人数增加到60余人。
1938年12月27日晚孩子剧团与三厅部分成员乘坐大卡车,离开桂林途径贵阳前往重庆,负责总指挥的是杜国庠同志,王晋笙押车。
到达重庆
1939年1月8日,历经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孩子剧团迁移至重庆。在重庆孩子剧团首先是与其他抗战团体一起交流学习,讲述自己过去的经历、现在的工作情形及之后开展工作的计划等等。邀请各儿童团体举行儿童座谈会,商讨儿童团体今后的工作计划。之后还举行了全市儿童歌咏大会,慰劳伤兵营及出征将士家属大会等。邀请各儿童团体集体学习,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讲演,请郭沫若先生讲“二期抗战中小朋友怎样做工作”,请赵启海先生指导大家唱歌等。“周恩来在重庆主持南方局的工作,他指出,孩子剧团不宜久留重庆,尽快到四川省各县作巡回宣传,四川省许多偏僻的城乡的老百姓,到现在还不知道中国爆发了全面抗战这回事哩!”之后,孩子剧团便开始分两队到四川各个区县进行抗敌救亡宣传工作。
1939年和1940年孩子剧团分成两支队伍,两次到条件艰苦的重庆各区县去演出。孩子剧团在重庆参加了一系列宣传中国人民抗日决心的活动。1940年12月,应重庆中苏文化协会妇女委员会的邀请,剧团与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一起参加了一次对苏联的音乐广播活动。1941年以后,在周恩来主持的南方局的组织和领导下,重庆话剧运动开始活跃起来。孩子剧团也参加演出了轰动一时的《棠棣之花》、《战斗的女性》等话剧。剧团根据自身特点,上演秧歌剧《农村曲》和一组自己创作的儿童短剧。并且在一些戏剧界前辈的指导下,上演了轰动一时的六幕儿童剧《乐园进行曲》和大型童话剧《秃秃大王》,深受重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
孩子剧团在重庆两年多,除做好抗日宣传工作外,还进行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工作。一是剧团成员的部机构应时调整。随着人员的增多,增设了一般工作部,为了行政工作的统一,设立了团队本部。二是通过长期的战斗,孩子们的个人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并且保持了剧团的独立性,曾拒绝被编入三民主义青年团及重庆卫戍司令部。
被迫解散
1941年皖南事变后,孩子剧团的处境越来越糟糕。国民党不断给三厅施压,逼迫其集体加入国民党,此举遭到全体成员反对。随后,郭沫若、冯乃超等人相继离开三厅。蒋介石改派三青团骨干分子和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教官李清灿接管孩子剧团。1942年9月,在政治部三厅中共地下特支书记冯乃超的指示下孩子剧团大批团员陆续分散转移、疏散。为了孩子们的前途,周恩来经过与蒋介石商量同意后,根据团员们的特长和年龄大小,对孩子剧团分批作出安排:一部分团员考入国立戏剧学校或国立音乐专门学校学习;一部分被输送到延安;还把一些团员分散到广东、昆明等地。很多孩子因此走上了终生从事艺术事业的道路,成长为有成就的音乐、戏剧、文学等文艺工作者。至此,成立五年的孩子剧团正式宣告结束,如期完成中国共产党赋予其的光荣使命。
历史评价
诚如郭沫若所说,孩子剧团是周总理领导的革命文艺队伍,他们尽可以成为一部抗战的侧面史。茅盾也称赞:孩子剧团是抗战的血泊中产生的一朵奇花。孩子剧团自1937年9月成立至1942年9月被迫解散,足迹遍布苏、皖、豫、鄂、湘、桂、黔、川、渝等九省57个县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行程约两万余里。据统计,抗战期间孩子剧团共演出了四十多个抗战戏剧,演唱几十首抗战歌曲。在300余次的演出中,约45万人观看演出。孩子剧团以戏剧、歌咏、标语等为武器,动员和鼓舞了广大少年儿童及人民群众抗日斗争的热情,为宣传抗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抗战时期重庆戏剧演出的空前繁荣及全国儿童戏剧创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奠定了其在抗战大后方戏剧史上的地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1 11:39
目录
概述
成团上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