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
文成,汉族,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
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青田之山[1],其上四十里有泉,汇而不潭,繇潭入谷十有五里[2],是为高湖之源,其上多奇峰绝巘[3],大木之所盘蔚,献奇纳秀,故士多俊彦[4],室常殷阜[5],季氏其一也。 有名谦字伯益者[6],好学尚义,故其家日裕,乃谓其人曰:“人孰不爱其子孙?而不知所以爱之者。今有良田美宅,绵亘阡陌[7],堆金积帛,充斥梁栋,自以为用之不竭,享之无穷也。一旦光销影烁[8],而无纤芥之留者[9],何耶?骄淫生于富溢,而纵欲败度之子,常由不寤前人成败之际,而自视侈然大也[10],及其颠连困厄于垂老之际[11],彷徨无所容其身,虽欲效织蒲补履以食其馀年[12]。且不可得。若是者,虽其人之不肖[13],抑亦其父兄处之不得其道也。 今予幸藉先人馀业以自免于冻馁[14],未尝不惴惴于吾身[15],况能保于其子孙?故愿制产以建读书之所,延名儒为师,以训子弟,以及族姻之人[16],咸知所学。大则修身齐家以用于时,小亦不失为乡里之善士,不亦可乎?”乃筑于其居之侧,以为堂,中设孔子像,旁列斋舍,翼以廊庑[17],缭以周垣[18],买田若干亩,以给师弟子之食,萃其族之子弟悉入学[19]。于是襟佩衣裳,肃肃有容[20],弦诵之音,蔼蔼旁达,入其乡者,莫不感叹而慕悦也。 呜呼!若季氏者,真知爱其子孙哉!由是达于一乡一邑,以播于天下,使人人闻而效其所为,则将见比屋皆为贤士大夫,而愚不肖者寡矣。邑人洪应求道其事于余,且请为之记,予既乐乡里之有善人,而又嘉洪生之乐道人善也,故善而书之。
[1]青田:山名,在浙江省青田县西北,有泉石之胜,为道书称三十六洞天之一,名青田大鹤天。亦为县名。历代因之,明清皆属处州府。 [2]繇(yóu):通“由”,从,自。 [3]巘(yǎn):山峰、山顶。 [4]俊彦:才智杰出的人。《书·太甲》:“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5]殷阜(fù):富实。 [6]谦:季谦,人名。生平不详。 [7]绵亘阡陌:意即延伸至田界和道路。绵亘,连续延伸。阡陌,田界,田间小路。 [8]光销:光彩荣耀消逝。影烁:痕迹也没有了。影,痕迹、踪迹。烁。通铄,熔化、消融。 [9]纤芥:细微、细小。 [10]侈(chǐ)然大:即侈大,骄纵自大之意。 [11]颠连困厄:颠连,困顿、苦难。困厄,窘迫,贫苦。意即因困顿而落入贫困之境。 [12]织蒲补履(lǚ):因家贫,以织蒲为糊口之营生。蒲,香蒲,供食用,蒲叶供编织,制席、扇等及包裹用。补履,修补鞋子。履,鞋,单底之鞋。旧时均为家贫用来糊口之贱业。 [13]不肖(xiào):不成材,不正派。 [14]冻馁(něi):寒冷、饥饿。 [15]惴惴(zhùi):恐惧貌。《诗·小雅·小宛》:“惴惴小心,中临如谷。” [16]族姻:指有血缘关系的同族和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17]廊庑(wǔ):堂前廊屋。 [18]周垣(yuán):四周院墙。垣,矮墙。 [19]萃(cuì):聚集。 [20]肃肃:恭敬。
浙江有座青田山,往山上走四十里有处泉水,汇集却没有形成深潭,由潭进入山谷十五里的地方,是高湖的源头,这个地方多是些奇绝的山峰,高大的树木屈曲茂盛,呈献奇特秀美的景色,所以读书人中有很多才智杰出的人,家境富足,季家是其中之一。 有个名叫季谦字为伯益的人,喜欢学习,崇尚道义,所以他的家境一天天富裕起来,于是对别人说:“哪个人不爱自己的子孙?却不知道为什么要爱他们。现在拥有良田美宅,延伸至田界和道路,堆积的钱物,装满仓库,自己认为用不完,可以无期限的享用。一旦光彩荣耀消逝,没有一点点东西留存下来,怎么办呢?富裕之极就会产生骄奢淫逸,而纵欲败坏法度的人,常常是由于不觉察前人成败之原因,反而自认为可以骄纵自大,等到他到了老年的时候因困顿而落入贫困的境地,四处彷徨没有地方可以安身,即使想效仿从事编织蒲叶、修补鞋子之类的事情来度过余生。已经是不能够了。像这种情况,即使是这个人不成器,也许是他的父兄处理不得法。 今在我幸亏凭借先人留下来的家业因而能够免除自己的受冻挨饿,自己未曾不是小心谨慎,况且还能够保全自己的子孙后代吗?所以愿意置办制产业来建立读书的地方,聘请名儒作为老师,来教育子弟,以及众多的亲戚,全都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大的方面就是修身齐家以对当代社会有作用,小的方面也不失成为乡里的行善之人,不也是可以的吗?”于是在居室的旁边修筑房屋,作为学校,学堂中设置孔子画像,旁边建造学校宿舍,边上是堂前廊屋,四周还绕院墙,买下一些田亩,来供给老师和弟子的饮食,聚集家族的子弟全部来上学。此时,他们穿戴整洁,面容恭敬,诵读的声音,洪亮地传向四周,来到这种地方的人,没有不感叹而羡慕高兴的。啊!像季氏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疼爱整洁子孙后代的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