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波(1916-2015),原名绶曾。作曲家。1916年2月14日出生于江苏常州。孟波主要作品有《
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高举革命大旗》等,他还促成了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的诞生。
孟波原名孟绶曾,江苏常州人。儿时孟波家附近有家澡堂,洗完澡的人们唱歌,给了他最初音乐启蒙。13岁时,孟波只身来到上海打工。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结识
吕骥、
冼星海等人,并成为上海歌曲协会主要成员。
孟波主要作品有 《牺牲已到最后关头》《高举革命大旗》等,他还促成了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诞生。
曾任《大众歌声》编辑。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新四军抗敌剧团团长,
延安鲁艺教员、
戏剧音乐资料室主任,延安中央管弦乐团指导员。建国后,历任
中国音协天津分会主席,天津市文化局副局长,广州市文化局局长,上海市文化局、电影局局长,中国音协秘书长,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共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
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第一、三届理事和第二届常务理事,音协上海分会副主席。创作的歌曲有《
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高举革命大旗》。参与创作
电影文学剧本《
聂耳》,著有
传记文学《
麦新传》。
1936年,孟波与麦新编辑出版了当时最有影响的救亡歌曲集《大众歌声》《新音乐丛刊》等。两人合作创作的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传遍大江南北。1938年,
中山舰遭到
日寇轰炸,官兵英勇就义前高唱的就是《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电影 《西安事变》《
血战台儿庄》中也出现过这首歌。1940年春,孟波参加新四军。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孟波先后创作了 《反扫荡》《文化战士之歌》《我们的岗位在前哨》《中华民族好儿女》以及《
流浪者之歌》等歌曲。
1958年初秋,为向国庆10周年献礼,
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报送大炼钢铁、女民兵、
梁祝3个题材给校党委审查。时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的孟波在表现爱情的“梁祝”旁打了勾。作曲家
陈钢回忆,孟波的选择不仅显示魄力,还冒了很大风险,“没有他那么一勾,就没有《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市音乐舞蹈展演月”大获成功,同期演出的还有好几部原创作品。“展演月”给当时音乐、舞蹈界莫大鼓舞。
孟波根据组织“中国音乐周”的经验,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拟举办以春天为寄托的音乐节,以此来推动上海音乐创作、评论,促进人才成长。该建议上报上海市委后得到批准,以孟波为主任,
贺绿汀、
丁善德、钟望阳、
黄贻钧为副主任的“
上海之春”音乐节常设机构诞生。如今“上海之春”已经成为上海
城市名片和重要音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