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召平,男,汉族,
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1963年出生于湖南
汨罗,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从事矿井地质和地下工程地质研究工作,1994年10月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96年9月考入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地下工程地质,1999年6月博士毕业后留校在资源与
地球科学系工作,2001年12月晋升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岩石(体)力学和煤、油气地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人物简介
主要从事矿井工程地质、岩石(体)力学和煤、油气地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和部重点攻关等科研课题15项,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煤炭部特等奖1项和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2002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2003年度获得 “中国科技奖励基金会孙越崎青年科技奖”。2003年国家公派1年在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进行深部开采地质条件和
岩石力学实验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完成专著2部,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工作经历:
1983.7-1985.9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地质所矿井地质研究室从事矿井地质研究。
1985.9-1987.2
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德语专业出国预备班学习。
1987.2-1992.7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地质所从事综采煤层地质综合探测技术研究。
1992.7-1996.8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地质所从事煤层气地质研究。
1996.9-1999.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
地球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学习
1999.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
地球科学系从事矿井工程地质、岩石(体)力学和煤、油气地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003.11-2004.11国家公派1年在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应用
地球科学系做访问学者从事深部开采地质条件和
岩石力学实验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矿井工程地质、岩石(体)力学和煤、油气地质研究。
社会职务
主讲科目
主要讲授《应用地质力学》、《矿区工程地质》、《地质模拟技术》和《工程地质研究方法》以及《废物填埋工程》5门研究生课程;
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2门的主干课,即《工程地质学》和《土力学和地基基础》。 指导硕士生15名,其中5人已毕业,指导博士生11名,其中2人已毕业。 指导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普通地质学课程实习、地质填图实习和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
出版图书
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和部重点攻关等科研课题15项。正在主持的项目有:
1、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基金项目 “深部煤炭开发中矿井工程地质理论与方法研究(200247);
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深部煤炭开发中冲击地压与地质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与受控机制(20050290009)” 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地质条件对冲击地压控制机理研究” ;
3、作为学术骨干参加人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1项。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资助项目(编号50221402)1项。另外,还有多项
横向科研项目。
著书论述
近五年来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著作和论文有:
专 著
《
矿井工程地质理论与实践》,2002年1月,地质出版社,与彭苏萍教授合著,共48万字。
《
沉积岩体力学理论与方法》,2006年,科学出版社
论文
2. Meng Zhaoping, Pan Jienan. Correlation between petr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duration in clastic rocks. Engineering Geology.
3. Zhaoping Meng, Jincai Zhang, Suping Peng.nfluence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lastic rocks. Environmental geology
4. 孟召平,张吉昌,Joachim Tiedemann. 煤系岩石物理力学参数与声波速度之间的关系. 地球物理学报,2006,49(4):
5. 孟召平,李明生,陆鹏庆等深部温度、压力条件及其对砂岩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 Vol.25(6):
6. Meng Zhaoping .Analysi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edimentary Rocks of Coal Measure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Alaska Rocks 2005, The 40th U.S. 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 (USRMS)
7. 孟召平, 彭苏萍. 煤系岩石渗透性变化的控制因素探讨.见:谢和平等编著.深部开采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科学出版社,2005.12,P95-101
8. Pan, Jienan and Meng Zhaoping Influence of composition & texture of sedimentary rock of coal measures on its burst potential based on energy. Alaska Rocks 2005, The 40th U.S. 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 (USRMS).
9. 潘结南,孟召平. 煤系岩石的成分、结构与其冲击倾向性关系.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 Vol.24(24): :4422~4427,已被EI收录
10. 潘结南,孟召平,甘莉. 矿山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研究[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5,33(1):16~19
11. 孟召平, 彭苏萍..沉积岩体结构类型及其对煤炭开采矿压分布的影响.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23(9) (总124):1454-1459,已被EI收录
12. 孟召平, 彭苏萍. 煤系泥岩组分特征及其对岩石力学性质影响.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4,32(2):14-16
13. Meng Zhaoping, Helmut Wolff. Analysis of Stability in Deep Horizontal Borehole Using Numerical Modelling. EURO- Conference 2004 on rock physics and geomechanics, 20-23 Septemper, Potsdam, Germany
14. PAN Jienan& MENG Zhaoping. Genesis of Rock Bursts in Collieries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Under Deep Mining Condition. In: WANG Yajun, HUANG Ping, LI Shengcai eds.《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ce Press Beijing/New York,2004.302—307(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October 25-28, 2004 Shanghai, China)
15. 郭彦省,孟召平,杨瑞昭. 地震属性及其在煤层厚度预测中的应用.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33(5):557~562,已被EI收录
16. 芦俊,王斌贝,孟召平.优化P-P、P-SV波联合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18(4):715~723
17. 孟召平, 彭苏萍..不同成岩作用程度砂岩物理力学性质三轴试验研究. 《
岩土工程学报》, 2003,25(2):140~143 ,已被EI收录。
18. Meng Zhaoping(孟召平),Peng Suping(彭苏萍),Li Guoqing(李国庆). Influence of Lithological Characters of Coal Bearing Formation on the Coal Roof Stability.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2003,13(1): 1~6
19. Pan Jie-nan (潘结南), Meng Zhao-ping (孟召平),Liu Ya-chuan (刘亚川). Grey Smoothing Model for predicting mine gas emissio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2003,13(1): 76~78
20. 彭苏萍. 孟召平.不同围压下砂岩孔渗规律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22(5):742~746,已被EI收录。
21. 陈玉祥、彭苏萍、刘福平、孟召平.水平井二维非均质不稳定渗流场数值解法[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23(1):31~33
22. 彭苏萍、陈玉祥、苏玉亮、孟召平.层状砂岩油藏周期注水动态模拟[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23(1):8~11
23. 凌标灿、 彭苏萍、张慎河、 孟召平.采场顶板稳定性动态工程分类.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22(9):1474~1477,已被EI收录。
24. 凌标灿、 彭苏萍、 孟召平.采场顶板稳定性动态预测与控制. 《
工程地质学报》, 2003,11(1):44~48
25. 孟召平,彭苏萍.含煤岩系岩石力学性质控制因素探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21(1):102~106,Ei收录
26. 宋志敏,孟召平.焦作矿区山西组二1煤层含气量的控制因素探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31(2):179~181
27. 王金安,彭苏萍,孟召平.岩石在三轴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的渗透规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23(6):1-3,Ei收录
28. 王金安,彭苏萍,孟召平.承压水体上对拉面开采底板岩层破坏规律.《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24(3):243~247, Ei收录
29. 刘衡秋 刘钦甫 孟召平.模糊综合评判在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煤田地质与勘探》,2002,27(4):374~378,已被EI收录
30. 彭苏萍,王磊,孟召平.遥感技术在煤矿积水塌陷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煤炭学报》,2002,30(4):18~21,已被EI收录
31. 孟召平,彭苏萍.含煤岩系岩石力学性质控制因素探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1):102~106,已被Ei收录。
32. 孟召平,彭苏萍.正断层附近煤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及其对矿压分布的影响.《煤炭学报》, 2001, 26(6): 561~566,已被Ei收录
33. 孟召平,彭苏萍.油气储层有限变形转动场及其裂缝发育区预测.《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29(5):7~10
34. 孟召平,彭苏萍.断层对顶板稳定性影响相似模拟试验研究,《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29(3):1~4,已被Ei收录
35. 孟召平,彭苏萍.煤层顶底板岩石成分和结构与其力学性质的关系.《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2):136~139,已被Ei收录。
36. 孟召平,彭苏萍.不同侧压下沉积岩石变形与强度特征.《煤炭学报》,2000,25(1):15~18,已被EI收录。
37. Meng Zhaoping ,Peng Suping .Physical modeling of influence of rock mass structure on roof stability.《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2000, 10(2): 172~176
38. 戴俊生,孟召平. 埕岛地区古生界构造有限变形研究.地质力学学报,2000,6(1):77—83
39. 尹尚先 孟召平. Hydraulics management model of the response function solving by Laplace transform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2000,10(2):200—203
40. Meng Zhaoping ,Peng Suping .Influence of stratigraphic facies variations on the roof stability by physical modeling study. In: Xie & Golosinski eds.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99》 A.A. Balkema, 1999.203~206,已被Ei和ISTP收录。
41. 孟召平,王冲,彭苏萍.地质构造有限变形几何分析及其应用.《煤炭学报》, 1998, 23(2):119~123,已被Ei收录。
42. 孟召平,彭苏萍.焦作矿区二1煤储层特征评价.《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8, 27(2):162~166,已被Ei收录。
个人荣誉
2020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项目名称《煤矿采空区煤层气地面钻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奖人员:
李国富、孟召平、王德璋、
冯国瑞、田永东、白建平、郭向前、李超、胡胜勇、王争、周显俊、李 阳、毕利丽
1. 2005年度煤炭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高产高效矿井采区地质状况探测技术与装备研究”,排名第四,校内排名第二。
2. 获得2003年度 “中国科技奖励基金会
孙越崎青年科技奖” 1项
3. 2002年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题目:煤层顶板沉积岩体结构及其对
顶板稳定性的影响。获奖证书号为2002-046
4. 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煤矿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体系及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排名第八,校内排名第二。
5. 2002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复杂地质条件下战略导弹阵地围岩探测技术及控制对策》,排名第七,校内排名第三。
6. 2000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维地震信息及地质预测技术用于煤层顶板管理及控制的研究》(推广),获奖证书号为2000-232,排名第六,校内排名第二。
7. 2000年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承压水体上对拉面开采研究》,排名第二。
8. 1999年度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应用三维地震信息及地质预测技术对煤层顶板管理及控制的研究》,获奖证书号为99-2-02-06,排名第六,校内排名第二。
9. 1998年度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煤矿地质构造的非线性大变形研究》,获奖证书号为98-3-05-05。本人排名第五位,校内排名第二。
10. 1998年获1997至1998年度IET教育基金研究生奖。
11. 1992年度能源部煤炭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采区开采地质条件预测及评价》,证书号92-3-25-03。本人排名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