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味草
唇形科姜味草属植物
姜味草(Micromeria biflora (Buch.-Ham. ex D. Don) Benth.),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全体有姜气味。茎簇生,紫褐色,被白色长柔毛。
形态特征
姜味草(滇南本草)小姜草(云南昆明、红河、曲靖、富源),灵芝草(云南寻甸),小香草(云南昆明),胡椒草、柏枝草(云南曲靖),桂子香(云南富源),半灌木,丛生,具香味,高达30厘米,有圆锥形主根,其上密生须根。茎多数,从基部发出,上升,近圆柱形,纤细,伸长,密被白色近于平展具节疏柔毛及短柔毛,红紫色。叶小,卵圆形,长4-5毫米,宽2.5-3毫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微心形,扁平,或边缘向下卷,全缘,质厚,上面绿色,常带红色,下面淡绿色,明显具金黄色腺点,在肋上被疏微柔毛,侧脉4-5对,与中脉在上面不明显下面微突出;叶柄极短或近于无柄,长0.5毫米,密被微柔毛。聚伞花序1-5花,常于枝条近顶端具1-2花,具梗;花梗长2-3毫米,显著,丝状,偏向一侧,常带红色,与长1-2毫米的总梗均被微柔毛;苞片及小苞片近等大,线状钻形,长约1.5毫米,绿色,具单脉,边缘具缘毛。花萼短管状,连齿长达4毫米,外面在脉上被微柔毛,内面在喉部被疏柔毛,余部无毛,13脉,萼齿5,呈二唇形,后3齿长三角形,长1.5毫米,先端长渐尖,前2齿钻形,长近2毫米,先端具刺尖,齿缘均具纤毛。花冠粉红色,长6毫米,外疏被微柔毛,内面无毛,冠筒长4毫米,直伸,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椭圆形,扁平,长2毫米,先端微缺,下唇开张,长2.5毫米,3裂,裂片近等大或中裂片稍大,全缘。雄蕊4,前对较长,上升,只达裂片中部,几不超出花冠外,花药2室,室略叉开。花柱不超出雄蕊,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平顶。子房黄褐色,无毛。小坚果长圆形,长约1毫米,褐色,无毛。
生长环境
生于石灰岩山坡或向阳草坡上,开旷草地等处,海拔2000-2550米。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分布范围
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主要价值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温中除湿。用于感冒咳嗽,胃痛,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疝气痛,预防痢疾。
【选方】①治胃气,面寒疼痛: 姜味草为末。热酒服。(《滇南本草》)
②治胃寒气滞疼痛,气食饱胀: 姜味草,水煎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心积:姜味草三钱,石菖蒲一钱,甘草一钱,厚朴一钱,草豆蔻二钱。共为末。每服一钱,滚水点酒服。为丸亦可。
④治肝积:姜味草三钱,青皮五分,川芎二钱,柴胡一钱,小茴香二钱,草豆蔻三钱。共为末,或为丸。滚水点酒服一钱。
⑤治脾积:姜味草三钱,吴萸二钱,草豆蔻二钱,吴神曲二钱,甘草五分。共为末,或为丸。滚水点酒服。
⑥治肺积:姜味草二钱,姜黄二钱,白豆蔻二钱,木香五分。共为末,或为丸。每服一钱,滚水点酒服。
⑦治肾积: 姜味草三钱,益智仁二钱,沉香二钱,荔枝核七个(焙)。共为末,或为丸。每服一钱,滚水点酒服。
⑧治寒疝疼痛:姜味草为末。滚水点酒服。(③--⑧方均出《滇南本草》)
⑨治疝气痛:姜味草一钱,倒提壶三钱,荔枝核七枚。共研末。每用五分,与糯米白酒蒸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小儿虫犯肚腹,疼痛或呕吐或泻:姜味草五分。点酒服。疼止后,服下虫散下虫。(《滇南本草》)
【用法用量】 3~5钱。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2 14:5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