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子青
革命烈士,国民革命军九十八师二九三旅五八三团第三营中校营长
姚子青(1909年—1937年9月),谱名若振,号中琪,出生于广东省平远县。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
人物生平
1909年,姚子青出生于广东省平远县。姚子青幼年就读于本乡景清小学,后考入平远中学,读书期间,成绩突出。
1926年10月,姚子青与数位志同道合的同乡前往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经过考试,姚子青成功被校方录取,并开始接受为期一年的入伍生教育。
1927年10月,姚子青入伍期满,正式升入黄埔军校第六期,被编在步兵第3中队,习步科。
1929年2月24日,姚子青从黄埔军校毕业,分配至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师任上尉连长。
1930年11月,姚子青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1师步兵33旅暂编第1团第1营第3连上尉连长。
1933年5月,姚子青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1934年7月,姚子青在陆军军官训练团第一期毕业。
1935年6月,姚子青任陆军步兵少校,后与家里的童养媳林素珍结婚。
1937年,姚子青被擢升为国民革命军第18军98师293旅583团第3营中校营长,驻防汉口。同年8月30日至9月7日早晨,与敌在吴淞江口的宝山县血战,终因寡不敌众,血洒疆场,壮烈殉国,时年28岁。
人物事迹
刻苦读书
姚子青,本名若振,号中琪,1909年出生于广东省平远县大柘区墩背乡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其父姚苍士,母黄氏早故。在六兄弟姐妹中,姚子青排行第五,他身材魁梧,聪明俊秀,性格直率且待人谦和有礼,深受父亲及继母的喜爱。尽管家境贫寒,父母仍竭力支持他接受教育,期望他未来能有所成就。
姚子青的教育之路始于本乡的景清小学,之后他成功考入平远中学。在校期间,他勤奋刻苦,生活简朴,常手持布鞋,赤脚步行至学校附近的小溪边洗脚后再穿上鞋进入校园,这一习惯持续多年。他自幼养成勤劳节俭的美德,课余时间常参与农活或上山砍柴割草,以贴补家用。
参与革命
20世纪20年代中期,正值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之际,姚子青深受进步思想影响,怀揣救国救民的理想,于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深造。北伐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参与北伐,担任排长,因英勇善战,多次立下战功。
1930年11月,姚子青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1师步兵33旅暂编第1团第1营第3连上尉连长,后晋升为副营长,并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步兵炮队学习。在校期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当他得知黄梅兴部和兄弟部队在战斗中英勇抗敌,迫使日军溃败的消息时,他激动地表示:“若日寇再犯,我亦将如他们一般,让敌人胆寒,让他们尝尝中国人民铁拳的厉害!”
临危受命
1937年,姚子青被擢升为国民革命军第18军98师293旅583团第3营中校营长,驻防汉口。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在淞沪挑起战端,迭受重创,便在上海郊区的宝山登陆,妄图从北侧迁回占领上海。当时,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九十八师由汉口东进上海,姚子青率部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守卫宝山县吴淞口炮台湾。这里是阻击敌舰闯进长江沿岸的重要防线,是保卫上海战场侧翼的重要堡垒。姚子青离开汉口时兴奋地说:“现在倭贼入寇中华,我们军人报国正值时候了,倘若我在战场上以马革裹尸,那么我的终生愿望就实现了”。为了专心杀敌,没有后顾之忧,他毅然派人把6岁的养子姚鸿逵送回平远老家;将体弱的妻子和刚出生9个月的女儿留住在汉口。姚子青爱自己的妻儿子女,但更爱自己的国家民族,离别时,见林素珍依依难舍,他一边擦干妻子脸上的泪珠,一边劝慰道:“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我一定要杀敌立功,为国效劳,你们母女多保重,不要记挂我。”
1937年8月30日,姚子青带领全营抵达宝山县城。该城地理位置特殊,三面环海,城墙由土墙砌成,矮小易攀且易崩塌,护城河沟浅窄,且沿城缺乏工事设备,防守条件极为不利。由于战火逼近,宝山县政府已迁移至距县城约6公里的月浦镇,县城内居民大多已迁离,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面对同胞的苦难,姚子青深感民族仇恨,他号召全营官兵与敌人决一死战,坚守宝山阵地。
坚守孤城
1937年9月1日,姚子青率领六百名战士坚守宝山城。在罗店、宝山、狮子林等地,中日双方军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姚子青亲自带领连、排长侦察地形,并布置了阵地与火力网。从江堤上望去,可以看到敌舰的远程炮口对准了宝山,而日军坦克和大炮也在不断威胁着宝山城,同时日机在上空进行轰炸和扫射。姚营虽然装备处于劣势,但仍坚决抵抗强敌,一场恶战即将展开。姚子青意识到,守住宝山可以争取战略主动,为师部调兵遣将和增援赢得时间。他向全营官兵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激发了大家的抗日豪情,官兵们纷纷表示要与宝山城共存亡,坚守阵地。当日,日军第3师团第68联队约2500人在战车掩护下逼近宝山城,同时吴淞口外的日舰也不断轰击宝山,日机则连续进行轰炸。宝山城的城垣多次被轰塌,但守军总是迅速修复。在激战中,姚子青采取灵活战术,多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1937年9月2日,日军继续对宝山进行猛烈的轰击和冲锋,企图截断姚子青营与后方的联系。姚子青识破了敌军的阴谋,并组织了有效的反击。然而,敌军并未放弃,反而调集了更多部队向宝山夹击。姚子青和全营官兵顽强抵抗,坚守阵地。
1937年9月3日,日军再次以飞机、战车和大炮掩护步兵进攻,企图在宝山城的东、南、北三面强行突破。姚子青派出突击队先发制人,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毙伤了日军200多人。
1937年9月4日,日军集中了30艘军舰对宝山进行轰击,并以飞机和战车掩护步兵冲锋。宝山城在猛烈的炮火下多处被摧毁,官兵牺牲惨重。姚子青指挥大家埋葬了死难战友的遗体,并致电旅部表示坚守到底的决心。
1937年9月5日拂晓,日军步兵再次发起冲锋。经过数日的激战,姚营已经伤亡过半,但仍然坚守阵地。日军向城内发射了大量硫磺弹,导致烟火四起,房屋尽被燃烧。姚子青在指挥所里无法再坐视不管,他冒着炮火来到城东门阵地指挥战斗。在傍晚时分的最后一次冲锋中,姚子青命令所有勤杂人员到前沿阵地去参战。他亲自拿起冲锋枪射击,并指挥炮手击中了日军联队长鹰森孝之。然而,一辆日军坦克冲到了阵地前沿,造成了重大威胁。在危急关头,上等兵李卫明舍身炸毁了坦克。虽然日军最终退缩了,但姚营仅剩下不足100人。
战斗牺牲
1937年9月6日凌晨,日军动用重炮对宝山城墙进行了猛烈的轰击,导致城墙炸裂并形成缺口,日军趁机冲入城内。此时,姚子青所在的营部与旅部失去了联系。宝山上空,多架日军飞机轮番进行轰炸和扫射,而敌舰的大炮也不断轰击,整个宝山被烟雾笼罩,四处可见断垣残壁。上午10时,日军再次轰毁了宝山城东南的城垣,并投放了硫磺弹,城内迅速燃起熊熊大火,又一股日军趁机冲入城内。姚子青带领全营剩余的官兵与日军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巷战。战斗异常激烈,双方都遭受了重大伤亡。战斗持续到最后阶段,姚营仅剩20余名官兵,在战斗的最后时刻,姚子青不幸被弹片击中腹部,导致肠子外露,最终英勇牺牲。
所获荣誉
1950年9月3日,姚子青被评为烈士,大柘区(现为镇)政府搭台公祭。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姚子青将军为革命烈士。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活
家庭情况
养子:姚鸿逵。
妻子:林素珍。
人物语录
“以后日寇如果再敢侵犯我们,我也要像这次一样把它杀得胆寒,让它再尝尝中国人民的铁拳是什么滋味!”
“现在倭贼入寇中华,我们军人报国正值时候了。”
“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我一定要杀敌立功,为国效劳。”
人物评价
“宝山之战,姚子青全营与孤城并命。志气之壮,死事之烈,尤足以动天地,而泣鬼神……”(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评)
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毛泽东评)
“将军碧血凝青史、壮士英魂映丹心”。(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评)
唇螭舞海水群飞,闻道孤城夜合围。上将星筹元敬策,大营血染化成衣。死为雄鬼餐胡肉,生见金瓯插汉旗。五百英魂同一哭,可怜此局又全非。(诗词名家沈轶刘评)
后世纪念
更名纪念
为纪念姚子青,上海宝山县曾一度更名为“子青县”。
2007年6月29日,上海市地名管理办公室审核并批准宝林支路更名为子青路,起讫为:南起宝林路,北迄密山东路。
追授荣誉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追授姚子青为陆军少将,并在南京铸造姚子青铜像。
雕塑命名
1992年6月1日,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被公布为上海市纪念地点,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1号临江公园内宝山城墙遗址处。
1996年8月13日,立“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纪念碑,碑石是灵岩山自然石,宽5米,高3米,厚1米,重26吨。左下方亦有1米见方的灵岩山自然石,上刻碑文。
文艺作品
1937年9月23日,《中央日报》发表易君左写的《姚将军歌》和国民政府国防部总政治部印发的《姚子青大鼓词》,其歌词激情奔放,慷慨悲歌。读后令人心海如潮,荡气回肠,当年壮士的戎马征战,与敌生死搏斗之战况恍如眼前。而南社健将林庚白创作的《姚营长歌》则以浓笔重墨、奇情壮彩,展现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之国魂和抗战必胜之信念。同年,姚子青牺牲的消息传到家乡平远县后,乡人在家中设立了灵堂,各界人士前来悼念。
教育基地
1949年后,平远县办起了“子青职业学校”、“子青女子中学”,并为纪念他和另一位抗日阵亡的爱国将领黄梅兴烈士举办了“梅青农枚”,以资表彰。
1986年9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为纪念抗日将领黄梅兴、姚子青烈士,将平远县城镇中学更名为“梅青中学”。现在,梅青中学是平远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展示抗日民族英雄黄梅兴、姚子青将军英雄事迹。(“梅”指“八一三”淞沪会战中第一个牺牲的黄梅兴将军)。
故居保护
2019年4月19日,姚子青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艺术形象
血溅宝山城》是1938年中国香港司徒慧敏执导的电影。
捍卫者》是2017年白恩主演抗战电影,白恩饰演姚子青。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0 09:4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