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台
镇江金山寺内建筑
妙高台,又称晒经台,是镇江金山寺内的建筑。“妙高”是梵语“须弥”之意译。刘编《金山志》(镇江金山寺)载:“妙高台在伽蓝殿后,宋元祐僧佛印凿崖为之,高逾十丈,上有阁,一称晒经台。”又云,“妙高台江水明如镜”。妙高台东西南三面均是峭壁,云雾四合,如置仙境。金山在江中时,可以俯视四面长江,滚滚东流的江水至此,被碧玉浮江的金山迎头劈开,分为两股,向东奔腾而去,气象万千。宋代楼钥《妙高峰》诗:“一峰高出白云端,俯瞰东南千万山,试向岗头转圆石,不知何日到人间”。几经兴废,明代僧适中,清代薛书常继重建,公元一九四八年与金山寺大殿、藏经楼等同毁于火,如今的妙高台为1991年慈舟法师主持重建。
景点介绍
妙高台又名晒经台,“妙高”是梵语“须弥”之意译。刘编《金山志》载:“妙高台在伽蓝殿后,宋元佑僧佛印凿崖为之,高逾十丈,上有阁,一称晒经台。”几经兴废,明代僧适中,清代薛书常相继重建。1948年与金山寺大殿、藏经楼等同毁于火,如今仅存台址。当年妙高台,还是赏月佳处,并且流传着名士苏东坡曾在此赏月的轶事。
此外,据传“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公元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用四千水兵将几万入侵的金兵围困在金山附近,梁夫人登上妙高台亲擂战鼓,鼓气助阵,大破金兀术部众。这个历史故事被搬上戏剧舞台,英风千载,流芳百世。
妙高秋月千载闻名的原因第一当然是因为景,赏月佳地自然要风光好,且要有水临照。金山秀丽,天高月明,清代以前,金山在江中,可以俯视四面长江,滚滚东流的江水至此,被碧玉浮江的金山迎头劈开,分为两股,向东奔腾而去,气象万千。而妙高台下水面平静,据清《金山志》记载:“妙高台江水明如镜”,登高台,仰头赏天上月,低头玩水中月,又在佛门清静地,寂寥无人语,自然是清静无匹。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妙高台上,留下佳话的有苏轼,有梁红玉。苏轼和金山有缘,至今他的玉带还在金山寺,是金山寺的镇山四宝之一。苏东坡曾多次游历金山,与佛印、宝觉、圆通等法师交往甚密。每次路过镇江,他都要来金山小住。苏东坡一生多次遭到贬谪,金山也就成了他调整心情的精神家园。每当失意时,金山这座蕴藏着佛家经典的寺庙、幽静的环境,总能让他清理纷乱的心情,增加几分面对前途的信心。据统计,苏东坡一生曾十多次来到金山,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景点文化
蔡绦的《铁围山丛谈》记载:东坡公昔与客游金山,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加江流倾涌,俄月色如昼,遂共登金山山顶之妙高台,命(袁)绹歌其《水调歌头》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歌罢,坡为起舞,而顾问曰:“此便是神仙矣。”如今妙高台边的围墙上,正勒有苏轼的这首著名的《水调歌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10:00
目录
概述
景点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