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是指除
人类和
神以外存在于天地中的
超自然生命,即由于认知限制,人们暂时难以以科学解释的现象或事物。
含义
指现象
指怪异、反常的事物与现象。中国古代将遇到的使人感觉到不可思议,超越常理称作“妖怪”。
《孔丛子·执节》:“若中山之谷,妖怪之事,非所谓天祥也。”
《汉书·循吏传·龚遂》:“久之,宫中数有妖怪,王以问遂,遂以为有大忧,宫室将空。”
《
奉天录》卷三:“监者盗其钟铁,用充铸铧,及铧成而作钟鸣响,人谓之妖怪。”
《归潜志》卷七:“南渡之后,南京虽繁盛益增,然近年屡有妖怪。元光间,白日虎入郑门。又,吏部中有狐跃出,宫中亦有狐及狼。”
起源
在神话中的妖怪是由未能修仙的动植物乃至非生物修炼而来的。广义的妖怪泛指一切有超能力或是法术的非神非仙非人的物体。
东晋文人
干宝的《
搜神记》中指出,“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里之用也。本于五行,通于
五事,虽消息升降,化动万端,其于
休咎之征,皆可得域而论矣。”
分类
妖
妖怪家族中的主要成员,是由生命体或是非生命体修炼而成,具有人形或近似人形,有一定的法力,白天夜间均可活动,通常会对人有一定危害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动物在修炼过程中如果一心向善悟道的话,是有可能修炼成
仙。中国最著名的妖如狐妖
妲己、蛇妖
白素贞。《孔臧·鴞赋》观之欢然,览考经书,在德为祥,弃常为妖。《道德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与后世泛化的妖不同,妖一开始甚至带有邪恶的意味。
魔
魔,古从石作磨。
梁武帝改石为鬼。“
魔罗”的略称,佛教把一切扰乱身心、破坏行善、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均称为“魔”。魔至少具备两个基本特征:法力高强,危害人类。也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称得上魔。
魔与妖不同点还在于,魔也有可能是仙和神误入邪道堕落成的,而不是动植物直接修炼而来的。
需要指出的是,最具危害性的一类魔称为心魔,并不是任何生物或非生物修炼而成的,只是人或动物在修仙过程中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出现的一些扰乱修行的幻象。很多修仙的人和动物就此步入魔道,成了妖的一员。修成神仙的也不是一劳永逸,还要定期接受考验,考验的内容通常也是对抗心魔,抗不住的就堕落
成魔。
鬼
就是人死后三魂中的命魂。鬼为至阴之物,俗称鬼魂,躯体死去,只剩下了非实体的形象。鬼在道教记载中为纯阴之体,因而有了一点超能力,但极其微弱,甚至不能称之为法术。鬼主要由人死后灵魂离体而化成,通常只能在阴间活动。也有个别的阳间俗事未了恩仇未报的,会回到阳间(当然,神话中的
阴司是禁止这样的,一旦发现,通常会做严厉的处罚)。
鬼在阳间只能夜晚出来,并且力量很弱,通常只是可以吓唬人而不能对人有实质性的伤害。鬼的出路一般有三种,一种是投胎转世为人或畜生,这个最常见,投胎为人或畜生完全看在阳间的功德(当然也可以通过贿赂阴司执事来谋得好的投胎途径);
一种是在阴司设置的地狱里受苦,这个也很常见,主要针对阳间作恶多端的人死后变成的鬼,也有部分好的人死后被冤枉受尽地狱苦难;
还有一种不太常见,就是
成神,一般来说,在阳间或多行善事或修道或受高人指点或受敕封或有很大影响力的人,由于不一定会修仙,修仙也不一定成功,从而没有机缘肉身化仙的,有可能在死后被天庭选中成为神,担任一定的职务。
怪
生命体或非生命体修炼而成,与妖的区别是外形奇异、奇特、不似人形,通常与妖连称,主要用来形容妖的长相非常奇特。后来,由于逐步衍生出一类真正的怪,例如,黄袍怪,为天上
奎木狼下凡作恶,并没有独立的门类来命名这类下凡为恶的神,因而,仅仅由于下凡后的奎木狼长相奇特而称为黄袍怪。
因此,怪大多具长相奇特甚至吓人,出身大多高贵或者隐晦,对人有一定危害性,白天夜间均可活动。
精
指生命体或非生命体长久修行后,在修炼过程中未成妖或仙但已有部分法力的状态,例如人参精、树精、蚌精等,法力比妖略小,也比妖略有善意。喜好迷惑人,对人危害性不大。不论哪种“精”,白天夜间均可活动。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草木成精的说法“藤精树怪”,这个道理也出于道家的阳神可以 “聚则成形,散则为零“。甚至可以成精的包括石头,有灵气的任何物都可以变化成形。
灵
指生命体或非生命吸天地日月精华产生自我意识,但未曾进行修炼的存在,例如灵明石猴
孙悟空。
也指天生具备灵性的非人类存在,如《礼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