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出生于1962年1月29日,
波兰女作家、诗人、心理学家。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1962年1月29日,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出生在
波兰西部
绿山附近的苏莱霍夫。十几岁的时候,她就对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
1985年,毕业于
华沙大学心理学系,学习心理学的经历影响了托卡尔丘克的创作风格。
自1986年起,迁居西南边城
瓦乌布日赫,在该城的心理健康咨询所工作。
文学之路
1987年,凭借诗集《镜子里的城市》在波兰文坛崭露头角。此后常在《雷达》《文学生活报》《奥德河》《边区》《新潮流》《文化时代》和《普世周刊》等报刊上发表诗歌和短篇小说。
1994年,获波兰图书出版商协会奖。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定居在离瓦乌布日赫不远的农村,考察乡情、民俗,但也并非离群索居,邈与世绝。
1995年,出版长篇小说《E.E.》,翌年出版长篇小说《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1997年,获尼刻奖与科西切尔斯基夫妇基金散文文学奖;同年,放弃公职,专事创作,并发表短篇小说集《橱柜》。
1998年,出版长篇小说《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1999年,凭借《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获得尼刻奖。
2002年,凭借长篇小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再次获得尼刻奖的读者选择奖。
2004年,被提名竞争IMPAC都柏林国际文学奖,并进入决选。
2014年,出版小说《
雅各书》,这是一本糅合了18世纪波兰和犹太人历史的小说,并获得当年的尼刻奖,但同时,该书也遭到了
民族主义者的抨击。
2018年,凭借小说《云游》(又译作《飞行》,《航班》)斩获2018年
布克国际文学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首位波兰作家。
2019年10月10日,获得2018年
诺贝尔文学奖;11月11日,凭借小说《让你的犁头碾着死人的白骨前进》入围国际IMPAC
都柏林文学奖2020年度长名单。
2022年4月,小说《雅各书》入围2022年国际布克奖短名单。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
出版图书
创作特点
主题思想
神秘主题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创作充满了对神秘和未知的探索,作家善于在作品中构筑神秘世界。通过神话、传说和想象描写各种鬼怪神灵,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神话。
《
书中人物旅行记》讲述一对相爱的主人公对“神秘之书”的探寻之旅,透过当地风土人情可以读出作家对“秘密”的痴迷。《E.E.》延续了神秘主题,小姑娘Erna Eltzner发现自己具有通灵天赋,各种不受人类理性思维束缚的神秘思考在书中一一呈现。
《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是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神秘主题作品的代表作。“太古”上演着人类最原始也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小说中现实的画面和神话的意蕴水乳交融。太古成为人类生存秩序与大自然、超自然秩序的接壤地带,是由人和动植物一齐构成的生机勃勃的有机体,是宇宙万物生死轮回、循环不已的象征。
《世界陵墓中的安娜·英》中,作家在借用了
苏美尔人的神话。作家笔下神话故事实现了未来世界。网络朋克式审美、全息地图技术等等古人无法想象的现代元素,将神话中的地下王国塑造成了一座未来城市的地下世界。
心理探索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在成为作家之前做过心理医生,因此其作品经常探讨个体梦境或
集体潜意识。深邃的哲学思考赋予其作品思辨性,使阅读成为一场心理探索之旅。
关注现实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关注世界,关注人性,致力于以人性为基础,探寻展现普通而又富有戏剧性和持久价值的社会生活的新颖文学模式。《让你的犁头碾着死人的白骨前进》关注社会教育问题:动物是权利链中最孱弱、最受暴力迫害的环节,对它们的保护是反抗父权制度的标志。《熊的时刻》探讨人体、性、性别的纠缠和暗室的诱惑,托卡尔丘克的独特主张在书中得以传达:这个世界上不应有杀戮和蚕食、利用和奴役,那些我们深以为然的社会契约和约定俗成应经由我们的心理而不是身体来改变。史诗小说《
雅各书》探讨了对于21世纪的波兰同样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艺术特色
联系糅合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精练巧妙的波兰文字,在神话、现实和历史的印迹中悠悠摸索。作家善于将迄今看起来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东西联在一起:将质朴和睿智联系在一起,将童话的天真和寓言的犀利联系在一起,将民间传说、史诗、神话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其表现手法可以说是同时把现实与魔幻乃至怪诞糅合为一,文字在似真似幻中反映出一个具体而微妙的神秘世界。作家的笔下涌动着不同寻常的事物,但她又将神奇性寓于日常生活之中。
星群小说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小说包含了各种思想碎片、哲学反思、内心独白,是介于远古和现代之间、科学与宗教之间、灵与肉之间的文学作品。托卡尔丘克将其称为“星群小说”——作品就像是台测量投影仪,作家将故事投射在观察幕上,每个读者都可以自主感知并分别形成对故事轨迹的各自认知。
碎片化叙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另一主要创作特点是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她喜欢用碎片化的小故事组成一本完整的小说,并且认为这种写作风格不仅更适合自己,也更适应现代读者碎片化的思考方式。
作家讲述着一个个短小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其自身的戏剧性,扣人心弦,令读者观之难忘。这部小说更像是一个文本混合体,包括许多不同的情节、相互关联的故事、散文式的笔记和私人日记等等。这些故事看似毫无关联,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但放在一起,却收到了奇异的效果。文中梦境和现实相互交融,彼此影响,贯穿全书。而使该小说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则是作家对“生命”“感觉”“经验”等领域的探索。
作家将一个个长短不一的故事组装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一个个故事的主题均聚焦于人类在世界上的存在,而这种存在则基于不断的旅行。而旅行则意味着接受世界的不连续性,有时甚至是毫无逻辑联系的各种碎片。这种碎片化也体现在小说的文本结构之上——书中不断出现看似独立的多个情节,而连结这些分散情节的主轴则是一些共性话题:人类对伤痛和苦难的审视,对生死问题的探究。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对于叙事的想象充满百科全书式的热情,象征着一种跨界的生活形式。(
瑞典文学院评)
托卡尔丘克是一位充满了创作光辉、拥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家,她的创作举重若轻。(国际布克奖评奖委员会主席丽萨·阿壁娜妮西评)
托卡尔丘克是波兰当代文坛小说界的代表人物,她是完全凭借自己的文学实力而赢得广泛声誉。她的作品既有想象力,又有创造力,对人内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的理解太深了。(诗人、翻译家
高兴评)
她是一位既灵异又理性、既荒诞又现实、原创性很强的小说家,每个故事都听起来怪诞,但实际是被高度戏剧化了的现实。(旅匈作家、翻译家
余泽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