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平面
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
夷平面(planation surface)是指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从构造的角度理解:地壳稳定,地面经长期剥蚀-堆积夷平作用,形成准平原,之后地壳抬升,准平原受切割破坏,残留在山顶或山坡上的准平原,称为夷平面,或称山顶面。
定义
夷平面是起伏平缓近似平坦面,发育过程受侵蚀基准面的控制,作用过程中力图降低地面高程,使之接近基准面。剥蚀面与夷平面不同,是指较小范围的、由侵蚀-剥蚀作用形成的规模较小、局部基岩裸露的近似平整的地面。如流水剥蚀面、波浪剥蚀面、风化剥蚀面、溶蚀作用形成的剥蚀面等。
有人只把准平原受后期构造抬升,再被侵蚀切割成不同高度的近似平齐的峰顶面称为夷平面,其实这只是夷平面中的一种。山地层状地貌中属于不同地文期的地面,有的可能还处于壮年期,不能认为都是夷平面。
夷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面和刻蚀平原。三者成因和分布不同,但其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障碍。
如果山地曾发生多次间歇性上升,将会形成若干个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夷平面。这种多层地形是判断区域间歇性升降运动的重要标志。
例如燕山运动以来,三次断续抬升, 在太行山区的武安段留下了北台、太行、唐县三个台阶式夷平面。
北京西山为例,北t台期夷平面位于海拔1500m的高程,削过了由不同构造形态组成的山岭,其形成时期大致在白垩纪古近纪;唐县期夷平面分布高程在海拔约500m的高程上,在它的上面堆积着上新世的红色粘土(三趾马红土),其形成时代在新近纪
在我国南方,夷平面的研究以湖北西部较为详细,曾确立了鄂西期和山原期盆地内部的两级夷平面,后来还在山原期夷平面下,又建立了一个云梦期夷平面。在四川盆地内部有秦岭期夷平面,其形成时代大体上与北方的唐县期夷平面同时。
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现代河谷之上存在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夷面.高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 拔1700~2000m,完成于老第三纪末;低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1200~1500m,完成于上新世末;剥夷面分布高度海拔为800~1200m,形 成年代为3.4~1.8Ma B.P..高夷平面在地貌上表现为宽浅的坳谷洼地与低矮的缓丘相结合,呈现一派波状起伏的老年期地貌景观;低夷平面多表现为高大的岩溶丘陵与大型洼地相组 合的岩溶台面,洼地两侧多有水平溶洞发育;剥夷面可以岩溶盆地、山间盆地、岩溶台面、河谷盆地、岩溶洼地及河流宽谷等多种地貌形式存在,没有大范围可比性。
鉴别标志
研究山地地貌时,正确地鉴别夷平面至关重要。一般来讲,夷平面有以下几项鉴别标志:
1.山顶面一般比较平整,并处于大致相等的海拔高程上,切割不同的构造形态。
2.在夷平面上,可能还遗留着古侵蚀沟谷(助沟)的残迹,沟谷的形态和后期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切割较浅,而后者侵蚀较深。
3.夷平面的低凹处可能还残留着零散的沉积物,或风化很深的风化壳,这种沉积物与下伏地层成角度不整合接触。
三条中最后一条最为重要。
夷平面时代确定
(1)若夷平面切割了不同时代的地层,其形成时代应在所切割的最年轻的地层沉积之后。
(2)夷平面上的堆积物中,如含有化石,可确定这套地层的时代,该时代应是该夷平面形成的上限。
(3)在多级夷平面中,位置愈高者形成时代愈老,但须排除构造影响。因为,当夷平面形成后,地壳运动影响,同级夷平面可发生变形,致使其分布在不同的高度。
夷平面的定年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夷平面的确认过程中,一些地貌学原则和规律应当遵循,如齐-山顶面地貌学成因的不确定性;以及同一地貌单元内,准平原型夷平面的出露具有唯一性等。夷平面的相关堆积是夷平面定年和古地貌重建的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相关堆积与夷平面的关系,如夷平面的原地相关堆积--风化壳的年龄只能够对夷平面的形成时代给予约束,而不能指示其确切的形成时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6:56
目录
概述
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