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鱼宴指辽代历代皇帝春天外出游猎捕获第一条鱼后举办的盛大宴会。《辽史 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天祚皇帝一》:“二月丁酉,如 春州 ,幸
混同江 钩鱼,界外 生女直 酋长在千里内者,以故事皆来朝。适遇‘头鱼宴’,酒半酣,上临轩,命诸酋次第起舞。”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三节:“ 辽 朝历代皇帝经常在 达鲁河 或 鸭子河 ( 混同江 )的春捺钵钩鱼。捕获头条鱼设宴庆祝,称‘头鱼宴’。”
简介
头鱼宴最早只是北方
游牧民族度过漫长的冬天后补充粮食,同时活动筋骨的一种手段。而辽代虽然有京城,但习惯却和古代匈奴等游牧民族类似,君臣的日常生活、国政之中心都不在首都“上京临潢府”(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而是在“捺钵”(行宫)。由于辽代帝王随季节气候和水草变化,四时迁徙,故“捺钵”分为“四时捺钵”,即“春水”“夏凉”“秋山”“坐冬”,但多数学者倾向于钩鱼,也就是第一尾鱼。
发展
作为我国古代
风俗的一种,头鱼宴盛行于
辽代,金代仍然维持这一活动,不过改名为“剌钵”,金国被灭后渐渐衰落,但并未完全消失,清代皇帝仍有类似的游猎活动,在东北圈建多处皇家围场,“避暑热河,秋猎木兰”。当代吉林松辽一带仍有此风俗。
过程
头鱼宴其实包括两大部分,第一尾打上的鱼和第一只被射落的大雁(或天鹅),后者也称头雁宴或头鹅宴,但这二者由于是一起进行,常常不大区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报道将头雁宴报道为抓捕雁群的头雁,这是错误的,因为那时猎捕大雁采用的是海东青,猎鹰是不太可能分清头雁和雁群中的大雁有何区别,而且,为了快速捕获对手,自然界中猎杀一般不会对经验体力均属群落顶级的领头者动手。
头鱼宴的地点通常有两处:一处是
混同江,即今松花江;二是长春河一带,主要是当代的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查干湖和吉林省大安市境内的月亮湖地区。辽代从圣宗皇帝直到最后一个天祚皇帝,都喜欢并到这里建起“春捺钵”。时间安排是,皇帝正月上旬从辽上京起牙帐出发,沿今乌尔吉木伦河东行到阿鲁科尔沁旗和乌力吉木仁,再北上到今突泉双城辽古城,然后沿洮儿河到四家子古城,最后到达塔虎查干湖。
查干湖位于松花江和
嫩江合流的前方,在这里还有辽军事重镇长春州(塔虎城)。规模很大(不大不行,这是整个中央政府在移动),仅随行护卫的军队推测至少在4000人以上,至于为何要在塔虎城附近的查干湖或松花江嫩江交汇处的湖畔江边设帐?认为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辽帝会见各地首领,若有反者,附近有军队保护。辽帝先于湖畔设帐,命人在冰湖上周围十里范围内凿冰下长网围鱼,使之不得逃出,然后用数匹公马拉绞盘,将毛网聚合到冰口取鱼。钩鱼时,在冰面上搭起帐篷,凿开四个冰眼,中间的冰眼凿透用以钩鱼,外围的三个不凿透用以观察。鱼将到时,观察人等告诉皇帝,皇帝就到中间的冰眼用绳钩掷鱼。鱼中钩负伤带绳逃走,先放松绳子任其去,等鱼挣扎得没劲了,再用绳子把鱼拽上来。钩得的第一条鱼谓之“头鱼”,主要是鳇鱼、鲟鱼和胖头鱼。即刻入帐烹调,便献于在场尊长——多是太后权臣之属以及各地首领,品尝“头鱼宴”之鲜美之味。古老的祭礼,政治意味已日渐浓厚。同时,生女真酋长千里内者皆朝行在,也作为辽帝对
北疆的巡视监察。兼顾着统一国家、安顿后方的重大政治任务。
头鱼宴完毕之后是头雁宴或头鹅宴,可能是按先击落者命名,但辽史所记录为头鹅宴。一般与头鱼宴相差一到两月,待冰消雪化之时,则开始驾“海东青”捕鹅猎雁。其时,侍从们皆穿黑绿衣衫,每人备连锤一柄,鹰食一器,刺锥一枚,在湖周围每隔五、七米排立一人。如发现鹅雁,侍从们则敲起扁鼓,摇起旗帜,纵马报信。鹅雁受惊后乱飞,专饲海东青者则速将其呈于皇帝放飞擒鹅捕雁。待海东青与鹅雁搏斗坠地后,距离最近的侍从则立刻上前,用刺锥将鹅雁杀死,取出鹅雁的脑子给海东青吃,并赏赐刺鹅雁者以银绢。猎得的第一只鹅称之为“头鹅”,皇帝要举行“头鹅宴”,君臣致贺语,舞乐歌欢,纵酒高呼,并将鹅毛撒得遍地,把长鹅毛插在帽子上寻欢作乐。清人陆长春写有辽宫词,赞曰:“弓开满月箭流星,鸳泊弥漫水气腥,毛血乱飞鹅鸭落,脱鞲新放海东青。”
头鱼宴事件
头鱼宴作为一个政治宗教活动,使它名扬天下的是却是它作为导火索,引发了女真部落的反叛,并最终灭亡了强大一时的契丹帝国。
“天庆二年(即公元1112年),上幸混同江钩鱼。故事,生女直酋长在千里内者皆朝行在。适头鱼宴,酒半酣,上临轩,命诸酋次第起舞;独阿骨打辞以不能。谕之再三,终不从。他日,上密谓枢密使萧奉先曰:‘前日之宴,阿骨打意气雄豪,顾视不常,可托以边事诛之。否则,必贻后患。’奉先曰:‘麄人不知礼义,无大过而杀之,恐伤向化之心。假有异志,又何能为?(翻译过来就是此乃粗人,不知礼仪,无大错而杀之,恐伤他人归顺之心,即便此人有野心,女真弹丸之地,能有何作为?)’此议于是作罢。却因其弟、侄等从猎能呼鹿、刺虎、搏熊,而骤加官爵。”
事实上,头鱼宴事件只是个导火索,辽国对女真部落的索取日渐增多,派到这里的官员趁机巧取豪夺,中饱私囊。特别是辽廷经常派遣银牌天使到女真各部巡视,还要当地安排最漂亮的女子陪夜,不管门第高低,不从则大祸临头,引起了女真人的强烈不满。头鱼宴不过是个引子。
有意思的是,金国以头鱼宴为名起兵,金国后来也保存了部分头鱼宴的习惯,不过不再是政治活动,而更多是娱乐活动。而灭亡金国的蒙古铁骑统帅成吉思汗攻占金国的塔虎城后,在查干湖畔燃起九堆圣火,奉上九种供品,向湖中洒下马奶酒,并宰杀81只绵羊供奉在岸边。自那以后,祭湖大典便代代相传。甚至查干湖这个名字都来自蒙语,意为白色圣洁的湖,又称圣水湖。“祭湖·醒网”大典也成为中国北方神秘的渔猎文化之代表。
当代头鱼宴
带有神秘色彩的“查干湖冬捕”已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吉林省早在2002年每年的冬天都举行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
当地人有个习俗,
查干湖冬捕时谁不去冰上见识一下,谁就不是汉子,这是对男人的一种衡量标准。在这里,谁没去查干湖打过鱼,谁没经过查干湖风雪的洗礼,谁没度过查干湖的寒夜,谁就娶不到媳妇。至今,查干湖打鱼人中仍保留着师承习俗。在冬捕过程中,鱼把头会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判断选择鱼群聚集的地方,确定冬捕下网的位置,大家围着鱼群凿出几百个冰窟窿,将2000米长的大网通过相隔60多米的冰洞,用传杆、扭矛和走钩在冰层下慢慢舒展成一个硕大的 “包鱼圈”。下网时,由于网太长,每隔一定的距离,他们还要使用马拉绞盘拉动大网,才能将大网逐步下到位,仅下网的过程就需要八九个小时。查干湖冬网捕鱼也先后两次分别以10.45万公斤”和16.8万公斤创造了“传统捕捞方式单网冰下捕鱼”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如今,查干湖旅游区沿袭着古老的辽金遗风,用查干湖盛产的鲜鱼制作“头鱼宴”和“全鱼宴”。近些年,头鱼一般都是在开网的第一天竞拍,2002年查干湖头鱼的拍出价888元,至2011年达到29.999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