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上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镇境内地名
央上,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镇,距离大码头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距离广饶县城约22公里,立村已有600余年。历史上一直属于山东寿光县,1945年央上、大码头一村、小码头、常徐庄、义和庄、东雷埠、西雷埠、南雷埠、东河口、西河口等村划归广饶县管辖,现全村常住人口9600多口人(人口最多时达1万多人),百分之八十以上为徐姓。
徐氏考
(据河北枣强县徐小寨村徐氏族谱)
明代初年,吾始祖徐子善之曾孙徐恒等,随大批移民自江南桃盐村出发,徐恒等徐姓50人(这50人徐小寨村家谱记载祖籍为江南桃盐村,其他家谱记载祖籍为江苏昆山)被分发到河北枣强县,再等待“枣强分丁局”的分发。不久,徐恒等徐姓5人被留居枣强县,其余45人(过德州路死一人)被分发到山东省。去山东的45人中有居住山东临朐县者,有居住山东汶上县者,有居住山东寿光县一湖边者。唯住寿光县者是徐小寨村徐氏近族——徐子益之曾孙(名无考)。
根据徐小寨家谱记载,央上庄徐氏迁自枣强之说是正确的,但不是洪桐县人,也不是枣强人,祖籍是江南桃盐村。央上庄徐氏与枣强县徐小寨村徐氏是同姓同宗。(今寿光李家坞村徐氏为徐龙后代。)
根据上述资料,央上徐氏可能来自苏州市桃源村(桃盐村可能为发音问题)。
徐氏家训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勤与俭;安家两字曰让与忍;妨家两字曰盗与奸;亡家两字曰谣与暴。
并告诫:休生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做生忿之事,休赚公共之利;吃紧在各求自尽,切要在潜消末形;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友不患寡而患从邪;不屑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体懈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成业,辱父母家声,是人也,乡党为之羞,妻子为之泣,岂可入吾祠乎。
告诫本族:非族者必辨之众所能易也,同族者实有兄弟叔侄之名分,彼此称呼自有定序,挽近风俗浇漓,或流于亵狎,或狃承奉,皆非礼至。于揖让必恭言相逊,坐次必依先后,不论近族远族,俱照叔侄序列。情实亲洽心更相安,名门故家之礼,原是如此。
诫士数条云:一勿恃学问违反兄弟指教,一勿妄自尊大侮漫宗党亲朋,一勿在稠众中高谈阔论旁若无人,一勿见人贫贱讪笑凌辱,见人富贵欢羡诋毁,一勿轻评前辈著作及学问浅深行事得失,一勿唱词作戏博奕酒,一勿闲游浪走夜静方才到家。——央上庄《徐氏族谱》之《家训正言》
历史沿革
1945年之前央上庄隶属寿光六区(泊右乡);1945年10月划归广饶县四区;1946年5月改泊西区;1948年10月称泊西区央上乡;1951年1月改十一区央上乡;1958年5月归马头乡;9月改东风六社;1964年3月归马头公社;1984年7月改大码头乡(2010年改为大码头镇)。
1945年之前央上一个大自然村分四个段:东南段(今央二村)、西南段(今央三村、央四村)、东北段(今央一村)、西北段(今央五村)。段以下设闾,25户为一闾;闾以下设邻,5户为一邻。
历史文物
虎头鸡
又叫松鸡,是大码头镇名吃之一,据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因其炖后色泽金黄,其形状类似虎头,故而得名。虎头鸡肉质酥烂,口感醇香,可谓是美味佳肴。
据传,在明朝嘉靖年间,有一大将军远征到此,热情好客的码头人民便宰鸡待客,由于大将军不吃清炖鸡,而当地当时又无其他菜肴,有一村民便把鸡和面用油炸出放水炖出招待,将军试吃含口即化,肉质松软,肉骨分离,非常美味可口,于是就问这是什么菜。因鸡块形状似虎头,村民灵机一动,说叫“虎头鸡”,于是将军将其带到济南府,随后在山东一带流行起来。
因其形状不规则,形似虎头,厨师随口称之为虎头鸡。将军将这一独特吃法带入济南府,从此这一吃法发扬光大,成为鲁菜菜谱之一。主要流传于东营、寿光、泰安一带。
虎头鸡色泽金黄,肉肥味鲜,醇香可口,现如今依然是东营部分地区婚丧嫁娶宴席主菜。虎头鸡丸子可直接蒸食,也可用来焖煮做汤,焖煮后可以去除鸡肉的油腻和火气,更容易消化!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炸上几只鸡,用大盆装起来,用来招待来往宾客!
近年随着对传统私房菜式的挖掘和商业包装,各地包括寿光胶东泰安济南济宁等地多有厂家抢注虎头鸡商标,同时对其来源进行历史附会,大多牵强附会,内容也荒唐不堪。虎头鸡最早起源于今广饶县大码头地区。因1945年之前,今大码头镇东部、南部地区部分村庄一直属于寿光县管辖,隶属于泊右乡,故虎头鸡在寿光传承和发展起来,成为一道寿光和广饶及周边地区的家常菜品。“虎头鸡”作为一道典型的鲁菜菜品,部分地方能够对其发扬光大,作为起源地的码头人也是非常高兴的。任何地区注册商标或者宣传都没有错,但是不要为了地方利益而去篡改历史(地方县志等史料的许多内容都是为了地方经济发展而编写的,不能作为权 威记载)。故而本着尊重历史态度,更应该正本清流。
码头苇席
码头苇席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该乡处在退海之地,原盛产芦苇,是广饶县主要的苇席产地。码头苇席蔑花小,纹理密,手工细致,种类和花样繁多,用途可分为床(炕)席、围墙席、苫盖席等,用来铺床,越用越光滑,用来覆盖货物,既防风遮雨,又能空气流通,生产的“对席”,图案就像两张席联成一体,专为结婚用的,取“成双”“成对”之意,倍受青 睐。这里所产的苇席销路畅通,早在30年代大量出口朝鲜的仁川,今主要销往胶东东北等地。苇席市场是远近闻名的苇草,苇席交易市场。
小清河面鱼
又叫银鱼。该乡境北小清河为主要产区,生活困难时期,箉是青黄不接之时,正是小清河面鱼盛产之时,广大群众以此充饥,渡过了饥荒。
央上镰刀
也中央镰。该乡苇草、蒲革资源丰富,人们多以编蒲织苇为生,割苇收蒲的镰刀既要锋利,又要耐用。央上村的铁匠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打制出型直而短,刃锋利且耐用的镰刀,正面打一“央”字,解放前后名传山东,尤其是鲁北和胶东等地,今打制“央镰”必须提前订制。
文物
金代铜印
刻于金代贞祜三年(1215年),系领兵之印。重500克,呈正方形,边长6厘米,厚1.2厘米。背面有一梯形柱式柄,柄高3.2厘米,柄顶部四周磨边。印面刻有九叠篆书,印文为“忠孝写闰字号万户印”,有明显的使用磨损痕迹。此印出土于该乡高港村,椐考证,这方印成当时广饶故城的重兵防守有联系(当时广饶县城在高港村)。
划分区域
为便于管理,央上庄由一个大自然村划分为五个小行政村。
央上一村
该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以东3公里,本村总户数635户,总人口1850人,全村占地面积4800余亩,耕地4600亩,林地50亩,淡水20亩。该村是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共清河地委曾驻该村,领导了清河地区的抗日斗争。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清河地委旧址”就在该村。中共清河地委旧址也称央上会议旧址,位于广饶县大码头镇央上庄央一村与央五村交界处,街北一胡同内,是一座北向南的院落,院落基本呈正方形,东西宽为22米,南北长为17、6米,总面积为484平方米。原来有北屋五间,东屋、西屋和南屋各三间,是砖瓦建筑,四周有院墙。
央上二村
位于大码头镇政府驻地以东四华里,现有住户526户,1753口人,耕地面积3500亩。
央上三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以东2公里处,该村现有人口1321人,户数413 户。共有耕地2915亩。
央上四村
该村位于大码头镇政府驻地以东2公里处,西邻敬老院。明洪武年间延续为央上四村(央四村)。该村总户数376户,总人口1290人。拥有耕地面积4000亩,村庄占地375亩,村内有耕地4000亩,林地20亩。非流动人口乡内36人,乡外31人,省外4人。
央上五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以东2公里处,央上村的西北角,俗称西北央。该村现有人口2030人,户数610户。共有耕地4500亩,林地100亩。
部分人物
徐昂
字轶千,央上徐氏二世祖(次宗)。据咸丰《青州府志》、民国二十四年《寿光县志》载,徐昂为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举人,曾任直隶文安(今河北廊坊文安县)主簿。
徐本谦
(1907-1977)字振华,央上一村人。民国20年(1931年)入广饶师范学习,“九一八”事变后,他与吕东甲等进步学生走向了宣传抗日救国的道路,揭露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罪行。“七七”事变后,又回家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先后任本村村长和广饶四区区中队副队长等职。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调任泊西区任副区长,解放战争开始,他带领支前民工转战孟良崮、莱芜等战场,为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1948年调任广饶从事文教工作,1977年11月28日病逝。
徐瑞符
(1886-1948),字辑五,央一村人。民国6年(1917年)去羊角沟盐滩当店员。“七七”事变后返乡,于1938年投身抗日救国行列。后经马保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燕简斋(广寿二边行政委员会主任)一起,联合有志青年组成抗日救国会。1942年组织调任到了永安镇工作,并被选为清河地区参议。民国34年(1945年)被选为垦利县参议长,1946年他不顾重病在身,率领民工治理黄河,对泛潢区进行了彻底治理,确保了地方平安。1948年7月16日病逝。渤海区党委追认他为烈士。
徐国欣
男,央上三村人,1945年入伍,1947年入党,1949年初为了更好地配合全国解放战争,响应党的号召,随军南下,接管了福建某地新区的工作,为维护建国前夕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该同志曾任29军后勤部副部长,离休后住福州市西门后县山福建省军区第四干休所。
徐莲坡
(1870-1947),原名徐建明,字镜堂,号莲坡。央上村人。清末到民国年间较有名气的画家,尤以画葡萄著名,画法独特,擅长用手指画,用舌头添画,时称葡萄画家。当时国民政府所出版有《莲坡画集》,现存于潍坊市博物馆
徐田村
(化名宋焕章),于一九一四年古历三月初七,生于广饶大码头乡央上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九岁入学,十八岁下学务农。自幼性格倔强,刚正不阿,疾恶如仇。1933年,年仅十九岁的徐田村,就参加了由徐郎斋组织的一次反霸斗争。由于统治阶级腐败昏庸,央上一带土匪猖獗,央上村的有志之士,发动全村集资购买枪支,以防匪患,共集小麦三十二万斤。由土豪劣绅徐明德经办,而他仅用十二万斤小麦买回三十支枪,从中贪污小麦二十万斤,此举引起公愤。作为三十八名代表之一的徐田村积极参与和组织,向官方起诉,官司从寿光打到省城济南,但最终由于被告买通官府,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被无限期拖延而不了了之。此案的结局使他明白了一条真理,要战胜恶势力,必须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徐田村和任传武于1938年一起组织建立了“学堂”,义务教学,对学生进行救国教育,但由于兵荒马乱,于1939年冬学堂被迫解散。1940年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徐田村组织学生参加了“青抗先”,开展了反对汉奸、伪军和反扫荡活动。1940年夏加入了广饶县动委会,随县工作团到广北开展工作,任农救会长、广八区委员,在反霸斗争和大参军中,作出了很大的成绩,群众送他绰号为“开荒牛”。此时,为更好的开展工作,他化名为宋焕章。1941年,徐田村受县委派遣,深入匪穴,做匪首赵洪文的转化工作,在他的努力下,赵部四十余人弃暗投明,接受了共产党八路军的领导,改编七区中队。同年1月12日,徐田村与区委其他同志,在石碑村的四区区公所被驻广城的日伪军和伪李青山部共三百余人包围,文教干部王佩鑫同志当场被杀害,区长刘炳衡等六位同志被俘。徐田村冒着危险带领两名妇女干部在村民王大娘的帮助下,逃离危险。1945年春,徐田村带队到广四区工作,常住央上村为革命做了大量的重要工作。发展壮大了党组织,到1946年,党员发展到60多名,并建立了党总支;健全了各群众团体,并开展了斗争,积极支援前线“讨张战役”;参加了行政区划调整;组织了大参军运动,共组织140多名群众参军,编为“央上连”,开往部队后编入十四团。
徐田村同志,自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以来,历任县各救会、农救会长,南四区区委书记,牛庄区区委书记,上海嘉定县县委书记(地区级),于1971年1月29日病逝于上海,享年五十八岁。
徐宏亮
1954年8月出生。1972年入伍,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主任,总装备部副参谋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徐宏亮现已调往北京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司令部副参谋长,少将军衔。
徐晓斯
央上五村人,山东省德州市人武部部长。
徐桐馨
军后勤部长。
央上会议
中共清河地委旧址也称央上会议旧址,位于广饶县大码头乡央一村与央五村交界处,街北一胡同内,是一座北向南的院落,院基本呈正方形,东西宽22米,南北长是17、6米,总面积484平方米。原有北屋五间,东屋、西屋和南屋各三间,为砖瓦建筑,四周有院墙。据史料(在革命圣地延安的地图上,清河地委的代表地央上)记载和老同志的回忆。昔日大码头乡地处广饶寿光两县的交界处,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抗日根据地之一。从民国28年(1939年)10月到民国30年(1941年)8月清河地委便设于此。1939年12月,徐向前朱瑞等领导同志提出:一要在寿光的清水泊地区建立根据地;二要向小清河到黄河入海口的荒原地带建立后方,打通冀鲁豫边区的联系。杨国夫景晓村、刘其人、马保三、李人风、石磊等领导同志在央上徐本经家召开传达了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领导和指挥了广大军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建立了巩固的黄河口根据地,这次会议史称“央上会议”,这里便成了清河地委的办公机关。1981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东营市境内唯 一一处保留下来的抗日革命根据地旧址,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经相关部门批准,该旧址已于2012年在原址动工修复重建。)
所在地全史
央上自明洪武四年即1371年立村以来,三四百年历史靠言传身教传承下来,中间多少曲折经历没有文字记载,不得而知,何况央上史前乎。然央上土地不论是在钜淀湖畔或湖中之高丘,历朝代更替,沧海桑田,很多东西需要去寻觅。在此新增央上史前条目,供乡人共议。
齐国之钜淀县
据广饶网站资料知:据史籍记载,广饶县在先秦时期,其地面属齐国管辖,曾在此地面上设置过4个小县邑。《国语?齐语》记载,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在齐国开始建县立邑。春秋战国时期,已有72个县邑,而在今广饶县地面上建置过千乘、琅槐、乐安、钜定四个小县邑(见《战国策?周赧王三十一年》、《山海经?海内东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唐故滑州白马县令乐安孙府君(孙起)墓志铭》、《唐幽州内衙副将(孙壬林)神道碑》、《史记?滑稽列传》和《汉书?武帝纪》应劭注)。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将齐国改为临淄郡,今广饶地面上存在的4个小县(千乘、乐安、琅槐、钜定)为临淄郡所辖,并采纳李斯的建议,将其4个县邑城夷为平地。汉代,在今广饶地面上设置5个小县邑,并重筑县邑城,除原来4个县邑外,又增置广饶县,属青州齐郡和千乘郡所分辖。汉代的广饶县城在今县东北之大码头乡高岗村。其中钜定、广饶属齐郡管辖;千乘、乐安、琅槐属千乘郡管辖,并为千乘郡治所(千乘县为千乘郡的首列县,史称其首列县为郡治所)。西汉末王莽篡政,才将千乘郡改为建信郡,将其郡治所也由千乘县(今广饶县)迁至建信县(今高青县)。东汉把建信郡改为乐安国,其治所又移至临济(也在今高青),今广饶地面上的千乘、乐安二县属于乐安国管辖。东汉末,将乐安国分置出青州乐安郡,其郡治所仍置于千乘县(今广饶),李膺为州刺史、陈蕃为郡太守(见唐代李贤注《后汉书》云:“《续汉志》曰:乐安,县名,本名千乘,和帝更名为乐安郡”)。晋代,仍称广饶县,属青州齐国所辖。南朝宋时,今广饶地面上置有广饶、千乘二县,分属齐郡和乐安郡所辖,后魏时与此相同,但不久,此时的广饶县就被乔迁到今江苏赣榆地面去了。在今广饶地面上只留下千乘县,并为青州乐安郡治所。隋朝,将青州乐安郡废入北海郡,其千乘县(今广饶)为青州北海郡所辖。唐朝,武德二年(619)于千乘县(今广饶)置乘州,并将隋朝复置的乐安县属乘州管辖。武德八年(625),州废,属青州。总章二年(669)将乐安县移治千乘县治所(见《旧唐书?地理志》)。自此今广饶县地面才通称千乘县。五代和宋朝,仍称青州千乘县。到了金代天眷二年(1139)将千乘县又复称乐安县(见《山东通志》),元、明、清诸朝都因之。
琅槐故城,在今县城东北110华里之丁庄镇,西距乐安故城80华里。《山海经》和《水经注》中对其邑名也都有著录,称济水和淄水都从琅槐入海相传,齐景公的爱姬很喜欢槐树,由此齐国将槐树尊称为国槐。当时,若是有人把槐树弄破一点皮,也要被处以极刑,齐相晏婴还曾为此向齐景公谏止过。有一年秋天,齐景公与晏婴登柏寝台,遥望其东北方有一片树林,在夕阳反照下,这片树林反射出一串串宝珠似的耀眼的光泽。感到很惊奇,认为是吉祥的征兆,就驱车前去观看。到此一看,竟是一片保护完好、棵棵树上结满了一串串金黄透明的槐琅当豆(槐树种子)的国槐林。心里非常高兴,便将此地命名为琅槐县邑。距今已有2500多年。
今广饶城,是在宋代末年将千乘城南移3华里而建的,距今也有900多年。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将其土城改修为砖城。直到1980年才将城墙扒掉,在城基上修为环城公路。
央上现位于广饶县城东北45里,钜淀湖西北方向湖边。今央上这片土地在春秋战国时期,应属于齐国钜定县无疑。秦统一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将钜定县邑夷为平地。汉代,重筑了四个县邑城,并在钜定故城东北新设置了广饶县邑(经考古确认在今高岗村)。因此,钜定县邑城重筑时,可能不在原址而是迁址重建。
汉代钜定古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将齐国首都改为临淄郡,今广饶地面上的4个小县(千乘、乐安、琅槐、钜定)为临淄郡所辖,并采纳李斯建议,将其4个县邑城夷为平地。汉代,在今广饶地面上设置了5个小县邑,并重筑了县邑城,除原来的4个县邑外,又增置广饶县,属于青州齐郡和千乘郡所分辖。汉代广饶县城在今县东北之大码头乡高岗村,其管辖的范围应为乐安,钜定划出的部分地区。因此,钜定古城应该是有一到二处遗址。
钜定古城在湖西的什么地方呢?有说在大王镇北的,又有说在稻庄镇北的,还有说在现广饶城东北40里钜淀湖西北的,关键是钜定古城遗址还没有真正发现。以下是郦道元《水经注》的记载;淄水自县东北流,迳东安平城北。又东迳巨淀县故城南。征和四年,汉武帝幸东莱,临大海。三月,耕巨淀,即此也。县东南则巨淀湖,盖以水受名也。淄水又东北迳广饶县故城南,汉武帝元鼎中封菑川靖王子刘国为侯国。淄水又东北,马车渎水注之,首受巨淀,淀即浊水所注也。
可以看出;古淄水的流向基本是东北方向的,其中有一段是向东流的,钜定古城就设置在东流河段的北岸,然后又东北流经广饶县故城南。既然汉代的广饶县城已经确定在大码头乡高岗村,由此可以确定水经注中的巨淀县故城也是汉代的,位置大约在今稻庄镇北到大码头乡之间的淄水东流河段北岸。
水经注中的淄水是公元六世纪时期的流路,历史上淄水下游的改道是很频繁的,很长时期内是东北流入渤海的,现如今人们看到的注入小清河,是发生在黄河改道以后的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6 10:18
目录
概述
徐氏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