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镇,隶属于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地处
鄂州市南部,东与
大冶市茗山乡相连,南与大冶市
金牛镇相邻,西与
涂家垴镇隔河为邻,北与
沼山镇接壤,为梁子湖区人民政府驻地,区域总面积78.93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太和镇户籍人口为56246人。
历史沿革
清嘉庆年间,境内设谢埠街和太和岭市。
1949~1950年,为太和乡,属梁子区。
1951年7月,鄂城县实行小区制,全县分为15小区,境域分属第十区(太和)。
1955年,撤长岭区。
1957年11月,鄂城县划为14区。
1958年9月,原太和镇改为阳光公社。
1964年,设太和区。
1975年,撤区并社,由谢埠、狮子口2个公社及紫坛大队合并为太和公社。
1983年8月,改为太和镇,属梁子湖区(派出区)管理。
1987年8月,属梁子湖区(市辖区),是梁子湖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5年,将大屋、长岭、牛山、茅圻、下柯、李铁6个乡划归太和区。
1957年11月,太和区公所管辖谢埠、紫坛、新屋、东井、金福、沼山6乡和太和镇。
1964年,太和区管辖谢埠、紫坛、东井、长岭、沼山5个公社。
2011年末,太和镇辖太和1个居民委员会,伯浩、花黄、花贺、柯畈、谢埠、金坜、农科、谢培、新城、马龙、朝英、子坛、新建、新屋、邱山、陈太、上洪、胡进、狮子口、东边朱、牛石21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56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太和镇辖1个社区、21个行政村:太和社区、伯浩村、朝英村、陈太村、东边朱村、胡进村、花贺村、花黄村、金坜村、马龙村、牛石村、农科村、邱山村、上洪村、狮子口村、谢埠村、新建村、新屋村、子坛村、柯畈村、新城村、谢培村;镇人民政府驻太和大道9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太和镇地处
鄂州市南部,东与
大冶市茗山乡相连,南与大冶市
金牛镇相邻,西与
涂家垴镇隔河为邻,北与
沼山镇接壤,为梁子湖区人民政府驻地,区域总面积78.9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太和镇地形为东部多山,西部多丘陵湖泊。地貌为条带状相间的低山丘陵,沉积盆地。最高山峰为邱山村木鱼垴山,海拔408米;最低点海拔160米。
自然资源
太和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膨润土、珍珠岩、沸石、富碱玻璃原料矿石等。其中膨润土储量1870亿吨、珍珠岩590千吨、沸石194千吨、富碱玻璃原料矿石1940吨,已经开发的有膨润土、珍珠岩、沸石矿,位于太和镇马龙、新屋、陈太、胡进、邱山等村一带,矿区面积21.5平方千米。
2011年,农业耕地面积4.3万亩,人均0.9亩;林地面积4.6万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太和镇辖区总人口5.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8万人,城镇化率31.4%。另有流动人口1.3万人。总人口中,男性3.1万人,占57%;女性2.5万人,占43%;14岁以下0.9万人,占15.6%;15~64岁4.3万人,占76.8%;65岁以上0.4万人,占7.6%。2011年,太和镇人口出生率7‰,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1‰。
截至2017年末,太和镇常住人口为44206人。
截至2019年末,太和镇户籍人口为5624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太和镇财政总收入3348.5万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38.4万元,比上年增长4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003.6万元,增值税1334.4万元,企业所得税190.6万元,个人所得税66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601元。2011年,太和镇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是1978年的61.3倍;实现税收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84元。
截至2019年末,太和镇有工业企业17个,其中规模以上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9个。
农业
2011年,太和镇农业总产值5.8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生产粮食2.4万吨,人均530千克,其中水稻2.1万吨,小麦0.1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花生、蔬菜等,棉花种植面积300亩,产量45吨,可向社会提供18吨商品棉;花生557吨,芝麻161吨;蔬菜种植面积0.3万亩,产量7.4万吨。
工业
2011年,太和镇是重要的非金属工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启迪化工为主的非金属工业体系,矿产品年开采量约300万吨。重点规划了服装加工、农副产品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职工56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0.2%。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太和镇有商业网点432个,职工212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3亿元。
金融业
2011年末,太和镇各类存款余额12.6亿元,比上年增长8.3%是1978年的71倍。各项贷款余额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
交通运输
太和镇已形成以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网络。314省道过境,境内长22千米,双向2车道,起于黄石市铁山区,通往成宁市贺胜桥;集镇道路全长7千米,其中水泥硬化行车道6.7千米;乡村道路48千米,全部为水泥硬化路面,100%村通车。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太和镇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1228人,专任教师40人;小学17所,在校生4049人,专任教师14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642人,专任教师18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太和镇教育经费1862.6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498.6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364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9%。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太和镇有文化艺术团体5个,会员350个电影公司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电影院1座,座位900个,年放映12场次,观众达6000人次;文化专业户22个;文化中心45个,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120平方米,藏书8000册。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太和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卫生院1所;病床100张,专业卫生人员84人,其中执业医师33人,执业助理医师28人,注册护士23人。2011年,太和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8.8万人次,住院手术918台次,出院病人0.2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4%。
社会保障
2011年,太和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38户,人数625人,支出6.9万元,月人均110元,比上年增长9.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65户,人数1655人,支出13.5万元,月人均81元,比上年增长0.1%;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99人,支出3万元;农村五保人员分散供养95人,支出1.4万元;农村临时救济170人次,支出6.1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3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6万元。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145张,收养113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2997人,比上年末增加217人。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太和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51千米,投递点34个,乡村通邮率100%。固定电话用户5169户,电话用户普及率42%;宽带接入用户2307户;移动电话用户9000户。
历史文化
太和镇因境内有古道驿亭太和岭得名。
太和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牌子锣、花灯、哭嫁等。
荣誉称号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太和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2020年8月,太和镇被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评为“2019年度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