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元谋功臣
武德元年李渊公布的名单
太原元谋功臣名单是李渊在武德元年五月称帝后不久就公布的,一共有十七人,即:尚书令秦王、尚书左仆射裴寂、纳言刘文静、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龙、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文恪、库部郎中武士彟、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
简介
尚书令秦王
诏尚书令秦王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隋恭帝杨侑禅位于唐朝,唐王李渊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朝改元武德。武德元年,以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武德四年被封为天策上将。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尚书左仆射裴寂
裴寂,字玄真,唐初大臣。蒲州桑泉(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运城县西北)人。隋末任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宫副监。与李渊交谊深厚,为李渊太原起兵策划者之一。并以晋阳宫米九百万斛、杂彩五万段、铠四十万枚支援出兵。后李渊进兵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他又支持李渊称帝,唐建国后,他任尚书仆射,最为李渊所宠信。629年(贞观三年)因罪放归原籍,曾参预制定《唐律》。后流放静州(今广西柳州市昭平县)。 贞观6年(公元632年)卒,终年63岁。他发明了月饼,解决了军饷问题。
纳言刘文静
刘文静(568—619年),字肇仁,原晋阳令刘文静,和李世民一起策动起兵,南征北战,唐朝开国功臣,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人,世居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隋末,任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令,与晋阳宫监裴寂结交。李渊时为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留守。他联络裴寂与李世民,协助李渊出兵反隋,并奉渊命出使突厥。李渊在太原起兵,他亦随军南下,俘隋大将屈突通。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任纳言,助修律令,并助李世民击灭薛仁杲,任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封鲁国公。同时的裴寂也是起事元勋,更受李渊亲信,这使刘文静深感不平,为此在议论朝政时常与裴寂对立,彼此矛盾极深。据《旧唐书·本传》载:刘文静曾与他的弟弟通直散骑常侍文起酣宴,酒后狂言,拔刀击柱道:“必当斩裴寂耳!”这原本是喝醉后感情冲动,理性失去控制的宣泄,但被一个失宠的姬妾听见,把话报告了皇帝说他要谋反。唐高祖听信裴寂谗言,将刘文静、刘文起兄弟杀害,家产籍没。
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
长孙顺德,河南洛阳人,唐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长孙皇后族叔。早年依附李渊。晋阳起兵时招募有功,拜统军。攻长安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高祖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贞观初,以玄武门之变有功,食邑千二百户。后坐事除名,复爵后折节为政,时称良牧。卒后赠荆州都督,谥曰襄。
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
刘弘基(582-650),汉族,雍州池阳人,唐代名将,隋河州刺史刘升之子。以父荫为右勋侍。隋朝大业末年,为避从征高句丽,故意私宰耕牛,被关进监狱。后投奔太原,追随李渊父子,与李世民友善。后随高祖起兵,引兵先渡河,入长安,破卫文升,以功授右骁卫大将军。讨伐薛举时,力战被擒,不屈。至薛仁杲平,乃归。玄武门之变拥立有功,贞观年间授卫尉卿,封夔国公贞观十八年(644年),随征高句丽,为前军大总管,力战有功。永徽元年(650年),病逝,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陪葬昭陵
右屯卫大将军窦琮
窦琮唐将领。岐州平陆(今属山西)人。有武干。隋大业末,犯法亡命太原,依高祖李渊。秦王降礼接纳,引为统军。从平西河,破霍邑,封扶风郡公。从刘文静击屈突通于潼关,又进兵下陕县,拔太原仓。武德初,为右屯卫大将军,受命留陕护饷道。东都平,检校晋州都督。复从击刘黑闼,以功封谯国公。
左翊卫大将军柴绍
柴绍(588—638),字嗣昌,汉族,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娶唐高祖女平阳昭公主为妻。柴绍幼以任侠闻。补隋为太子千牛备身,渊起兵,绍兼领马军总管,率先登陷阵。高祖武德初,从李世民征战,以功封霍国公。太宗贞观初,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灭东突厥后加镇军大将军,改封谯国公,去世后追赠为荆州都督,谥号为襄。
内史侍郎唐俭
唐俭(579年—656年),字茂约。汉族,唐朝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俭生于乱世之北周大象元年(579),卒于唐高宗庆元年(656),经历三朝五帝,年近八旬而逝,可称当时官场的老寿星高宗永徽初年,致仕于家,加特进。显庆元年(656年)病故,年七十八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曰襄,陪葬昭陵
吏部侍郎殷开山
殷峤(?-622年),字开山。汉族,雍州鄠县(今陕西省户县)人。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父殷僧首为隋朝秘书丞,隋末为大谷长。李渊自太原兵起,召补大将军掾,从攻西河为渭北道元帅长史,与刘弘基屯兵故城,破京兆内史卫文升之兵,赐爵陈郡公,迁丞相府掾,从秦王李世民率八总管兵讨薛举战败,士卒死者十五六,被除名为民,后又从平薛举子薛仁杲,恢复爵位。武德六年(622年)在讨伐刘黑闼的路上,殷开山病死,李世民临丧痛哭,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曰节。贞观四年(630年),配飨唐高祖庙庭。
鸿胪卿刘世龙
唐初功臣,并州晋阳人。大业末,为晋阳乡长。高祖镇太原,裴寂数荐之,由是甚见接待,亦出入王威、高君雅家,然独归心于高祖。义兵将起,威与君雅内怀疑惑,世龙辄探得其情,以白高祖。及诛威等,授银青光禄大夫。从平京城,累转鸿胪卿,仍改名义节。
卫尉少卿刘政会
刘政会(?-635年),汉族,滑州胙城(今河南滑县)人,唐朝大臣,北齐中书侍郎刘环隽之孙。大业年间为太原鹰扬府司马,后率兵投靠李渊麾下,被派至太原告发王威高君雅谋反。武德初年,留守太原,经营后方。刘武周进攻太原时被俘,忠心不屈,后获救。历任刑部尚书光禄卿洪州都督等职,封邢国公。贞观九年(635年),病故,赠民部尚书,谥曰襄,追改渝国公。
都水监赵文恪
赵文恪并州(今山西太原)人。为隋朝鹰扬府司马。李渊起兵太原后,被任命为右三统军。武德二年,任都水监,受封为新兴郡公。当时中原地区刚刚经历战乱,马匹消耗严重,李渊在同突厥议和时,诏命文恪到太原,和齐王李元吉一起想办法让突厥同意在边塞买卖马匹来装备军队。刘武周进犯太原时,周边城镇全部沦陷,只有李仲文还守着浩州,兵力孤绝。齐王派文恪率领步军千余助守。当太原快要被攻下时,赵文恪就弃城逃跑了,后来皇帝下诏囚禁他并赐死。
库部郎中武士彟
武士彟(yuē),生于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卒于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字信,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唐朝的开国功臣,卓有政绩的高级官员,女皇武则天的父亲。
骠骑将军张平高
张平高,唐初功臣,绥州肤施人。隋末,为鹰扬府校尉,戍太原,为唐高祖所识,因参谋议。义旗建,以为军头。从平京城,累授左领军将军,封萧国公。贞观初,出为丹州刺史,坐事免,令以右光禄大夫还第,卒。后改封罗国公。永徽中,追赠潭州都督。
李思行
李思行,隋唐时期赵州人。曾经在太原避仇。唐高祖李渊起兵之前,派他到京城打探动静,回来之后,回答的头头是道,深中李渊之意,授为左三统军。从军破宋老生,平京城,封骠骑将军。为唐朝开国免一死的十四个功臣的第十三位。武德年间,任齐王李元吉府护军,玄武门之变后,在磁州被捉住,押解京城,宣慰大使魏徵李世民大赦为依据,赦免了李思行。李思行官至嘉州刺史,封乐安郡公。永徽初年去世,赠洪州都督,谥号襄。
李高迁
李高迁,初功臣,岐州岐山人也。隋末,客游太原,唐高祖常引之左右。及擒高君雅、王威等,高迁有功,授右三统军。从平霍邑,围京城,力战功最,累迁左武卫大将军,封江夏郡公,检校西麟州刺史。武德初,突厥寇马邑,朔州总管高满政请救,高祖令高迁督兵助镇。俄而贼兵甚盛,高迁乃斩关宵遁,其将士皆没,竟坐除名徙边。后以佐命功,拜陵州刺史。永徽五年卒,赠梁州都督。
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
许世绪,隋末唐初并州人(今山西盂县人)。隋末为鹰扬府司马。当他看到隋王朝行将灭亡之时,劝唐公李渊说:“天辅德人与能,乘机不发,后必蹈悔。隋政不纲,天下摇乱。公姓名已著谣录。今揽五郡之岳,据四海之春,苟无奇计,祸不反踵。若收取英俊,为天下倡,帝王业也。”李渊听后,感到其话很有道理,遂同左右亲信密谋策反。其弟许洛仁亦从李渊起兵晋阳,兄弟共为大唐基业累立战功。初封世绪为右一府司马,后迁蔡州(今河南汝南)刺史,真定郡公。
出处
《旧唐书》
始,高祖论太原首功,诏尚书令秦王、尚书左仆射裴寂、纳言刘文静恕二死;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龙、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文恪、库部郎中武士彟、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等十四人恕一死。
《新唐书列传第十三》
《旧唐书·裴刘合传》里保存了两个功臣名单,《新传》照抄下来。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5 20:03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