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豁峰是位于
乘槎河东岸的山峰,与龙门峰相对,东南接铁壁峰,海拔2620米,现两峰之间豁口更为扩大,中间一线亦多参差石峰。“石峰皆黄,作淡金色,其阴多紫石,谰若丹砂。”峰东携臂与织女峰相连。
天豁峰海拔2620米,在二道白河东岸,与
龙门峰对峙,东南接
铁壁峰,海拔2620米。因“峰起双尖,中辟一线,有豁然开朗,令人不可思议之趣”,故名天豁峰。
天豁峰下有两燕观石、驼峰石、黑熊朝天等湖畔景观。游人可从补天石经牛郎渡,越阀门沿八卦庙旧址北侧的倒石堆,方可登临峰顶。站在峰顶,举目远眺,群峰倒映,轻波浩渺,令游客流连忘返。
传说天豁峰的豁口是大禹治水时所劈。其实天豁峰的形成是由于岩石节理发育造成。构成天豁峰的火山岩,岩节理发育经多年的风化,剥蚀、硝碎、塌落,形成了天然豁口。豁口吕间留有许多参差不齐的石峰,是由于坚硬的岩石没有被风化而残留下来的。在天豁峰的后身有黑风口,峰下天池畔有巨石天然雕琢而成的雨燕观天、驼峰石、黑熊朝天等湖畔组画。从被天石可经牛郞渡越闼门沿八卦庙(宗德寺)旧址北侧倒石堆,可攀登峰顶。路径险要,斗胆登上者引为自豪。从峰顶观赏群峰倒映于天池,波光荡漾,令人心醉。 天豁峰位于乘槎河东岸与龙门峰对峙。据《
长白山江岗志略》,“峰起双尖,中辟一线,有豁然开朗,令人不可思议之趣”故名天豁峰。“相传,山缝为大禹治水时所劈。”天豁峰面向天池尸侧,“土色黄,望之如二龙蟠踞顶上。峰后石多赤色,亦颇耐观。每至冬日,雪凝峰间,直同白虹,插入天汉,尤觉十分出色。”据当地人讲,峰顶平缝中,隐有洞口数处。登山的人往往看见有
蟒蛇出没其间。在十六峰中,天豁峰是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山峰之一。
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清末秀才奉天候补知县
刘建封奉旨勘查长白山。历时4个月的实地踏查之后,除《长白山三江源流考》等官方报告,还撰写了
《长白山江岗志略》。
刘建封是秀才,又是诗人。尽管考察十分艰苦,甚至有生命危险,面对中国雄奇的山水,常常情不自禁地吟诗,兴致勃勃地为各山峰命名。说: “辽东第一佳山水,留到于今我命名。”《
长白山江岗志略》的开篇,即为长白山的奇峰起了名字:“长白山,古
不咸山也。……中有天池,环池多
奇峰。大者有六:曰白云、曰
冠冕、日白头、曰三奇、曰天豁、 曰芝盘。小者有十:曰玉柱、曰
梯云、曰卧虎、曰孤隼、曰紫霞、曰华盖、曰铁壁、曰龙门、曰观日、曰锦屏。”并绘有详细的地形图,标吐十六峰的位置。这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贡献。
1960年建立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后,将刘建封命名的十六峰做了一些改动,这一改动给后人增加了极大的麻烦。至今,许多人常常弄混,说不清各峰的名字。害得人们不得不浪费许多时间,研究不应该研究的峰名。为大山起名,自然都有些缘由。古代的
文人墨客和现在的作家
诗人,还有许多平常百姓和当代的“地名办公室”的专家学者都曾积极参与。现根据《长白山江岗志略》、《安图县志》、《抚松县志》等等有关史料,以及后人的描述和山形的实际情况,综述以下峰名的出处。包括: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冠冕峰、卧虎峰、梯云峰,此3峰为中朝界峰。其余依次为玉柱峰、白云峰、芝盘峰、锦屏峰、观日峰、龙门峰、天豁峰、铁壁峰、华盖峰、紫霞峰、孤隼峰、三奇峰、白头峰,其中后3峰在
朝鲜境内。
天豁峰火山岩是由
火山爆发流溢的
岩浆冷凝而成的,石材性能优越,风格独特,除具有普通石材的一般
特点外,还具有吸音隔音、吸热阻热、吸水防滑、耐酸碱、“呼吸”等特殊功能,被石材
专家称为“
功能性”石材。经过中国权威部门的检测,该石材的低放射性,可以安全用于任何场所,而且抗风化、耐腐蚀、经久耐用。火山孕育了无数的
温泉,长期处于火山岩石材装饰的场所,对关节炎、
风湿痛及各种
皮肤病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是中国国内新兴的环保建筑材料。因此,火山岩石材满足了现代人追求古朴自然、绿色环保的新时尚。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的外墙装饰,市政道路、
广场、
车站、
地铁、住宅小区的地面铺装及噪音较大的生产车间等,更是各类
仿古建筑、欧式建
筑、
园林建筑的首选石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