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蚕蛾(学名:Saturniidae)是天蚕蛾科昆虫的统称。大约有2300个物种。体型硕大;上翅翅端微微隆起,外缘则稍稍凹入;各脚长着密毛丛;雄蛾触角为发达的羽毛状,雌蛾则多为双栉齿状;许多天蚕蛾各翅均有一个明显的眼纹。幼虫多半长满粉状肉突和细毛。
动物学史
天蚕蛾以模式属Saturnia命名,Saturnia本身以罗马神话中众神的女王朱诺命名。她的另一个名字是Saturnia,因为她是土星神(god Saturn)的女儿。
形态特征
成虫
大多数成虫的翼展在2.5-15.2厘米之间,但一些热带物种,如
乌桕大蚕蛾(Attacus atlas)的翼展可达30厘米。体大型;触角短,栉齿状,除末端几节外,鞭节每节各有2对栉齿;吻极不发达;无单眼;下唇须短或缺;翅宽大,中室端部常有1个眼状或月牙状的透明斑;前翅Rs仅分3支,M分为2支;后翅无翅缰,肩部稍扩展,Sc+R1与中室分离或以横脉相连,有的种类具有长的尾状突起。许多种类前后二翅均有发达的眼纹或透明斑,若干种蛾后翅有长尾状突起,雄蛾和雌蛾翅的图案往往可能完全不同;成虫缺少口器或已退化,故不能取食。
幼虫
幼虫中型至大型,体圆筒形,多数种类具粗短枝刺(这种枝刺在龄期小时很明显,老龄幼虫如无枝剌则第八腹节有背中刺),头部圆形,无枝刺;前胸1对亚背枝刺较其它各节为小;趾钩双序中带;臀足一般扁平,侧面具1个三角形骨化区域。天蚕蛾幼虫也是鲜艳的绿色,身体环节上长着茂盛的体毛,看上去有点可怕。但它们的体内不含毒素,因此不算是危险的昆虫。
栖息环境
成虫多栖息于树林中。天蚕蛾常见于林边、树篱、果园、公园和花园,这些地方的白蜡树、李树等可以为它们的幼虫提供食物。
分布范围
天蚕蛾分布在世界各地。
生活习性
行为
天蚕蛾夜行性,趋光飞行,且大部分都是过了10点才开始活动;部分种类停栖时上翅会遮盖住下翅的眼纹,但是遇到危急时,会瞬间张开上翅,让下翅的眼纹突然显现。多数幼虫能吐丝结茧,茧多厚密而坚硬,有的茧外面还缀以枯叶。一些物种的幼虫在受到干扰时会用下颚发出啪啪声。例子:月蛾(Actias luna)和多斑蛾(Antheraea polyphemus),咔嗒声可以作为防御反流的警告信号。
食性
成虫由于口器退化,并不摄食任何食物,幼虫多以木本植物叶片为食。雌虫具有随处产卵的生态行为。天蚕蛾幼虫食用柞树的树叶后拉出的便便,居然是盛开的花朵的形状。
生长繁殖
成年雌性带着一整套成熟的卵出现,并通过发射信息素来“召唤”雄性(具体的“召唤”时间因物种而异)。雄性可以在位于羽毛状触角尖端的敏感受体的帮助下检测到这些化学信号,最远可达1500米。雄性在一夜之间飞行数英里以找到雌性并与她交配;雌性通常在交配后才会飞行。天蚕蛾具有特殊交配模式的特定物种是普罗大蚕蛾(Callosamia promethea)。雌性将与几只雄配,雄性将与几只雌配。与不止一只雄配的雌性将多产10%的卵。
大多数以蛹的形式越冬,一年只有一代。成虫的寿命很短,因为它们不进食,只繁殖。一春季和夏季的幼虫在几周内孵化;秋季幼虫进入一种称为滞育的状态,并在第二年春天出现。蛹如何知道何时提前孵化或冬眠尚不完全清楚,尽管研究表明第五幼虫阶段的一天长度以及较低的温度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较长的日照会导致蛹过早发育,而较短的日照会导致蛹滞育。卵的数量是灵活的,单个雌性可以产生发育迅速和发育缓慢的个体,或者它们可以在不同年份或范围内的部分产生不同数量的卵。在某些物种中,春季和夏季的后代看起来彼此不同;例如,月蛾(Actias luna)和木兰蚕蛾(Callosamia securifera)这两个物种具有某些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被激活,具体取决于环境条件的差异。根据飞蛾的不同,一只雌性可以在选定的寄主植物上产下多达200个卵。其他的则被单独或分组放置。它们是圆形的,略微扁平的,光滑的,半透明或发白的。
下级分类
参考资料
主要价值
天蚕蛾幼虫又称蚕虫,会吐丝结茧,常被饲养在农场。这种丝经过纺纱之后可以织布、做绳子,天蚕茧制成的天蚕丝绸尤为名贵。天蚕蛾的茧丝在纺织、医疗和国防上均可利用。有些种类是经济益虫,如
柞蚕(Antheraea pernyi)及
樟蚕(Eriogyna pyretorum)等的茧丝是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有些种类被用作食物来源,如莫帕内蠕虫(Gonimbrasia belina)。
危害与防治
有些种类是树木及果树害虫,如小柏天蚕蛾(Attacus cynthia)是最常见的种类,为害柑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