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缺一角》是尤墨、田宏勋编剧,杨新磊执导,江戈、陈保家、杨军强、周大卫、周爱民、
张莉主演的剧情
电视剧。该剧于2003年9月26在中国大陆首播。
剧情简介
本剧为主旋律题材,改编自著名作家
李贯通曾获1999年
鲁迅文学奖的同名中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发生在某基层文化馆内的感人故事:
金石学家于明诚毕生都在为给镇馆之宝——西汉画像石修建碑亭而不遗余力,但总是事与愿违,阴错阳差,终抱恨而逝。作品寓意深远,角度新颖,曲折跌宕,在大声疾呼保护文物的同时,突出了市场经济年代文化建设和道德
自律的重要性。
2003年9月首播,旨在呼吁保护文物,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部很贴地气的现实主义作品。
演职人员
职员表
总策划 孙安礼 王忠海
策划 李立宏 胡舍生
制片主任 秦五喜 杨太平
演员表
角色介绍
1.于明诚 男性,52岁,典型的传统知识分子形象。偏瘦,精神矍铄,衣着朴素。他是50年代历史系的大学生,县文化馆金石学家,一辈子兢兢业业地钻研业务和著书。但是,市场经济的洪流破碎了他的梦想,像石被玷污了,他难 以接受金钱至上的观念,因而显得保守、迂腐,软弱,默默忍受物质和精神的不公。另一方面,他也有战斗性,那就是对道德沦丧、精神滑坡的痛心和悲哀,集中表现为一种骨子里对金钱的厌恶和对
拜金主义者的蔑视,这是他雨夜沉碑及日常行为的动机。前者是于明诚性格的标,是外在的;后者才是他性格的本,是内化的。在两者的矛盾运动中,最终酿成了他的性格悲剧,环境的因素对他的结局并非主要因素。所以,于明诚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通过这一形象,既要传达出对伟大的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景仰,又要表现出市场经济洪流中小知识分子的可笑和无奈。
2.谢苑 女性,23岁,新时代知识分子形象。美丽,文雅,朴实;对生活和爱情充满热情;能歌善舞。她毕业后一分到文化馆就搞起了创收,可见她深知市场经济的个中三昧。她很钦佩于的执着,但最能看清他的迂腐。她对赵雨果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赵的人品和才华都让她羡慕。所以,他支持赵的行为。但是,她又和赵不同,她没有城府,率真,而赵却颇有心计。她能理解童舞的寂寞和无奈,甚至对她有些同情,但不能容忍童的粗俗和泼悍,相比之下,谢的身上有更多女性的柔顺。但她们之间的矛盾是皮相的,而非对立性的。谢苑是一个善和美的化身,和赵雨果同样属于商品经济时代文化事业的新生和希望。
3.李书记 男性,45岁,党的文化战线基层领导干部形象。正派,清廉,应变能力较强。虽有让文化馆走上经济良性发展路子的愿望,但由于是50年代的干部,思想和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故苦于无计。他在金钱面前还算是有抵抗力的,并没有给自己私藏拓片,并无多少利己主义的思想。但是,他想稳保乌纱,所以对高部长唯唯诺诺,而且还别出心裁地暗中维护他的上司,对同事和下属也不动肝火。李不能说没有原则性,但是他制造假电报逃遁的事实足以表明他的狡猾。李主要考虑的还是自己的官运,不大在乎法律和道义。他比盛城府深,盛则有些耿直。
4.盛馆长 男性,42岁,文化战线基层领导干部形象。正直,敬业,但缺少魄力,工作方法有点教条化。他很敬重于,但也不能为文化馆找到经济发展之路,甚至连个碑亭建不起来,所以对于有同情之心。他不如李能应变,但人缘好,没有那么强的往上爬的心态。私心并不重。
5.高部长 男性,40岁,党的领导干部形象。一方面,为文化馆做了些实事,有魄力,有胆略,是个实干家。另一方面,对原则性问题的把握和处理失之偏颇,主张拓印文物、出售拓片,和童舞存在暧昧关系,政策和法律意识并未深入他的心里,是当今大批领导干部的典型。急功近利,比较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这当然也有社会和其他外因。作为政客,他圆滑老到,巧妙对付着于和文化馆;既没让他的上司(郭书记)丢脸,又巧妙打发了调查组。高作为党的一名重要领导,思想深层并没有多少对文明失落、精神沦丧的感悟和忧患,其行为的动机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某种误解。如果说于明诚是某种因素的牺牲品的话,那么高部长无疑就是这种因素的鼓吹者。文明的进步必然要淘净沉渣,但诸如于这样的人,这样的思想,到底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呢?这是本剧的核心,换言之,这个问题的提出和对观众的反复质问只能靠“高”这一角色!
6.赵雨果 男性,28岁,当代知识分子形象。文雅,语言和行为个性强,有心计,对文化馆搞创收有自己的看法。他尊敬于但并不苟同于的保守,他想为文化馆做点事。他炒作像石本出自善意,但事与愿违,赵也无能为力。可是,他毕竟是一个积极进取的青年,所以才会出台游行的激进之举。他对谢的爱,发自内心,没有杂念,也是纯真炽热的。但是,他毕竟是一个文人,有着一种文人式的自尊,当在谢的面前丢人后,正是这种自尊最终驱使他走进“金鸡美容店”。虽然,在当今这个时代,和太多太多堕落者相比,赵的越轨显得微不足道,但这恰恰表明了商品经济对人们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无情冲击。赵的行为,从一个侧面映证了于精神理性的纯粹境界和理想高度。赵给观众的是力量、新生和希望。
7.童舞 女性,34岁,个体老板,属于小市民阶层,尖酸,泼悍,有些俗气,不容忍自己受一点点亏。她的下海表明她对精神理性的失望,也可以看出她对物质和金钱的向往,但同时也表明她尚是一个积极的人。她的内心仍有激情,仍有爱,在她的男人背叛她的情况下,她扑向高部长的怀抱,一是为了慰藉寂寞干枯的心,根源在于情欲;二是为了自己小店和孩子的生存与发展,根源在于生的渴求。童舞之所以主动与高分手,原因在于她发现了高部长人性中自私和阴暗的一面,因而放弃了对高的奢望,变得更加现实了,这也从一个侧面暗示着她对传统文明和理性的认同。她对于也有尊敬和同情之心,和于的矛盾源自她的小市民阶级思想,因而童舞也有值得同情的一面。
。
分集剧情
第一集
公元2002年夏初,中国西部,金石学家于明诚大病初愈,文化馆全体同仁满怀同情和忧伤,接他回家。是夜,于不禁回想起35年前的那个雨夜,徐馆长将保存在该馆的无价之宝——汉画像石及其一张孤本拓片托付给自己的情景,以及数日前顽皮的童童砸掉此汉画像石一角的悲惨一幕……翌日,于去像石处搜找被砸去的那块像石,儿子于大川劝父不要如此执着,二人理论,众同事前来劝和,却逢县委宣传部高部长光临。高部长告诉大家美籍华商乔治·艾中华先生欲来投资,众人惊喜交加,摩拳擦掌。高部长去探视于,请其为自己算一卦,于明诚借机再次建议高为建汉画像石碑亭之事尽快竭力,高又一次答应了下来。于卜告高警惕“红颜祸水”,而高别过于后,仍径直去与情人童舞幽会。美商如约抵达文化馆,大家热情接迎。
第二集
艾中华先生提出先看汉画像石,缺损的一角很快被发现,情急之中,于出面陈辞辩护,方稳住了美商。艾中华先生愿以5万元买孤本拓片,众人皆喜出望外,唯于不肯,李书记和盛馆长强拉硬拽,迫使于拿出了拓片。由于少了一角,最终达成新拓一张,以3万元成交。于无可奈何,只好忍痛答应拓印,并向美商详尽介绍了中国拓片艺术。谢苑感到少卖了2万元实在可惜,童舞竟然与谢大闹起来,赵雨果挺身相救,谢于是投入了赵的怀抱,二人恋情快速发展。文化馆沉浸在3万元的喜庆之中,赵暗中与市报的同学相约,将其炒作为30万,文化馆顿时成为新闻焦点。于是,税务局要征税,文化局要开经验交流会,文化馆诸多债主的索债女郎纷至沓来,盛、李、于极力应付,大汗淋漓。
第三集
城关的农民以文化馆多占了8厘地为由,纠集近百人前来索要补偿费,盛不允,不料农民们竟以静坐绝食相逼。盛、李束手无策,赵雨果假扮馆长应付,农民们死活不依,高部长指示答应农民的要求,风波方息。结付之后,盛、李决定给大家补发奖金,3万元就此花光,为像石建碑亭之事再次落空。与丈夫分居多年的童舞对谢苑嫉妒万分,不料,童舞的“金鸡美容店”大匾被人添了一个“巴”字,童怀疑是谢所为,便再次滋事,赵雨果出面化解。童苦思而不解,前去向于道歉,并请于算出此人,于明诚顺势虚晃一枪。越来越多的人索要拓片,盛、李被逼无奈躲了起来,老强只好为冤家们一张张拓印。赵深感事态严重,便和谢上街呐喊,呼吁惩治腐败,拯救文物,于颇受感动。
第四集
是夜,于强行拉着儿子,效法当年徐馆长的做法,雨夜沉碑,将汉画像石藏匿于井中。第二天,老强发现像石失踪,立即报案。公安局带走了于明诚,赵发动千人签名,高部长被迫出面求情,公安局放了人,但责成于家父子迅速打捞像石。像石重见天日,完好无损,一场干戈平息了,而于却伤心得哭了,童童伏在于爷爷的怀中向他道歉,于忧伤地为他讲述人生生与死的哲学。省纪委调查组突然到来,李顿感事态不妙,便向童舞借来2000元,暗中为高部长拿走的2张拓片垫付了购买款。于是,调查组终无功劳而返。市委郭副书记由于也搜刮了拓片,便为建碑亭批了款,高提议同时修建一座新的功德碑记录此事,众人均觉很妙,高借机推举让喜欢书法的郭副书记手书碑文,文化馆又沉浸在了欢喜之中。
第五集
工程如期动土了,而一年一度的文化下乡也在此时启动了,于、盛也被选送去南方疗养。
15日后,李回馆后却发现碑亭居然阴差阳错地建在了功德碑头上,工头却依然振振有辞,李气急交加,晕倒住院。于等归来见状,嚎啕大哭,文化馆的诸位领导因此均乌纱尽失。于仍不死心,偶然间发现有男女在文化馆的旮旯处偷情,遂灵机一动,修建一间收费的爱心小屋。盛、李均很支持,赵雨果为此出谋划策,忙前忙后。小屋开张后,生意火爆,日进斗金,于再次沉浸在喜悦之中。诸多媒体前来采访,高部长大肆鼓吹于的事迹,于声明自己此举只是为了想方设法攒钱另建碑亭,并无意长期作孽,而盛、李却意在长期创收,于对此深感无奈。
第六集
进出小屋的人络绎不绝,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于时常深感愧疚。点着一张张到手的钞票,于梦想着理想的新碑亭。于的目标眼看就要实现了,某日,来了一对幽怨的男女,自杀身亡在了于的爱心小屋,公安局很快就查封了小屋,并没收了他的全部收入,于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中秋之夜,众人集于像石处,以酒浇愁,高部长告诉大家他已被调至市文化局任副局长,大家挥泪为高送行。高提议大家跳跳舞,暂忘烦恼,谢拉起了小提琴,童舞含着热泪为大家表演芭蕾《天鹅湖》。高部长主动邀童共舞,童稍作忧郁,还是与高同舞了最后一曲。舞乐之中,于明诚缓缓走向像石,抚摩着像石,心力交瘁,老泪纵横,感慨万分,终气绝身亡,魂随石去,赵雨果仰天痛哭:“于老师——补天了——”
音乐原声
中国古典民乐 + 陕西
秦腔主题变奏曲 + 西方现代音乐。
精彩对白
(1)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麦熟一场风,人走一场病!
(2)从内容上看,神话传说、文化掌故、民间生活存在于一块像石上,已属难得,而三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造人、育人、娱人,这与常见的汉画像石画面层层之间毫无干连有着质的区别,这就是说,整块像石是和谐的、统一的,可以说这是一幅画。从局部看,伏羲麟身,女娲蛇躯,是屡见不鲜的;“子见老子”在汉画像石中并不罕见;而表现民间生活、民间艺术的第三层,在汉画像石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这既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其构思的奇特,寓意的深远,其旷达,其脱俗,在汉画像石中可以说是卓尔不群。这幅画还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伟大的艺术恰恰存在于民间,进入境界的生活恰恰是民间生活……说的俗一点,对于今天的艺术家,这幅画是一本珍贵的教科书。从石刻艺术看,精致娴熟,布局精巧;人与物的刻画,或写意,或工笔,都极具动态。说它尽善尽美,绝不过份……
(3)拓片中之极品乃为套拓!在一张拓片之上,数色并用,且深浅各异,变化无穷,色彩丰富,相映成辉,人物、楼阁施以金粉,层次分明,金碧辉煌;题嵌文字覆以浓淡两墨,年代别异,字口清晰;印章边款则用朱拓。上乘套拓之作,于变化中求和谐,在丰富外寻淳朴,深沉统一,朴素典雅,主次、明暗、对比、冷暖、远近、轻重皆恰倒好处,美仑美焕!但套拓之法不可滥用,应视所拓器物而定,一般文字碑刻不大适宜,倒是汉画像石之类却真乃首选啊!
(4)于老师──补天了──
幕后花絮
该片是中国大陆知名导演杨新磊的成名作,该剧创作态度严谨,视听语言讲究,播出后在
北京广播学院引起巨大轰动。经查证,该剧系北京广播学院历史上第一部由在校生独立导演并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播出的电视剧。
该剧系主旋律题材,改编自曾获鲁迅文学奖的同名小说,叙述了一个发生在西部某基层文化馆内的感人故事,跌宕起伏,寓意深刻,突出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本剧由中共宝鸡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中心等单位联合摄制,
西安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演员江戈主演,宝鸡市话剧团众多实力派演员出演,北京广播学院2001级硕士研究生杨新磊担任导演兼制片人。
该剧资金全部由导演独立向社会征集,其融资经历长达七年。它是
北京广播学院第一部由在校生成功导演兼任制片人的电视剧,对促进北京广播学院的影视艺术教学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此,影视艺术学院李兴国院长给予了有力的扶持和中肯的评价,吕学武、任金洲等院领导也基本予以肯定。
本剧摄制期间,《陕西日报》曾在2002年8月1日第2版、《中国文化报》曾在2002年11月8日第3版加以报道。为了让更多的下一代观众从中受到教育,剧组还于2003年3月向中国儿童少年中心捐赠了录像带。
该剧播出后,引发了一场诉讼,使该剧的戏外戏更精彩,作者、传者与受众合演了一幕法庭内外的活报剧,真不知“人缺几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