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二年设立了户部
宝泉局,名“
钱法堂”,从此由户部主管
铸钱。这时全国形成了三个造币中心,分别为两京及
四川地区,但天启三年(公元1628年),宦官魏忠贤专权,宦官乱政,滥铸情况又出现,地方钱局大量出现,因此所铸的天启钱版本极多,差异大。钱背文大量的出现记地,记局,记重等形式。此前仅
万历时期出现过,但版本有限。所以明朝钱币制式的复杂时期是从天启年间开始的。天启年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继以往的方法,仍采用增加铸钱量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省钱局铸造滥钱恶钱,好赚取利润。大量的轻劣钱掺入官钱充数,与明朝前期制钱力求精整美观的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天启通宝”初铸为小平钱,天启二年七月开铸当十
大钱。天启五年十月,因
官私所铸大钱过多过劣,下令停铸,并由朝廷出白银,回收当十钱,大钱铸期不过三年;
天启钱钱重原定一钱三分,千钱重八斤八两,但后来由于官铸过于滥恶,小钱仅重七分,千钱仅重四斤八两,含
铜量不足三成。天启小平钱分背无文和背有文两大类,背文比万历钱复杂,背铸有
星月纹的种类多;背有文分记重,记事,记局、记地。背记事为“奉旨”二字,是当时宦官、大臣奉旨办事造钱的意思。“天启通宝”小平钱不仅背文多,其它
如字文大小,文字水平,轮郭宽窄,钱文结构也有诸多不同,很复杂多变。“天启通宝”当十钱也分背无文和背有文两类,折二钱则大都背无文,存世也较少。这两种钱皆较少见。
不少
钱币收藏爱好者,只知道有明代“天启通宝”钱,而不太清楚元代也有“天启通宝”钱。
元至正十一年
徐寿辉起义,攻占
蕲水,建立
政权,国号
天完,年号治平。1356年,徐寿辉迁都
汉阳(今湖北
武汉),1358年,改年号为天启,铸“天启通宝”铜钱,有小平,折二,折三,
面文楷书(折三又有见篆书者)书体端正,由于天启作为年号的时间很短,铸钱不多,保存下来的更少,属珍罕名誉品之一。
徐寿辉公元1358年铸“天启通宝钱”,该币质地为紫铜,就式样有小平钱、
折二钱、
折三钱三种,
元天启钱“天”字饱满有力,尤其一捺,刚劲有力,非大手笔不能为之;“启”字繁体结构中的“户”字,非常特别为横户;“通”字和“宝”字有
瘦金体风味,显然受宋钱“
大观通宝”和“
崇宁通宝”影响较大。明“天启通宝”钱“启”字左上部的“户”字,其上不是点,而是一横,与下部“尸”字不相连,而元“天启”的“启”字上的“尸”字上方一横是连接的,二者有明显不同。这是鉴别明“天启通宝”和元“天启通宝”钱最明显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