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天后宫在舞水西岸,与芷江侗族自治县
县城隔河相望。清
同治八年(1869年)《芷江县志》载:
乾隆十三年(1748年)福建
客民在福建会馆原址上重新修建天后宫,其规制就已经是今天的样子。从明代开始,就有一批远离家乡经商的福建客家人通江达海,从洞庭湖进入沅江,再入潕水,到达芷江。最早的妈祖庙在此时应运而生。到清朝时,福建商民于1684年在芷江河西建立福建会馆,福建客商此后大量聚集于此。
简介
占地3700多平方米,现保存建筑面积1970平方米。坐西朝东,南北建耳室,中间三进;戏台、过殿、妈祖殿,北方的厢房依次为药王殿、财神殿、观音殿、玉皇殿、南岳圣帝殿,南边的厢房则为三清殿。梳妆楼已拆,建消防池。全部建筑结构完整。解放后,驻进电厂、乡政府、财贸
学校。建筑上盖保持原状,下部随着需要改装成
宿舍、课堂、餐厅。为人交口称赞的是门坊的青石浮雕。天后圣像高达 14.5 米 ,屹立在占地 1.5 公顷 的天后宫广场上。整座天后宫四周绿树婆娑,殿中香烟袅袅,置身其间令人顿生超凡脱俗的感觉。 矗立在天后宫广场巨大的天后石雕圣像,用 365 块花岗岩石砌成,象征着天后娘娘在一年 365 天中都保佑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具体造型
天后宫前有十七层青石阶,涉阶而上,呈现在眼前便是左右各有雄狮蹲踞、石鼓对峙的门楼。再往门楼的上方看,便是一幅构思完美、疏密结合、深浅不同、精美绝伦的巨幅画面。
石坊高10.6米,宽6.3米,
重檐歇山顶门楼形状。两侧雄狮蹲踞,石鼓对峙;顶盖斗拱飞椽,十二金鲤咬脊,葫芦攒尖;左右青石铺地平台,围夔矩龙栏杆;中间十七级石阶紧接沿河大道。面临滔滔舞水,门坊显得格外雄伟。
坊上浮雕,凡95幅。大幅2.62平方米,小幅0.09平方米。鱼龙凤狮,花草木竹,神鬼人仙,形象生动逼真,画面清晰如故。或一幅为一的典,或数幅为一据。“华拱鱼樵唱和”与“耕读为本”相对,侧柱八幅为“八仙飘海”、“丹凤朝阳”、“二龙争珠”、“狮子滚绣球”、“八王巡天”、“魁星点斗”、“连升三级”……大雕细刻,镂空镌深,堪称鬼斧神工。“五龙拱圣”中“天后宫”三个大字,用笔浑厚圆润;“武汉三镇”、“
洛阳桥”,施刀细腻入微。参观石雕艺术的专家,无不称扬此坊工艺之绝无仅有。
1979年,天后宫已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石坊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参观者,春夏秋冬,络绎不绝。
芷江天后宫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也最为人称道的是门坊的青石浮雕。坊高10.6米,宽6.3米,呈重檐歇山顶门楼形状。两侧雄狮蹲踞,石鼓对峙:顶盖斗拱飞檐,十二金鲤咬脊,葫芦攒尖,左右青石铺地平台,围以塑有双龙、大象、金瓜饰物的石质栏杆。17级青石台阶紧接沿河石街,其下舞水碧波荡漾,使门坊显得更加雄伟、奇峻。
坊上浮雕,共有95幅,大小不一,互相错呈。最大的2米见方有余,最小仅0.09平方米。或龙凤狮鱼,或竹木花草,或人仙神鬼,无不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华拱“鱼樵唱和”与“耕读为本”交相辉映,另有“八仙过海”、“丹凤朝阳”、“二龙争珠”、“狮子滚绣球”、“八王巡天”、“魁星点斗”、“连升三级”以及不知名者多幅。门坊上方正中“天后宫”三字,用笔浑厚圆润,虽施斧凿亦曲尽书法之妙。
“洛阳桥”和“武汉三镇”二幅浮雕,被喻为门坊这块“翡翠上的蓝宝石”,浮雕采用镂空与平雕相融的工艺,构思奇巧而精致。只见“洛阳桥”下波涛连天,一箬篷小舟正拍浪穿行其间,船头行至浪头之上,乘船之人或贴紧箬篷,或鼓劲搬艄,情势危急却并无惧色,桥上有数十人,见此情景,或焦急欲呼之状,或啧啧称赞首肯,神态各异。桥头城池,旗杆耸立,旗上书着“泉州府”,一边桥头礁石垒垒,石上刻有“洛阳楼”三字。整幅浮雕,将现实与传说融为一体,引人遐思,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另一幅仅有0.216平方米的浮雕,将繁华的汉阳、汉口、武昌三镇尽收其中。长江、汉水汹涌澎湃,江中102艘大小船只舟来楫往,尽现百业兴旺之景象。舟子有闲谈、有对弈、有摇橹、有饮酒、有对歌,形态万千,栩栩如生。三镇沿江的旗斗上,刻有各镇的衙门名号,笔画虽细若蝇脚,字字却清晰可辨。三镇城楼房屋,鳞次栉比,无不清清朗朗。方寸之地尽显宏大场面,细微之处不失毫厘之差,其雕工堪称精湛绝伦。
进入天后神殿,妈祖端立殿中,面带慈祥微笑,身披云霞帔,聆听着舞水河不断的涛声,保佑着过往客商的平安。宫内原妈祖神像惜在“文革”中被毁。随着两岸交流日益加深,两岸同胞寻根祭祖纷至沓来,现在这尊面带慈祥的妈祖神像,就是一位台胞寻访天后宫后,协助当地政府于1992年从妈祖的故乡———福建莆田湄洲岛主庙请来的。此外,天后宫的戏台、正殿、观音堂也各具特色。戏台是传统的木制结构,两边立柱上雕刻了各种人物场景,充分体现出了民族文化艺术的面貌,戏台边上是两排耳房,其中有观音堂、罗汉殿。观音堂内供奉有各种观音圣像,和妈祖共同为芷江人民祈福求愿。
走进天后宫石坊大门,便是戏台。戏台是典型
侗族特色的传统木制结构,两边立柱上雕刻了各种人物场景,充分体现多民族文化艺术的面貌。
穿过戏楼,南北为耳室,上下两层。再往前走,跃入眼帘的是中间正殿、观音堂,观音堂内供奉有各种观音圣像,和妈祖共同为芷江人民祈福求愿。左为财神殿,右为武圣殿和五通神殿,木质结构的精美雕刻艺术,让整个院落显得更加端庄、雅静。“福”字弄里,狭长而肃静,让人蓦然回首,流连忘返。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