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佛寺
海门天佛寺
天佛寺地处海门市东部悦来镇(乡镇合并前称万年镇),始建于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距今已有450年的历史,十年动乱中,当作“四旧”被拆除。应广大佛教信众的要求,9月,经南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海门市政府批准恢复重建。现建有牌楼、山门殿、天王殿、法物流通处、客堂等建筑。
寺庙介绍
天佛寺地处江苏省海门市东部悦来镇(乡镇合并前称万年镇),始建于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距今已有450年的历史,十年动乱中,当作“四旧”被拆除。应广大佛教信众的要求,9月,经南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海门市政府批准恢复重建。
随着崇启大桥的开通,万年镇成为我市连接上海的东部桥头堡。该镇按照“服务上海,发展旅游”的工作思路,正在规划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天佛寺建设在园区内,也将成为集聚人气的重要景点之一。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国运昌盛,佛法兴隆。
在这样一方“人间净土”上复建天佛寺,法缘殊胜,天随人愿。为广大佛弟子共修共证无上菩提建立起神圣的殿堂,也为海门平添一道具有寺庙建筑风格、传统文化特色的风景线。功昭日月,惠及万代。
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由于长江水道北移,北岸不断坍塌,经常出现大潮洪水,水灾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562年,相传民族英雄戚继光夫妇率部抗击倭寇到达海门境内,驻扎在今万年镇境内老岸,见到潮水肆虐,洪水泛滥,百姓凄苦的景况,遂建庙于今万年镇优胜村,当时取名红庙,祈求神灵护持一方。后在清代乾隆年间更名为天佛寺。庙建成后,万年一带风调雨顺,潮水不再冲坍土地。因此,天佛寺香火旺盛,在民间深有影响,历史上名声很大。在现代卫星导航图上,依然还有着天佛寺的标记。
历史上的红庙始建于明代嘉靖四十一年,即1562年,距今454年。当时,由于长江泓道北移,长江北岸不断坍塌,经常出现大潮洪水,水灾不断,悦来镇镇兴村地段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不祈盼老天爷开恩,祈望潮水不再冲塌土地。
1562年,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率部到达海门境内,驻扎在悦来镇境内老岸(有人认为老岸位于悦来镇万盛村一带),见到潮水肆虐,洪水泛滥,百姓凄苦的景象,遂在现今的悦来镇镇兴村建立一座庙宇。戚继光建庙之意旨在寄托自己让当地群众生活红火的希望,遂取名为红庙。这是现今万年寺的雏形。
应广大佛教信众的要求,南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海门市政府已批复同意在万年镇恢复重建天佛寺。选址在万年镇镇兴村26组,位于包临公路东、万年镇农民公园北,天地蔬菜科技园南,规划用地35亩,一期建设15亩。
主要景点
牌楼、山门殿、天王殿、钟楼、鼓楼
海门市天佛寺始建于明代嘉靖四十一年(即公元1562年),距今已有450年的历史。现复建有牌楼、山门殿、天王殿、钟楼、鼓楼、法物流通处、客堂等建筑。
天佛寺住持
释延武法师是少林寺曹洞宗第三十四代功夫传人,少林禅武医和少林七项绝技的正宗传人。住持天佛寺以后,特别是海门禅武医文化基地的成立,把少林禅武医文化带入天佛寺,积极弘扬佛教文化,传播佛教正能量,将为信众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禅武医兼修的佛教活动场所。
文化基地
10月8日,由中华第一武僧、中华善文化节发起者之一、海门市天佛寺住持释延武法师邀请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华禅武医发展促进会联合举办的“2016中华善文化节暨海门禅武医文化基地”揭牌仪式在海门市天佛寺成功举行。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3 23:49
目录
概述
寺庙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