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峒
台湾淡水河与基隆河交口境内的景点
大龙峒,位于台湾淡水河基隆河交口附近,是晚于艋舺而早于大稻埕台北市聚落,最早有文字记载地名为台湾荷据时期之荷兰文Pourompon,至清初方有中文字—大浪泵。
景点历史
嘉庆七年(1802年)一群业号金同成之同安人在大浪泵开垦改称大隆同,并建立信仰中心—大龙峒保安宫 。至清道光同治年间,因北台第一举人及中试人数众者皆在大隆同,大隆同开始有大龙峒之别名,至今仍用此别名。
景点概况
大龙峒分为大龙峒街(今哈密街)与陈悦记宅两个空间单元,大龙峒街又包括大龙峒保安宫、四十四坎(顶街、隘门内)与下街,这两个空间单元于咸丰三年(1853年)年前分别发展,之后合称大隆同大龙峒。
大稻埕开发时间虽晚于大龙峒,却因商业强度高于大龙峒,使大龙峒因与大稻埕之地理及人文相近下,而在产业上开始依附大稻埕。到日人来台,日人将艋舺、大稻埕、台北府城合为殖民都市时,大龙峒转为支持都市中心之服务区。大龙峒保安宫主祀神—保生大帝为同安祖籍神,从保安宫的祭祀圈分部可了解同安人的分布几乎包括整个淡水河流域与基隆河下游一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03 11:21
目录
概述
景点历史
景点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