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突围
1941年山东沂蒙抗日根据地发生的著名战斗
大青山突围是山东沂蒙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5.3万日军“铁壁合围”大扫荡中的一次著名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津浦铁路以东山东敌后战场一次极为惨烈悲壮的战斗。
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区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山东纵队指挥部均曾驻扎在这里。
中共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高度重视。日本侵华军总司令部制定“华北治安战施策大纲”,并下达了1941年度的《肃正建设计划》,决心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从而掠夺资源,腾出兵力,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在军事上,日军由华中向华北增兵,对各主要抗日根据地实施“铁壁合围”大“扫荡”。在山东,从1941年初开始,日军先后“扫荡”了鲁西、湖西、鲁南、冀鲁边、清河、胶东、鲁中泰山区及冀鲁豫边,重点为平原地带的鲁西、湖西、冀鲁边、冀鲁豫边。从下半年开始,日军将“扫荡”重心转入山区抗日根据地。沂蒙山区作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部和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山东纵队指挥部的驻地。因此,这里成了日军“铁壁合围”的重点。
大青山,位于山东省蒙山主峰东麓,海拔686.2米,山势险要,系东蒙山主要山峰之一,因树茂草丰、四季常青而得名。在抗战烽火中,这里成了八路军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这一带也是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主要办学所在地。
1941年,日军集结重兵,对山东沂蒙山根据地中心区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疯狂大“扫荡”,妄图将山东抗日首脑机关及主力作战部队一网打尽,一战而定山东。11月,日军调集5.3万人,以多路多梯队的分进合击,形成对沂蒙山区的“铁壁合围”。
1941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日军先“扫荡”了沂蒙山区周围的鲁中泰山区和鲁南郯城、马头地区。之后,敌人调集5.3万余兵力,以多路多梯队的分进合击,形成对沂蒙山区的“铁壁合围”,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亲自到临沂、汤头坐镇指挥。从11月12日起,日军将主力集结于沂蒙根据地中心区,安据点、修公路,反复进行“清剿”。
11月29日, 在根据地内与敌周旋的抗大一分校3000多人从泰莱根据地转移到大青山区,驻在胡家庄、杨家庄、大谷台、 李行沟、 梧桐沟等十几个村子里。 然而,这时敌人正秘密进入大青山四周,布置了一个要消灭进入这一带的抗大一分校的合围圈。这一严重敌情,抗大一分校并没有发现。
与此同时,为了集中精力作战,顺利消灭由日军特种部队和伪军在我沂蒙根据地——绿云山建立的据点。罗荣桓朱瑞等领导人得知大青山安全时指示,由师部第五科科长袁仲贤带领师部及直属队人员、 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带领中共山东分局、 省战工会、省群团组织、报社、医院、被服厂、银行等单位人员共约2000人,于29日黄昏后过临(沂)蒙(阴)公路向大青山以北转移。这样,部队可以轻装上阵,准备战斗结束后,再分别到指定地点会合。这支庞大的机关队伍连夜行军,长途跋涉,拂晓前风尘仆仆地到达大青山东北一带。
战斗经过
11月30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0旅团及桃墟、界牌、垛庄、青驼、诸满、薛庄等据点日伪军共5000余人,先后由北、东、南三面对大青山地区进行“清剿”。(由李国栋带领的)抗大一分校五大队一中队(一区队),在蛤蟆石沟首先发现敌情,打响了大青山战斗的第一枪。第五大队二中队在杨家庄听到枪声,迅速抢占燕子山,阻击敌人。周纯全校长命令一中队队长文金和带领队员紧紧顶住北面敌人的主力部队,想方设法干扰敌人前进的速度,以为大部队转移争取时间。文金和接受任务后,率领队员在大古台南山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上午9时许,抗大一分校第五大队一中队掩护校部向南转移到南涝坑。
就在抗大一分校与敌遭遇的同时,抗大一分校、山东分局、一一五师和省战工会、姊妹剧团等2000多名机关人员,正由梭庄向大青山一带转移,在到达五道沟时与敌遭遇,发生激战。在五道沟,山东省战工会副主任陈明,德国共产党员、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一一五师敌工部长王立人,保卫科长李绍贤等相继牺牲。在向猫头山方向转移时,姊妹剧团政治指导员甄磊牺牲,团长辛锐身负重伤。当时一一五师师部大部分人员向大青山东南方向的上下石盆村突围,其它各部机关人员在敌人的尾追下,翻过猫头山,也都涌进了南涝坑。
陷入敌人包围的抗大一分校有第二大队、第五大队等及校部机关,共3000多人。其中,第二大队学员是山东各根据地县区乡干部,战斗经验不足;第五大队是军事大队,学员由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营连排级干部组成,战斗经验丰富,但仅有1挺机枪和几百条破旧步枪,弹药也不足。
当时被围人员的西北方向是近千米高的玉皇顶,悬崖峭壁陡立,无法通过;东南方向的黑石峪山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去处,日伪军只要放一个班就无法通过。这时,东北方向的胡家庄、大古台方向,日伪军已发起三次冲锋,阻击阵地一旦被突破,后果不堪设想。
千钧一发之际,时任抗大一分校校长的周纯全同志果断提出突围方案:由第五大队的二、三中队近300人,抢占李行沟南北高地等有利地形,阻止敌人合围;由校部警卫连和山东分局警卫连负责打开突破口,掩护全体人员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西南方向突围。
火线决策后,之前机关多、人员杂、无统一指挥的混乱局面得到了改善,大部队开始顺着李行沟和梧桐沟向西南方向突围。
担负掩护任务的抗大一分校五大队的勇士们,在大队长陈华堂指挥下,在各制高点阻击敌人。他们利用山石作掩护,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弹尽后同敌人展开了白刃战、肉搏战,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战友们赢得时间。
二中队队长邱则民率领一个区队抢占大山顶,力阻东路和北路敌人主力汇合,他们接连抢占了几个山头,凭着大队的一挺捷克式机关枪和有限的武器,与敌人周旋搏杀。最后寡不敌众,全都倒在血泊中,只有腿负重伤的区队长温攸兴在战友的尸堆里幸存了下来。
当时阎捷三带领校警卫连和分局警卫连组成了四路纵队,由南涝坑经李行沟,向西冲去。当队伍冲到河滩上时,遭到敌人的猛烈枪击,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则继续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不断向前冲击。紧随其后的几千名党、政、军机关人员,正是顺着这条用一个个鲜活生命开辟出来的通道,向外突围。
二中队指导员程克率领队员驻守在李行沟两侧的南北陡山上,他们每个人都抱着一个念头:“人在阵地在,一定要坚持到大部队胜利突围”,子弹打光了,他们就用手榴弹,用石块与敌人拼杀。
一分校的几百名战斗人员,坚守在各自的阵地上,以劣势的武器装备,抗击着装备优良的敌军,从凌晨打到下午,使敌人在数小时内不能合围封口,为我方突围人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大青山南麓,蒙山支队、蒙费大队和费东县大队阻击着诸满、薛庄、石岚等据点来敌。
在我军勇猛的冲击下,敌人纷纷向两翼溃散,几千人的突围队伍,沿着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杀开的血路,越过了黄草关河,奔向塔山,脱离了险境。在突围最紧张的时刻,周纯全始终坚守在阵地上从容指挥。直到大部分人员都突围后,他才凭借侦察班副班长刘钢捡来的八颗手榴弹,带着十几个人最后一批突出重围。
历史评价
大青山突围战打破了敌人的合围,粉碎了日寇企图聚歼我山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机关的图谋,保存了大批有生力量。时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的朱瑞同志在评价这场战斗时说:“一场壮烈的拼杀换取了几千人转危为安的空前胜利。这是山东抗战史上抗大人立下的有独特意义的战功。”时任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主任的黎玉同志说:“大青山突围战是山东抗战史上空前壮烈的一次战斗。”我军民虽然大部突出重围,但损失极为惨重。战后统计,我军阵亡近千人,尤其是牺牲了众多的领导干部。为了掩护机关人员突围,抗大有300多名学员牺牲,这些学员都是营连排级干部。但一场壮烈的拼杀,换取了转危为安的空前胜利,为山东抗日根据地保存下了革命的火种,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英雄事迹
陈明,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突围途中双腿负重伤,四名随行人员有三人已牺牲,只剩下19岁的警卫员。围追的日军越来越近,警卫员要背着陈明突围。陈明坚决不从,对警卫员说:“我负重伤,不能走了,你赶快走,不要管我,多活一个是一个。”警卫员坚决不肯离开。陈明严厉命令他:“这是战场,你要服从命令!”警卫员只好含泪离开。日军包围了陈明,他坚持战斗,在只剩下一颗子弹时,毅然把枪口对准自己,饮弹壮烈牺牲。
邱则民,抗大一分校第五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机枪手牺牲后,他抱起机枪猛扫敌群,弹药打光后毅然砸毁机枪,跳崖牺牲。
程克,抗大一分校第五大队二中队指导员,率领一个区队阻击敌人,任务完成后,带着剩下的十几个人边打边撤,弹尽后退到李行沟的一个院内被敌人包围。面对敌人明晃晃的刺刀,程克抱住一个日本兵,狠狠地咬掉了敌人的耳朵,被涌上来的日军连刺数刀,英勇牺牲。
齐德,抗大一分校校部司号长,在战斗中多处负伤,肠子都流了出来。我军突围的关键时刻,齐德强忍剧痛,把肠子塞进肚子,毅然吹响了鼓舞士气的冲锋号。战后,周纯全同志看望重伤员时对他说:“是你的号声赢得了战斗的胜利!”由于伤势过重,他在转运途中不幸牺牲,年仅19岁。
唐国琼,抗大一分校第二大队政治教员,归国华侨,抗战开始后抛弃原来的优渥生活,从广东奔赴延安。他在战斗中负伤被俘,被敌人用铁丝捆起,浇上汽油活活烧死。
抗大一分校的一个女生队,学员多数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突围战斗中,有二十几位女队员被敌人堵住去路,在李行沟的几间茅草屋里隐蔽起来。成群的日军包抄上来,她们除了队长、指导员有手枪外,每人仅有两枚手榴弹,仍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日军架起机枪向门窗扫射,并向屋内扔手榴弹,女学员们全部壮烈牺牲。
汉斯·希伯,波兰籍德国共产党员、美国《太平洋事务》月刊记者,不远万里来到山东同中国人民并肩战斗,人们都亲切地称他“外国八路”。自1941年冬季反“扫荡”开始,部队首长多次劝他离开山东,但他坚决不肯。在大青山突围战中,他在转移到五道沟时与敌人遭遇,奋勇投入战斗,最后中弹牺牲,遗体上弹痕累累,手里仍紧握着枪。
辛锐,女,姊妹剧团团长,在战斗中身中数弹,双腿残疾。面对周围的敌人,拉响手榴弹与日本军官同归于尽,年仅23岁。
郁永言,大众日报通讯部部长,在南京中央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抗战第一线,留田突围后出版大众日报号外,枪口下出版大众电讯,销毁文件,分散突围后牺牲,身边有他带血的日记本和一条腿用线绳拴着的眼镜。
还有许许多多壮烈牺牲的战士,战斗结束后统计人数,只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却记不起他们的名字,有的记起了名字却不知道他们的出生地。所有这些烈士,都是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抗战英雄,都是彪炳史册的民族脊梁。大青山烈士,永垂不朽,万古流芳!
后世纪念
为了纪念大青山突围战斗及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1944年,费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了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
沂蒙山主峰东麓的费县、沂南、蒙阴交界,薛庄镇驻地北11公里处,今有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由胜利突围纪念亭、入口广场、集会广场、纪念碑广场四部分组成。 
“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为缅怀在大青山突围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纪念碑高1.941米,寓意胜利突围的时间发生在1941年;碑身正面镌刻“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碑阴刻有碑文,由抗大一分校校史研究会撰写。
2011年8月,作为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启动建设,以“理想信念、鱼水情深”为主题,以大青山胜利突围战为主线,全景展示了战斗中抗大一分校学员和山东党政军机关人员不畏强暴、舍生忘死、顾全大局、英勇抗战的革命英雄事迹,诠释了英烈们坚定的信仰、必胜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和沂蒙军民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鱼水深情。
2020年,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参考资料
大青山突围 - 革命精神小故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大青山突围战:永远的英雄丰碑.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国网.
气壮山河大青山.青岛宣传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2 11:32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