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随烦恼
佛教术语
梵语kles/a-maha^-bhu^mika^ dharma^h!。又作大烦恼地法。指恒与染污心相应之烦恼。
简介
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二(大二七·二二○中):‘若法一切染污心中可得,名大烦恼地法。’计有六种,即:(一)痴(梵moha ),为暗昧,于一切所知境障如理之解。(二)放逸(梵prama^da ),为纵荡,不勤修各种善法。(三)懈怠(梵kausi^dya ),为懒惰,心不勇悍。(四)不信(梵a^s/raddhya ),为不信因果之理。(五)惛沉(梵stya^na ),为身心钝重,不堪任当。(六)掉举(梵auddhatya ),为躁动,心不静寂。其中痴为六根本烦恼之一,其余五法属枝末之惑。品类足论卷二、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二则列举十种大烦恼地法,即以上述六种,除去惛沉,另加失念、心乱、不正知、非理作意、邪胜解等五种;成唯识论卷六则除去‘痴’,另加失念、散乱、不正理,而称为‘八大随惑’。[顺正理论卷十一、杂阿毗昙心论卷二、成唯识论述记卷六末]
分类
共有八种,即掉举(心思浮动)、惛沉(心思糊涂)、不信(不信善法)、懈怠(懒散无进取心)、放逸(任性妄为)、失念(失去正念)、散乱(心不专一)、不正知(知见不正)。以上八种烦恼是随逐六种根本烦恼而生起的枝末烦恼,因为这些烦恼的性质沉重,故名大随烦恼。
参考资料
大随烦恼.佛学知识.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17 20:01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