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平原(日语:おおさかへいげん)是日本
本州岛近畿地方较大平原。包括
大阪府的大部和
兵库县的一部。三面连接山地,西临
大阪湾。有
淀川、大和川等河流过。面积 1,905.29 平方公里。大部低平,间有台地。气候属
濑户内海式气候,降水集中,夏季高温少雨。
大阪平原面积较小,有
淀川、大和川等河流过,东、北、南三面环山,西濒
大阪湾,面积1,905.29平方公里,地势平坦,间有丘陵台地。
大阪平原濒临
濑户内海,属于
濑户内海式气候,夏季(7-8月)炎热干旱,年降水1200-1400mm左右,主要降水集中于6月-7月上旬的梅雨台风季节,冬季较温和,平均气温在0℃以上。
大阪平原评价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在
绳文时代中期就开始有人居住。古坟时代时,大阪地区因河内湖的湖水淡化变得适合耕作。加上临海的地理环境使得大阪成为贸易港口。
约在公元7世纪中叶,大化改新之后,日本
大和政权迁都难波京(即
大阪市),使得大阪地区一度成为日本的首都。之后几经迁都,大阪虽然丧失了行政中心的地位,但是以大阪为核心的大阪平原地区仍为
关西地区的要地和经济中心。
1583年,经过多年征战,大名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就任
关白,以大阪为中心建立了丰臣政权。自此,大阪地区迎来了新一轮发展高潮。1615年大阪之阵后,丰臣政权灭亡,取而代之的
江户幕府以关东的江户(东京)为都城,大阪地区再次丧失政治中心的地位,但是其在关西地区的地位无可撼动,仍是关西的中心地区。至17世纪发布五次
锁国令之后,江户幕府奉行闭关政策,但大阪仍保留了对外贸易中心的地位,终
江户时代(1603-1868)一代,大阪地区都是西日本的经济中心。
1868年
明治维新后,明治政府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西洋设备迅速涌入,贸易的发达推动大阪进一步走向繁荣。二战之后,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大阪平原地区吸纳着周围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口,时至今日,大阪地区已经集中了1,200万左右的人口,是日本人口稠密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