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 Schiffermuller et Denis,蛹长14mm左右,深褐色有光泽,尾端尖,臀棘2根,是
国槐的主要害虫,每年产生1代,以蛹在树下土中8~10厘米处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羽化。雌蛾出土后,当晚爬至树上交尾,卵多产在树皮缝内,卵块上覆盖有雌蛾尾端绒毛。4月中下旬枣树发芽,幼虫孵化为害,为害盛期在5月份。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先后老熟,入土化蛹越夏越冬。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20mm,翅展38~45mm,体色变异很大,有黄白、淡黄、淡褐、浅灰褐色,一般为浅灰褐色,翅上的横线和斑纹均为暗褐色,中室端具1斑纹,前翅亚基线和外横线锯齿状,其间为灰黄色,有的个体可见中横线及亚缘线,外缘中部附近具1斑块;后翅外横线锯齿状,其内侧灰黄色,有的个体可见中横线和亚缘线。雌触角丝状,雄羽状,淡黄色。卵长椭圆形青绿色。幼虫体长38~49mm,黄绿色。头黄褐至褐绿色,头顶两侧各具1黑点。背线宽淡青至青绿色,亚背线灰绿至黑色,气门上线深绿色,气门线黄色杂有细黑纵线,气门下线至腹部末端,淡黄绿色;第3、4腹节上具黑褐色斑,气门黑色,围气门片淡黄色,胸足褐色,腹足2对生于第6、10腹节,黄绿色,端部黑色。
生活习性
尺蠖的类底一般一年发生3代,个别年份发生4代,以蛹在土中或树皮缝隙间越冬。4月中旬成虫开始出现并产
卵。第一代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第二代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第三代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第四代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成虫多于傍晚羽化,羽后当天即可交尾,夜间产卵,卵产于
国槐的嫩梢或叶片、叶柄和小枝等处,以
树冠南面较多,每处1至2粒,少数也可多达成百上千粒。同虫所产之卵80%在同一天孵出,孵出时间多在晚上19至21时,孵出率在90%以上,成虫趋光性弱,白天隐伏于树丛中,受惊时作短距离飞行。幼虫期共5龄,经 15-25天老熟,幼虫孵化后即开始取食,1至2龄时只取食叶肉,留下叶脉。3至4龄后食成缺刻状。5龄后食量倍增,取食量占幼虫期的90%以上,3龄前幼虫白天静伏于叶柄或小枝上,很少取食,受到振动后即吐丝下垂。老熟幼虫多在白天吐丝下垂或直接掉在地面,进入松土内化蛹。蛹所在的位置一般在3-5厘米深度,化
蛹场所大多位于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以树的东南面较多,一般数十头至数千头集中在一起。
常见种类:
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Bremer et Grey))是国槐的主要害虫。
地理分布
分布全国各地。
生长特点
长江流域年生4~5代,以蛹于土中越冬。各代成虫盛发期: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有的年份11月上中旬可出现少量第5代成虫。第2~4代卵期5~8天,幼虫期18~20天,蛹期8~10天,完成1代需32~42天。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羽化后2~3天产卵,多产在地面、土缝及草秆上,大发生时枝干、叶上都可产,数十粒至百余粒成堆,每雌可产1000~2000粒,越冬代仅200余粒。初孵幼虫可吐丝随风飘移传播扩散。10~11月以末代幼虫入土化蛹越冬。此虫为间歇暴发性害虫,一般年份主要在棉花、豆类等农作物上发生。
卵历期在浙江
杭州第一代13.5天、第二代7.7天、第三代11.9天。温度是影响卵期长短的主要因子,卵的发育起点温度(C)=10.1±0.2℃,有效积温(K)=139.8±8.0℃。
初孵幼虫十分活泼,爬行敏捷,叶丝习性强,可随风飘荡,靠风力将初孵幼虫从茶园附近林木上吹送到茶园中。尺蠖幼虫在茶园中的分布,以靠近林木的茶园受害较重,且没有明显的发虫中心,而卵产在茶树上的,则有明显的发虫中心。
幼虫老熟后,延茶树枝干爬至地面,入土化蛹。化蛹前先在土中作一土室,然后化蛹其中。入土深度以土质而异,砂性、疏松的土壤入土较深,一般入土深度在 3~6厘米。蛹在茶园中的分布以距茶树30厘米范围内较多。蛹期以越冬蛹最长,在180天以上,第二代最短,平均24.5天,第一代平均为33.7天。在蛹期若遇高温、干旱,则可使用的存活率下降。
在气候因子中,尺蠖卵孵化期若遇到暴雨,对其有虫扩散不利,可造成大量幼虫自然
死亡。在高温(30℃以上)、低温(相对湿度70%以下)条件下,其蛹羽化率明显下降,健康成虫比例降低。在浙江、
安徽茶区,尺蠖第一代蛹期恰遇7、8月份的高温季节,造成大量用不能羽化而死亡,这是
长江中下游茶区,尺蠖在一般年份第一代的危害种与第二代、第三代的主要原因。
为害特点
尺蠖主要为害国槐、龙瓜槐、食料不足时也取食
刺槐。主要取食国槐的叶片,食量大、暴发性强。如不仔细观察或防治不及时,会在1-2天内将整株树的叶片吃光。然后抽丝下垂借风力转到其它树上为害,对树木的生产和环境美化影响很大,也对过往行人造成极大的威胁。
防治方法
(1)采叶时,注意捕杀幼虫。
(2)在越冬前把稻或麦草束捆在枝条上,诱集幼虫钻入草把内越冬,于冬季集中杀灭。
(3)在春芽萌发前半个月,桑树冬芽开始转青但尚未脱苞及伐条时或夏伐以后,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2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5%
亚胺硫磷乳油3000倍液。
(4)秋蚕停食后喷洒2.5%
功夫菊酯或20%
氰戊菊酯或2.5%敌杀死乳油等菊酯类杀虫剂4000一5000倍液、5%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10%吡虫啉
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
(5)生物防治 人工释放桑尺蠖脊腹茧蜂,寄生率70%一80%左右。
尺蠖效应
“
尺蠖效应”:尺蠖这种“弓腰虫”是一种
无脊椎动物,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而“尺蠖效应”就是说,尺蠖一会儿收缩,一会儿放直,可是无论收与放都只朝着一个方向--用于比喻有些政策制定者无论是收紧还是放松政策,最终结果都是有利于位高权重者而不利于普通老百姓的情况。比如过去宏观调控房地产业的政策就显现出较强的“尺蠖效应”:收也好、放也好,收收放放中,房价却一直在向高处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