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后记:这首诗是组诗《大三峡:淹没线下的风景》中的一首,曾在网上广为传播。2003年夏,长江
三峡工程二期工程蓄水135米,眼看着水就要涨上来了,此前,我和一些朋友到长江里的石滩上去捡三峡石,作为最后的纪念,在船上,偶然看到了江边的那块巨大的岩石,上面写着:“大贵石”三个巨大的红字,心里很是震动,心想,再过两过月,它这个庞然大物就要沉到水底里去了,它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岸边那么多的移民房屋也将永沉水底,那么多的移民也得远走他乡,它们跟大贵石一样,也会淹没在茫茫人海和历史的长河中,不再为人所知,但现在,他们又能怎么样呢?有感于此,于是当时就写下了这首《大贵石》。
举世闻名的长江
三峡工程,是中国人的一个梦,这个梦历经百年,终于在二十一世纪初变成现实,但在这中间,由于工程的浩大,世代居住在三峡两岸河谷的百万三峡人将因为水位上涨,不得不举家迁徙,有的就近后靠,有的远走他乡,这之中当有无数的故事,无数的辛酸,诗人李尚朝作为三峡移民之一,有着切身的感受,但他却用这几行诗来表达他的感受,表现出这几行诗的力量。
这首诗写出了一种悲壮。特别是最后两句:“大贵石不说话/它可能不知道,或者/它装着不知道”。大贵石作为石头,它不是“可能”不知道,而是实实在在地不知道,诗人说它可能不知道,也只是一种托词。在这里,诗人与之对话,大贵石已经人格化了,它作为被淹没的移民的代表与象征,对于即将上涨的江水,它是绝对知道的,但知道终归是知道,作为一个国家的浩大工程,水位的上涨不会因为某个移民的知道或不知道而稍有迟缓,所以,它只能是装着不知道。这种装着不知道,正暗含着一种无奈,和一种巨大的牺牲精神,这就是长江三峡百万移民精神的一部分。
全诗分为两部分,前面是对大贵石的实写,后面是对大贵石的虚写。大贵石在诗里具有这样的特征:巨大,带有钢性和霸气,同时又要被淹没于无情的水底。在后半部分里,诗人赋予它更多人格特征:不说话、装着不知道。因此,这首诗如果不是放在三峡移民的特殊背景里,也有着它独立的诗歌意义。也即是说:大贵石是那些具有钢性和霸气的一类人,但是由于不可逆转的自然或历史的原因,它也不得不在沉默中低头,接受命运的安排,在这个普遍的意义上,这首诗,仍然体现出悲壮的主题。
李尚朝,生于1969年,当代诗人,作家,本名李尚晁,重庆巫山县人,后居重庆万州。大学文化,做过教师,后为二级警督。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
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万州区作协副主席、重庆市文学院签约作家。1985年开始,在《星星诗刊》、《十月》、《读者》等发表诗歌、散文、评论千余件。作品及传略入选《中国诗选》、《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当代诗选》(俄语版)、《当代杰出文艺家大典》、《中学阅读版语文》等。著有诗集二部,散文集一部。诗集《
天堂中的女孩》获2000年首届“奥克杯世界华文文学邀请赛”一等奖;诗集《
风原色》获 “2002中国诗歌节自由体诗集一等奖”。著名评论家蒋登科教授编著有学术专著《
李尚朝诗歌品鉴》对其
诗歌作品进行了系统鉴赏。